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臆想中的强迫症者们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

一个词汇被用得越多,往往越脱离其本义,致使含义越模糊。自从“强迫症”一词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时常喜欢吐槽自己是一个强迫症患者,语气中甚至有些许自豪感,因为强迫症似乎意味着追求事情完美、爱好干净整洁。

其实,我们对强迫症存在太多误区,以为强迫症就是反复检查、经常洗手,实际上它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消极得多。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它的定义不过寥寥数语,却有许多人深受其扰,且人数在逐步攀升。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强迫症列为十大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在美国,大约每40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有强迫症,每100名儿童就有1名患有强迫症。

强迫症往往会伴随其他症状,比如躁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身体畸形恐惧症等,导致自杀风险升高。感同身受这种境界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很难去想象和体会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正在遭受什么样的痛苦。

获2008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短片大奖的《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描述了强迫症患者的痛苦:马克是一个英俊帅气、挺拔阳光的年轻人,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中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他是一名强迫症患者,每当外出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数人行道上的地砖,从一数到十,到第十步时,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恐怖臆想之中。那一刻,整个世界变成了巨大的绞肉机,冰冷无情地将他撕成碎片。

强迫性思维与强迫性行为

每个人都有过一些毫无由来、无法控制的“侵入式”思维,比如经过一座桥有想跳下去的冲动,幻想抢劫打人等,多数人的这些想法转瞬即逝,并不会因此而苦恼。但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这些思维会在脑中卡住,挥之不去,因为他们会把这些理解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反映,怀疑自己是否是邪恶的人。

这种强迫思维,是纯粹的内部思想,被称为“纯强迫症”,往往是最令人头疼的类型,因为人的思绪有时候人本身都无法控制。他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小问题后,不断想象由此派生出来的很多问题,而这种漫无边际想象出来的各种问题,其实基本不可能发生。这是一种精神折磨,它会让你质疑一切,慢慢侵蚀你的认同感,每一个醒着的时间都会被成千上万冒出来的烦人想法所消耗。就像是数以万计的小鸟在人的脑袋里啄食,让人迷失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无法完成其他应该做的事情。

而强迫行为往往涉及一些反复性行为,比如过度的清洁,以特定方式排列事物,反复检查,强迫性计数等。最常见的是重复而过度的检查与清洁行为。我们可能会忘了门是否锁好或者燃气炉子是否关好,返回去检查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强迫症的人可能会检查好几遍仍担心有闪失,对自己总持有怀疑态度,用过多的注意力来警惕“万一会发生的问题”。再比如手上有油污,大脑会产生清洁的欲望,正常的大脑会在执行完后清除神经回路的活性,进而降低欲望,结束动作,但是强迫症在清洁后却得不到该有的神经回馈,不由自主地反复清洁。

强迫症者会陷入一种无意义、令人沮丧的重复的思维与行为当中,想摆脱却又摆脱不了。他们做出强迫性的仪式性行为,可能只是莫名地觉得不得不这么做,或者是为了缓解特定的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感。他们会认为做这些动作可以阻止可怕的事情发生或者把可怕的想法从脑海里剔除掉,比如过度抓挠皮肤的抓挠癖、咬指甲的咬甲癖等。但强迫行为一旦实施,只会产生短暂的效果。很快,另一个想法或行为就会产生,强迫症会再次加剧。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只会带来无助和焦虑。

强迫症的致病秘密

尽管强迫症的成因尚未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强迫症与大脑神经回路出错,大脑前额皮层、纹状体、丘脑等不同区域交流错误有关。

可是大脑神经回路为什么会出错?这可能是基因与环境相结合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与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突变有关。五羟色胺(5-HT),又名血清素,是一种传导神经信号的化学物质,参与情感、认知和伤害性感受等生理调节过程。而五羟色胺转运体则是对五羟色胺有高度亲和力的跨膜转运蛋白,直接影响突触间隙五羟色胺的浓度。简单来说,由于基因突变影响传递神经信号的五羟色胺的水平,水平不足,信号就弱,神经交流就受阻,从而影响其参与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

此外,某些思维倾向的形成会让一些人更容易患上强迫症,比如夸大责任与威胁的倾向,完美主义与对不确定性的抗拒,把个人思想看得过于重要而忍不住想要控制它们的倾向。心理学家将这些倾向称为失调信念,有这些倾向并不意味着就会得强迫症,但这会让人过分放大那些侵入性思维。这种思维倾向的形成可能与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比如严苛的家庭环境、遭受虐待或者其他创伤性事件等。

强迫症还可能和社会文化潮流有关。社会上流行的“无形的威胁”,往往会在个人心中形成投射。比如艾滋病曾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在那个时代“恐艾”的侵入性思维就很常见,而如今恋童癖似乎是社会热点,关于恋童癖的侵入性想法可能会更司空见惯。

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克服强迫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方法,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首先,就是要学会正视、接纳所存在的问题。要意识到即使不采取其他措施,可怕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再者,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及时从强迫思维和行为中抽离出来,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之中。

有人把强迫症比喻为一颗病理之树,由树根、树干、树叶三个部分组成。树的根部代表所处环境,树叶是各种症状,而树干则是各种“怕”。在无法剥除树根抑或改变土壤的前提下,砍掉树干,即去掉“怕”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就如短片《强迫症患者的血腥臆想》的最后,主人公没有被强迫症心理左右,逼着自己走了一条很随意的路线,画面里他被犹如绞肉机的世界搅碎,但当他走完所有的路到达终点时,他破碎的身体又重新拼接起来。其实导演这是在告诉强迫症者:即使你走了一条感觉很不舒服,不符合内心的路线,过程或许很痛苦,但结果仍然是完美的,其意在激励强迫症者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