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英镑发布时,遭到了一群素食主义者的抗议和地址,仅仅因为新版钞票在制作时用到了动物脂肪——移动支付在英国又没有完全普及,使用带有“肉味”的纸币会影响到素食者的生活纯粹性……
难道是猪油蒙了心?
且不论素食者这么做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纸币制作用到“动物脂肪”就够吸引人了。但这里的“动物脂肪”实际上是用动物脂肪提炼出的“涂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并不奇怪。
真正奇葩的,是一些国家在历史特殊时期发行过的货币……
帕戈:最大面值你敢信?
提到钞票的面额,津巴布韦币是绕不开的,该国曾因巨大通货膨胀发行了面额100 万亿元的津巴布韦币。
仔细数一数
但是山外有山,币外有币,这并非最大面值的纸币。1927年至1946年间,匈牙利的货币帕戈(peng?),最大面值为10 垓,即10的21次方——这才是当之无愧的最大面额货币。
在匈牙利人民面前
津巴布韦朋友的货币也要矮半头
一战结束后,根据《圣日耳曼条约》的规定,奥匈帝国银行面临清算,之前使用的货币克朗需要停止流通。在匈牙利,克朗于1920年代遭遇了高通货膨胀,在国联(League of Nations)的帮助下才得以减轻。
相信奥匈的银行家们是最先预测到奥匈崩溃的人
或许早已将自己的资产换成了可以保值的东西
1927年,匈牙利政府正式发行帕戈,取代了克朗,一帕戈价值为12500克朗,每3800帕戈相当于一公斤的精金——这就意味着实际上帕戈已经和黄金挂钩了。所以到大萧条前夕,帕戈一直都是该地区最稳定的货币。
1936年的10帕戈
正面长这样
1930年代,大萧条余殃波及匈牙利,匈牙利的农业首当其冲遭重创。政府债台高筑,帕戈贬值在所难免。短暂恢复过后,政府为战争做准备,放松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帕戈又是一波贬值。
有工资就不错了
活一天是一天
隔壁的德国则是这个样子
在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肆虐后,帕戈遭遇了极端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遏制通胀。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物价持续飞涨。不得已之下,政府发行了更高面额的帕戈,包括milpeng?和bilpeng?。
德国以东,乌克兰以西的一系列国家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但战后的经济崩溃都是避免不了了
两个词根不太好理解,先来学习一下匈牙利的数学:Milliard是十亿,即10的9次方;B-帕戈则代表 10 的 12 次方。而后来他们又把这两个单位合体了,Egy Millard B.-帕戈 合起来就是 10 的 21次方,是津巴布韦100万亿面值的一千万倍。
实际上,虽然这个面值的货币被印制出来了,但是并没有发行,发行货币中面额最大的是10的20次幂,也足以成为成为人类历史上面额最高的已发行纸币。不过如此惊人面额兑换美元的话,也就能买到一支铅笔或几颗糖的样子……
面值1垓(10的20次方)的帕戈
此时,匈牙利政府急需一种不受通胀影响的会计单位以制定预算。于是在1946年1月制定了以零售价格为基准,按日浮动的税帕戈(Adópeng?)。5月,税帕戈储税券推出,开始是用于缴税,6月23日起开始用于缴纳公共服务费,7月8日起按每日公布的比价与帕戈并行为法定货币。
由于帕戈已等同废纸,税帕戈储税券实际上已取代帕戈。但税帕戈贬值速度比帕戈更快,原本遏止通货膨胀的用意成为泡影。税帕戈和帕戈的最后比价为1:2000000000000000000000帕戈(2×10^21=20垓)。发行中的税帕戈储税券最高面值为1亿税帕戈,另有10亿税帕戈储税券未发行。
1亿税帕戈储税券
发行于1946年7月25日
想也可知,经济状况已经扭曲的匈牙利是无法靠大面额纸币来咸鱼翻身的,最后还是只能通过引入新货币来稳定经济。于是现代的福林再次被引入,对价为 1 比 40 穰帕戈(4×10 的 29 次方),或二亿税帕戈,与黄金的汇率是13.21福林=1克黄金,这才稳定了局面。
紧急货币:木头也能当钱花
如果说货币面值大还不足为奇,那么用木头做的钱可能会激起你的好奇心了吧。和帕戈一样,类似木头这种特殊材料制成的钱并不是纸币的常态,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德国等战败国通货膨胀率高居不下,德国的各城镇开始印自己的钱来帮助解决战时困难。这种钱被称为“Notgeld”(德语意为“紧急货币”),除纸外,木头,皮革,亚麻,煤炭都充当过这种纸币的材料。
五花八门
Notgeld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战枪声刚响,1914年7月31日,德国不莱梅的一个小镇在人民疯狂囤积硬币的刺激下,率先发行了Notgeld。但到了1914年年底,德意志帝国银行出台措施弥补了小面额纸币和金属货币的短缺,这一时期的Notgeld也就到此为止了,当时发行的几乎所有Notgeld都标明了失效日期,如果没有标明,报纸或发行地也会宣布纸币到期时间。
1918年德国南部城市
博格豪森发行的50芬尼
Notgeld最初的设计比较粗糙,许多图案由打字机甚至手写来完成。当时,有远见的收藏者就在第一批Notgeld退市之时抓紧收藏这种纸币。战争后半期发行的又一批Notgeld由专业印刷商处理,设计巧妙,图案精美,更适合收藏。
1920年开始,发行机构意识到这种收藏需求,开始大量印刷收藏版本的Notgeld,纸币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描绘了众多主题,例如当地建筑,风景和民间传说等,每张纸币都是一个故事。收藏版本的Notgeld被称为Serienscheine(德语“系列纸币”),不在市面流通。
千万面值
1922年,德国通货膨胀又一次失控,最终形成恶性通货膨胀,马克严重贬值,帝国银行无法保证必要的货币供应,于是Notgeld再次发行——面额是百甚至数千倍的马克。这次Notgeld可是渗透到了大街小巷,大小面额一起上,要多少有多少,就是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
危机期间物资匮乏,无法做成纸币的Notgeld还会以商品或其他货币的形式发行:小麦,黑麦,燕麦,糖,煤,木材,甚至天然气或电力配额都能当做Notgeld来使用。
没错,就是驴子在大便
两次战争期间,政府还利用公众对Notgeld的情怀,为那些给政府建设项目捐款的人颁发可收藏的证书,名为Bausteine,意为“积木”,表彰他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银行严格控制经济,禁止地方当局独立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德国战败后,盟军军事管制部门为各自的控制区域发行了货币,但没有解决硬币的稀缺问题,战后的严峻局势迫使市政当局再次发行Notgeld,以满足民众的小额零钱需求。
1948年6月,德国实行货币改革,德意志马克上市,除了偶尔发行的纪念作品外,德国Notgeld时代终于宣告结束。
塑料澳元:真的假不了
上文介绍的货币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但还有种材质特殊的货币至今仍在使用,还有不断风靡之势,那就是塑料钞票。
10澳元纪念版塑料钞票
塑料钞票是由双轴取向聚丙烯(BOPP)等聚合物制成的钞票,使用了同色异谱油墨,比普通纸币安全性更高,生产和更换成本较低,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而你也一定没想到,第一个用塑料钞票的国家居然是人畜无害的澳大利亚。
一个原因是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空气湿润,气候潮湿,不利于纸张的保存,很多已经发行的纸币没几年就破损了;而另一个是直接原因:1967年,澳大利亚发现了一个伪造10元澳元的团伙,而当时彩色复印机刚出世不久,联邦储备银行担心造假币行为会愈发猖獗,于是决定改变现行的印钞技术。
袋鼠国就是与众不同
1968年,联储银行开始寻求合作,1969年开始融资实验生产特殊材质的纸币,并于1973年提交了关于聚合物钞票开发生产的第一项专利。1974年,钞票使用了层压技术来融合不同的材料,最终采用一种透明的BOPP(双轴向聚丙烯)来制造层压板,可以插入OVD(光变图像)而无需打孔。
BOPP是一种非纤维无孔聚合物,用于纸币的处理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不透明的白墨水涂于纸币的正反面,除特殊区域不留白。然后将基材切割成小片以适应平面印刷机的使用,随后使用传统的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凸版印刷,最后在半成品上涂上保护层。
与传统纸币相比,使用BOPP制作的塑料纸币不仅耐磨、不易折断、不怕揉洗,而且使用周期长,手感好,同时更容易加工,并且在寿命将尽时可撕碎和回收。
1988年的10澳元塑料纪念钞
1988年,澳大利亚就首次发行塑料钞票,纪念建国200周年。这些钞票上有一块透明的塑料“窗口区”,印有詹姆斯库克船长的DOVD(衍射光学可变装置)图像作为防伪安全标识。1993年11月1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在发行10美元钞票时引入了“聚合物”一词代替“塑料”来描述钞票(虽然本来就是一回事)。
如今澳大利亚使用的是于2016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塑料澳元。2016年9月,澳发行了5元面额的钞票,17年9月和18年10月分别发行了10元、50元面额的钞票,100元的尚未发行。新的钞票具有触觉功能,盲人也能通过触摸成功辨别面额。
18年发行的50澳元正面
背面
截至2014年,至少有七个国家了实现塑料钞票的完全流通: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罗马尼亚和越南,后来英国这个老宗主国也全面贯彻了塑料金融的精神。
难不成英联邦可以内部传染?
其实塑料钱离我们不远,中国在2000年也发行了面额为100元的新世纪纪念钞,这也是我国唯一发行的塑料货币。
看着这些神奇的货币,内心不免会泛起波澜,但显然,论货币带给我们的亲切感,没有哪国的货币比得上粉色的毛爷爷。
说到底,货币不仅是一般等价物,也是某一时代经济状况的缩影。今天最大面值的流通毛爷爷是红色的,看上去就给人以祖国经济腾飞的希望,也以领袖的光辉形象为纸币的价值做了最好的背书。
希望大家看了我们的文章都能每天抱着一大堆红币美美地睡觉。
END
作者:酸奶没泡沫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酸奶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