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成功水攻:僧格林沁消灭北伐太平军之战

编者按:水攻,或以水代兵,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常用战法。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水攻作战是哪里呢?

185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北伐战争终于走到尾声。北伐军早期拥有7万名兵力,届时已凋零到不足万人,并且被清军分割包围在山东的连镇和冯官屯两处。在那里,剽悍的北伐军仍在作无望的抗争。而到了最后,清军也卖力演出,他们所使用的攻城战术,是中国古代水攻战术的一次完美登场。

1-水淹连镇

1854年5月5日夜,林凤祥、李开芳率领近万名北伐军从阜城突破清军的封锁,突围至直隶连镇。僧格林沁则派遣数千满蒙马队紧随其后,昼夜不断地骚扰袭击撤退中的太平军,直到太平军在连镇扎营才停住脚步。

▲满蒙马队

林凤祥和李开芳的计划是在连镇固守待援。连镇较为富庶,有丰富的人力和军需品。其次,连镇横跨运河,有浮桥连接,不不利于马队众多的清军作战。为了加固连镇,北伐军还砍伐树木和民房构筑防御工事和炮台。只是他们二人此时仍不知道,他们至死都等不到从南方开来的援军。5月15日,僧格林沁集结马、步队官兵还有部分再剃头的太平军士兵共计万余人,朝连镇发起试探性进攻。缺乏重炮支持的清军惨遭北伐军将士无情暴击,满蒙马队所使用的支架火绳枪被北伐军的抬枪、抬炮所压制。北伐军不惜牺牲行军速度保留下来数十尊几千斤的重炮,更是轰得清军魂飞魄散。

▲僧王雕像

5月19日,清军将领胜保指挥近3万名清军从山东赶到连镇,会同僧王部一起进攻北伐军。两部清军一边挖掘长壕封锁围困连镇,一边组织更大规模的联合作战。5月25日,拥有10倍兵力优势的清军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对连镇发动攻击。饶是如此,北伐军依旧守住了阵地,击毙击伤清军数以千计。北伐军的形势一片大好。突然有情报声称南方有援军开来,于是李开芳率领630名最精锐的广西老弟兄离开连镇,去迎接那支据说有1万多人的援军。狡猾的胜保先是放任李开芳离去,然后自己亲率大批马队进行追击。

▲北伐军分兵

而僧王作为一个高度汉化的蒙古人,他从经典中抓出一剂“回春丸”——水攻。中国以水代兵的攻城战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连镇距离运河不远,正是施展水攻战术的绝好场所。于是,数万名衣衫褴褛的老百姓被清军用鞭子和刀剑胁迫,为僧王的战术服务。清军第一步是在连镇上游处德州开坝宣泄运河,接着沿长濠修筑套提,借运河水灌浸连镇。清军的工程就动工在北伐军的眼皮子底下,勇敢的主将林凤祥试图破坏清军的营地和建筑材料。他派出大量士兵出城迎战,虽然取得了杀伤一些清军的微弱战果,可根本无济于事。

▲北伐军将士

到了七月中旬,暴涨的运河水帮助清军夺取了连镇的外围阵地。凭借着兵力优势和源源不断的补给,僧王继续猛攻连镇,消耗着北伐军的仅存体力和为数不多的军需品。时间推移到8月初,由于夏季季风的降水影响,东连镇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淹没至3尺到7尺,储存在东连镇的大部分谷物没来得及抢救出来。残存的6000名北伐军的处境十分糟糕,黑豆和高粱成了他们绝无仅有的主食,军中还有人出售一些来历不明的肉类。潮湿的环境又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伤号得不到续命得药品。如果不是战友之间的临终关怀,他们恐怕已经早早死去。

▲北伐军就是在如此泥泞的环境下英勇抗争

另一方面,僧王也正在绞尽脑汁地使坏。他开出活命和顶戴花翎的赏格招降绝境中的北伐军将士,致使共有2000名太平军背叛了他们的事业。针对北伐军寄希望于援军的幻想,他亦加以利用。有一次,他派人假扮太平军援军在城外放火,导致倾巢出动的北伐军战士损失惨重。僧王其他诸如此类的伎俩,层出不穷。外无援军,内无粮草,退路又被波涛汹涌的河水堵住,连镇北伐军的命运注定了。次年2月19日,清军攻占了西连镇。次年3月7日,东连镇陷落,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兴高采烈的僧王立即将他押往北京请赏。

2-冯官屯出降

▲太平天国马队

早前离开连镇的李开芳部穷尽目力,也找不到情报所说的援军。实际上,那支援军在北伐军刚刚进入连镇不久,就被胜保在山东击溃了。这也是胜保和僧王为什么会放任李开芳离去的原因。吊靴鬼似的清军在身后紧追不舍,李开芳万般无奈,只好遁入山东高唐作困兽犹斗。胜保一连围困高唐数个月,耗费几万斤火药都不能得手。愤怒的咸丰皇帝罢免了无能的胜保。1855年3月11日,僧王挥军南下高唐接替了胜保。高唐城坚,不易得手。僧王撤去了高唐南面的包围,放任李开芳部往南方撤退。穷途末路的李开芳,只好勉强把士兵迁往山东冯官屯作困兽犹斗。

▲黄泛区军事化城镇

冯官屯是一座典型的黄泛区军事化城镇。坚实的寨墙外有一道护城河,护城河边有锋利的木制栅栏,地上有众多单兵作战坑,北伐军可以从坑洞里安全地打击靠近的清军。墙内有复杂的地道系统,不仅可以储存军需品,还可以从地下攻击清军的营地。僧王指挥清军把冯官屯围了个里外三重。刚开始,他企图用火炮和地道两种战术夺取冯官屯,但无一成功。颇为讽刺的是,北伐军也利用地道战术反击,结果挖塌了清军的一座炮台,把僧王气个半死。

▲冯官屯战斗经过示意图

脸面尽失的僧王怒不可遏,他决定故技重施:引聊城运河水灌冯官屯。冯官屯西北有河沟,雨季用以排涝,上通骇河,再往西南可接运河。僧王的引水河道工程,从聊城三孔桥到冯官屯石桥共计123余里,河道宽1丈8尺至7尺,深6尺到3尺。广东籍革职官员张祥晋提供了工程费52000多两,得以官复原职。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下,小小的冯官屯不多时就变成水乡泽国。李开芳部的北伐军,遭遇了和林凤祥部的北伐军一样命运。洪水破坏了冯官屯的粮食和火药,以及干净的饮水。冯官屯遍地都是水,除了有两丈干地供主将李开芳支床用,其余北伐军都不得不裸足浸泡在水中。

▲太平天国士兵所使用的旧式火器

英雄末路。李开芳为保存手下弟兄的性命,出城诈降。6月9日,僧王押解李开芳发往北京,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清廷可怕的酷刑。至此,太平天国北伐战争宣告基本结束,清廷再一次转危为安。

3-火力不足

事实上,僧王在直隶连镇和山东冯官屯两处所使用的水攻战术,一直受到后方清军最高司令部的非议。比如咸丰皇帝就认为水攻无益,多次下诏让僧王停止引水工程,展开正面突击。正如咸丰皇帝所认为的一样,水攻战术存在耗时长、破坏大、费用高等缺点。可僧王为什么还一意孤行呢?

▲清朝的巨炮和重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清军火力不足。虽然清军在天津和国都等军事重地都存有为数众多的重炮,然而糟糕的陆地道路和雨雪交替的季风季节却让那些大家伙无法运输到前线。而展开正面突击,那就意味着流血漂橹的战斗,组织度低的清军甚至可能被拥有火力优势的北伐军反杀。僧王运用水攻,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李惠民·《太平天国北方战场》

2、崔之清·《太平天国战争全史》

3、庞信忠·《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河北》

4、胡耀先·《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军事活动》

5、张守常·《太平天国北伐军数考》

6、黎仁凯·《太平天国北伐军在连镇的战斗》

7、张守常·《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冯官屯》

8、吴宪·《太平天国北伐军火药补给研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马里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