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军人平时也得吃饭,可为什么古代一打仗军队就要喊缺粮?

编者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战争中,无论一支军队战斗力有多强,一旦粮食供应断绝,那就马上会由猛虎变成绵羊。历史上因为断粮而战败甚至全军覆没的战例数不胜数,如秦赵长平之战、恒温北伐前秦、宋辽岐沟关之战等。

▲长平之战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为什么在古代战场上粮草对一支军队那么重要?换句话说,战场上的军队到底有多消耗粮食,以至于一旦粮道被劫或者粮食食尽,军队马上就陷入困境?最关键的问题,军人平时每天也得吃饭,为什么一到打仗的时候就需要许多额外的粮食呢?

▲火烧乌巢

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看,很多王朝采用的是征兵制,即寓兵于农,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农。他们按一定期限给国家服兵役,有的甚至还自带衣粮,好处是免除自身徭役,服役期之外就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口粮自然不需要朝廷来操心。两汉的征兵制、唐前期的府兵制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军队在一个地方长期屯驻,则需要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即所谓军屯制度。明朝的卫所制也类似于这种情况,正如朱元璋所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军事屯田

结合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如果要发起一场战争,一定要先预判战争会持续多久,再根据出动军队的规模计算所需粮草大致总数,从官仓拨付,万一战事延长还得不断补充。毕竟无论是士兵自带干粮还是屯田自给,一旦遇到长期作战,日常粮草供给都无法持续,一定要备足所需的军粮。这个数字往往十分庞大,根据乾隆三十三年的一份奏折估算,仅仅四万士兵,十个月就需要粮食四十二万石,约合现在两万五千吨,而当时全省的仓粮才三十五万石。这还只算了士兵的口粮,战马所需精料和运粮民夫口粮还没计算在内。

▲隋唐官仓

在正常情况下,中原王朝国力强盛,所能调配的资源足以支持长期作战。但是战争在哪里打往往无法决定,有时在万里之外的边境,所以运输成了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粮食都不成问题,但帝国版图实在太大,经常不能及时运到战场,即使运到代价也实在太大,这也加重了前些粮草供应的压力。如果遇到崎岖的地形,路上要消耗上百倍的粮食,“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接近200:1)”(《史记·平准书第八》)

▲秦朝往边境运粮线路

除了路上的消耗外,一支军队还包含大量的非战斗人员或战斗辅助人员,他们的数量往往比战兵的数量还大。辽国正军与打谷草家丁的比例是1:2,欧洲中世纪骑士扈从数量不等,而北宋沈括记载的战兵与民夫的比例通常是1:3:“三人饷一卒,极矣,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此外难复加矣。”(《梦溪笔谈·官政一》)相应的,这些民夫消耗的粮食也是正军的好几倍。

▲金国军队

为了节省粮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粮的民夫会先后分批返回,但前线会一直保持一个具备相当规模的民夫队伍,他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会成为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除了战兵和民夫外,军中还有大量骡马,其中有需要精料喂养的战马,和粗料喂养的驮马、乘马及驴骡等畜力。

▲赵孟頫《饮马图》

比如战马,虽然马匹可以就地啃食水草,但还需专门准备饲料。其所喂饲料既可以是干草、稻麦秸秆,也可以是豆类甚至小米。一般来说,普通畜力用干草喂养,战马用草料和粮食混合喂养,以保证作战时的体力。草料和粮食的比例也没有绝对标准,视情况而定。宋朝部分北方边军每匹军马的标准是每天生谷二升,“每人给面斗余,盛之于囊以自随。征马每匹给生谷二斗,作口袋,饲秣日以二升为限,旬日之间,人马俱无饥色。”(《宋史·宋琪传》)

▲小米

以上是北宋少数精英骑兵的做法,他们和辽军一样轻装疾行,在辽境内进行短期骚扰作战,人和马所需口粮全带在马上,补给用完就退回宋境。这种战术虽然对后勤要求很低,可并不能代表宋军平均水平。事实上,大部分宋军后勤负担比这要沉重的多。正如宋琪所说:“臣每见国朝发兵,未至屯戍之所,已于两河诸郡调民运粮,远近骚然,烦费十倍。”(《宋史·宋琪传》)

▲北宋骑兵

数万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喂,所需粮草的总量不可能像少数跨境作战骑兵那样精确控制,作战时间更是无法预料,指挥官必须尽可能多的征集粮草,组织运输。一旦粮草供应出了问题,不必等到粮食全部吃光,当存粮低于一定的警戒线的时候,整个军队可能就会出现恐慌,战争到这里很难再进行下去了。这时除非退路被截断,否则一般的统帅都会选择退兵。

▲曹操借粮官人头安抚军心

在己方粮草不足情况下,有的时候还可以因敌取粮,比如攻下一座城池或粮仓,再或者麦熟就食,如此种种史料上有很多记载。不过这种情况偶然性因素很大,受时间和空间制约,难以准确把握,优秀的统帅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粮食永远是有限的,一场大战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个天文数字,纵然国力承受的起,运输也是个问题,而且皇帝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

▲诸葛亮陇上抢麦

还有有些人独辟蹊径,如五胡乱华时氐人羌人交战,双方都没有军粮,等到战斗结束后胜利的一方吃敌人和同伴的尸体。残唐五代时期有的军阀大规模屠杀百姓,以人肉为粮,堪称后勤界的一股泥石流。

▲黄巢画像

可见,战场后勤是个大问题,统帅要么速战速决,要么减少军队对后勤的依赖,才能避免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一般而言,游牧民族骑兵对后勤的依赖比中原王朝军队小得多,在这一点上,蒙古军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一方面,骑兵行动迅速,大大减少了行军途中对粮食的无谓消耗,另一方面,士兵可以把全部家当放在马背上,大大增加了单兵携带物资的数量。正是因为蒙古人可以零后勤压力万里奔袭,所以才能出乎意料,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蒙古西征

总而言之,战争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件既然烧钱又耗粮的事。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那么多士兵、民夫和骡马聚在一个地方,每天消耗的粮食等物资是十分惊人的,为了运送这些物资,可能又要花上好多倍的代价。这种供给一旦中断,整个战争机器也会戛然而止,因此双方要不惜一切保证粮草和物资的供应,无论代价是多么沉重。如果不能做到速战速决,战争双方都会这种消耗被拖的筋疲力尽,直到把其中一方彻底拖垮。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南冠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