培养这7个习惯,做到全面提高自己!

这是一本教我们全面提高自己的成长类书籍。亚里士多德说“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促成的,而是由习惯决定”。那么,反过来讲“选择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过什么样的生活。”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具体的了解学习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7个高效能习惯是什么?

①积极主动;②以终为始;③要事第一;④双赢思维,⑤知彼解己;⑥统合综效;⑦不断更新。

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在于人格的进步。通常,我们需要经历三个时期才能使自己的人格走向成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相依赖期。作者所提出的的这7个习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不同时期来促进我们人格的完善。

一、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

我们大多人一开始都处于依赖期,处于依赖期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习惯依靠别人来实现愿望,潜台词往往是“对方要照顾我,对方要为我负责”。而独立期的人则可以单枪匹马地闯天下,他们的特质是以自己为中心,在生活上能够自食其力,在智力上可以自我管理。

1、改变我们的心态,培养第一个高效能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间的本质区别只有一点,那就是“是否认为自己有选择”。只有觉得自己有选择的余地,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空间。

举个例子来理解:史蒂芬·柯维博士曾经遇到过一位男士,这位男士向他抱怨自己不幸的婚姻。史蒂芬·柯维对他说“解决办法是爱你的太太”,这位男士诧异地说“可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史蒂芬·柯维又强调了一遍“那就去爱她”,这位男士更懵了,说道“没有感情了,怎么还能去爱呢”,这时史蒂芬·柯维微微一笑,说道“老兄,爱其实是一个动词,你可以选择抱怨,但其实也可以主动选择去爱对方、欣赏对方和肯定对方”。

正如罗斯福夫人所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就好比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要求之下,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欢。其实这件事情,你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反抗,也可以选择让父母高兴而顺从。但要记住,最后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不要觉得是被逼无奈。永远觉得自己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这种心态就是积极主动。

那调整了心态之后,我们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里呢?作者用“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模型告诉了我们答案(如图)。

消极者习惯关注影响圈以外的事情,也就是那些无法改变的部分;而积极主动的人只专注在影响圈里耕耘,慢慢的,影响圈的范围也就逐渐扩大了。

2、培养第二个高效能习惯:以终为始(也就是树立目标感。)

搞清楚了应该持有什么心态,接下来该思考的就是如何行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等外界因素,构成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今后漫长的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随波逐流,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蓝图,如果你选择重新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那你肯定希望最后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为了实现这个圆满的结局,在此之前,你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和铺垫。

这种思考方式就是第二个高效能习惯:以终为始。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必须先明确终点,然后才能奔向终点。

3、培养第三个高效能习惯:要事第一

在一次课堂上,史蒂芬·柯维让一位女士把桌子上的黄沙、大石块、小石子,放进一个木桶里,这位女士先装了黄沙和小石子,然后发现大石块已经装不下了。史蒂芬·柯维接过木桶,把东西都到了出来,然后重新把大石块装进木桶里,这时大家发现竟然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倒入小石子,这以后竟然还有不少间隙可以容纳黄沙。

在人生的木桶里,我们同样需要装入“黄沙、小石子、大石块”,要事第一就是让我们调整放置的顺序,把大石块放在前面。那么如何确定什么是“大石块”,也就是“要事”呢?可以采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把我们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划分。

二、从独立期晋级到互相依赖期

在情感上相互依赖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到彼此的价值,在知识上相互依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

在人际交往的范畴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情感账户”。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建立在对彼此的认知和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每做一件和对方有关的事情,都是在扩大或者缩小这种认知和信任的范围。

我们从独立期走向互相依赖期,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扩充我们情感账户里面资产的过程。

4、培养第四个高效能习惯:双赢思维

通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三种情况:一输一赢、双输、双赢。其中只有双赢模式能让我们往情感账户里不断储蓄。但并不是所有时候,双方都能恰好达成共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作者说,其实好聚好散也是一种双赢,这样既没有浪费多余的时间,也能让彼此感到轻松。就像我们俗话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

双赢思维这个习惯,是我们人际交往的基础,就好比银行账户上的“本金”,除了本金以外,我们还要定期往情感账户里“储蓄”,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资金状况。储蓄的方式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5、培养第五个高效能习惯: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在让对方了解自己,这是人际交流的关键。

①知彼是要求我们:能把自己代入到倾诉者的角色当中,感同身受的了解对方。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喜欢匆匆忙忙的下结论,用自己觉得善意的建议,让对方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做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些并不属于有效沟通,这会让我们的情感账户不断缩水。

②做到知彼之后,又该如何解己呢?作者说真正意义上的解己是“了解自己以什么为中心去生活”。想清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以不同中心去生活的人,人生选择也会截然不同。比如,一位丈夫准备晚上和另一半去看电影,但临下班之前老板要求他加班:a.如果他是以家庭或者配偶为中心的人,当然是优先考虑另一伴的感受,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还可能会委婉的拒绝老板;b.如果他是以金钱为中心的人,可能会更加看重加班的补助,甚至理所当然的认为对方应该谅解,毕竟经济利益高于一切;c.要是他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他可能会觉得加班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经验,还是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解己 ”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树立一套原则,当人际交往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套原则就是我们做取舍的参照。时间久了,你身边的人也会对你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6、培养第六个高效能习惯:统合综效

想要让我们的情感账户盆满钵满,还需要培养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仅仅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属于整体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互相提防。这种情况下,1+1<1

第二层:相互尊重。这种情况下,1+1=1.5

第三层:统合综效。这种情况下,会产生1+1=10/100的效果

培养统合综效的最好方法就是:遇到分歧时,不要先急着妥协或者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一个,最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而寻找第三选择的要诀就是: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和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

7、培养第七个高效能习惯:不断更新

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的运用前6个习惯,就需要“不断更新”,也就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史蒂芬·柯维将不断更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方法梳理成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关于身体的建议:他建议我们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第二个层面,关于精神的建议:他建议我们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第三个层面,关于智力的建议: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以上就是书本的主要、精华内容了,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7个高效能习惯,可能还需要具体的去看看书,以及: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尝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