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到苏宁,绿色材料为何受巨头追捧?

近年来,绿色、环保、低碳等成为大众生活的基调。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节约用水、骑乘单车出行、垃圾分类等,正在迅速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其不仅关系到所有的消费者,更与众多企业和行业的参与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只有全行业打造绿色产业链条,不断推动自身环保意识的嬗变,才能最终构建一个崭新的绿色环保新生态。

当下,能否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与企业的品牌形象直接挂钩。为此,很多企业或自愿,或被迫地宣布要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到绿色环保浪潮。这其中,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成为最直接的策略。三星、苏宁等巨头,都青睐于绿色、环保材料,并不惜一切代价将后者纳于自身的产业链中。或许,在巨头的带动下,绿色环保理念将加速落地。

三星、苏宁等齐发力,剑指绿色材料

近日,三星电子表示,它将把手机、平板电脑到家电和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包装材料,由塑料改为纸浆和再生/生物基塑料等环保材料。如,包装盒中用来固定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塑料托盘,将被纸浆托盘取代。三星电子还将修改手机充电器设计,外观由亮光改为亚光,不再使用保护膜,减少对塑料的使用。用来保护电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外观的塑料袋,将更换为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生物塑料的包装袋。

具体时间上,三星电子将从今年第一季度起开始换用新的包装材料。此外,三星电子计划明年起只使用通过环保组织认证的纸质包装材料。三星电子提到,到2030年它计划使用50万吨再生塑料,回收750万吨丢弃的产品。同时,三星电子称公司内部已成立一个工作组,开发不使用塑料的产品包装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具体也不遑多让,早就开启了对绿色、环保材料的深度使用。比如之前苏宁物流就发布了绿色物流共享行动“青城计划”,通过发展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绿色末端,不断减少快递包装浪费,推进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发展。同时,苏宁物流以“共享快递盒”为基础的超过100万个绿色包装产品累计使用达到1亿次。就此,苏宁正在以绿色、环保材料去基础,去全力打造一个全链路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此外,苹果、阿里、腾讯等巨头,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绿色、环保材料得到充分的运用。随着环保产业的逐渐细分,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在跨界至这一领域,并在摸索中前行。通过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探索,这些巨头能够与自身的生态系统形成资源互补,让自身变得更为强大。

提升品牌形象为先,肩扛责任成为大趋势

巨头企业之所以青睐绿色、环保材料,除了让自己提早布局新产业外,或许更多地是考虑到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当然,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也分“被逼”和“资源”。比如三星电子之所以下定决心拥抱绿色、环保材料,在于其多年以来一直因为缺乏明确的环保计划而面临环保组织的批评。

而且三星再也无法忽视这些抗议和批评,因为在2017年移动世界大会上,绿色和平组织的示威者甚至冲进三星电子的演示现场。“被逼无奈”的三星如果通过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就能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话,显然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儿。

对于苏宁等企业来说,它们是自愿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比如身为绿色物流行动的坚定践行者,苏宁物流在全国拥有9大顶级“中国绿色仓库”,且还在不断推进绿色产品的全场景应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不仅能够展现自身的科技能力、服务初衷,还能让资源实现最优化应用,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巨头涉足绿色环保领域,也是在肩扛自身应负担的社会责任。它们践行的“互联网+环保”模式,正是利用自身的前沿技术、产业链、平台等,使得互联网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最终创造全新新价值与发展生态。

成本提升不容小觑,绿色之路道阻且长

虽然巨头都兴致勃勃地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但不可否认地是,这些材料目前的使用成本较高。三星全球客户满意中心负责人Gyeong-bin Jeon在一份声明中就提到,“即使成本会增加,三星也将会采用更环保的材料”。由此可见,三星已经做好提高成本的准备,去使用绿色、环保材料来换取品牌形象的提升。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及相关参与者,都会不顾成本的大幅提升。在去年北京晨报一篇名为《新型绿色包装材料成本太高 快递业绿色发展遇瓶颈》的报道中就提到,快递包装绿色化遇到的突出难题之一,就是环保材料成本偏高,推进难。而且也有网店商家表示,如果未来推行绿色包装,最看重的还是成本,“因为快递包装是经营的成本之一,如果环保包装材料成本太高,就不大会考虑”。

看来,实力雄厚的巨头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并不在乎成本的提升,但更多中小企业及产业链的参与者,却对成本尤为重视。如果绿色、环保材料的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它们离全面普及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及相关参与者的观望态度,决定了绿色之路道阻且长。(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