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悬空寺怎么建成的?

“悬空寺,寺悬空,神奇妙绝在天空,神仙指点蜘蛛网,金龙口中现神宫。”悬空寺是我山西大同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它拥有两个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飞檐楼阁及其余四十多间房屋的寺院,却凌空建在悬崖陡壁之上!

也正是这“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奇特景观让后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充满敬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建成的,为何能久立在悬崖上却不受损坏呢?

相传,北魏时,山西洪灾严重,有大臣向当时的孝明皇帝进言说:“常年水患是金龙作怪,应建寺镇压。”又因当时有“佛不上山”之说,于是孝明帝下旨建一座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悬空寺。

                                                            山西浑源悬空寺

但实际施工时,工匠看见基地悬崖千丈、峭壁直立,根本无法施工,以至于孝明帝亲自到现场观察时,发现工匠们竟然还未动工,差点怒斩了工匠。后来工匠们苦苦思索,从蜘蛛在屋檐下凌空结网受到启发,于是决定在悬崖之上系绳索以拴住人腰进行施工作业。匠人们在悬崖上凿孔,插木为梁,梁端支柱,梁上搭板,板上建楼,经数次周密计算与巧妙构思,才终于建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奇作“悬空寺”。

可这儿“上不着天,下不挨地”,悬空寺到底为何能久立在悬崖上却不受损坏呢?

这里体现匠人智慧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以其固定技术和榫卯技术为例,文物保护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曾试图更换悬空寺的部分横梁,却发现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原来所有的横梁都作过特殊处理,插入石孔中的横梁一端设有楔子,当木横梁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木梁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紧密。而另一方面,据文献记载,当地曾发生数次地震,在近40年甚至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的地震,但在周边县城都难以幸免的情况下,悬空寺竟无丝毫破损。

                                                           悬空寺参差的落柱

实际上,“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不仅其楼阁靠木材支撑在悬崖上,且楼阁本身的框架结构中有中国建筑中最出名的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便是防震,中国古建筑依靠榫卯技术,在建筑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间因为留有空间可供彼此错动,以消耗外力作用,当外力消失时便又能恢复原状,所以建筑始终不会遭到彻底破坏。

在我们中国,“没有建筑师的建筑”是很普遍的。它们多与自然的大川大岭紧密结合,仿若天开、可谓神工。如塔云山金顶观音殿、山西浑源悬空寺、雪域山巅的雍仲本教孜珠寺、梵净山金顶、陕西佳县香炉寺和河北承德双塔山,它们往往身处“绝境”却生而绝美,让人心生感叹。

梵净山金顶

河北承德双塔山

陕西佳县香炉寺

塔云山金顶观音殿

文图/陈俊明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