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金融巨头,都正在快速的拥抱AI技术。
IDC最近发布的美国前十大IT支出公司显示,有4位是包括Google、Amazon等在内的家是科技公司巨头,4位是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金融巨头家是金融公司。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另一类横跨科技和金融业的公司——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也在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其轻资产、可快速复制的金融业务,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不同于以强大技术实力支持、赋能金融服务的Tech-fin(如支付宝等),他们本身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和定价,利润主要来源于金融业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2019年的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宜信CTO向江旭表示,AI天生适合在金融业中大展身手。
首先,AI数据驱动的特点及其契合金融业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行业特点,可以大大提升金融业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AI技术本身是不需要实体设备的,但是如果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自动驾驶,就需要汽车硬件的配合,现实环境和硬件设备的各种限制会导致人工智能无法全部发挥其优势,反倒会凸显出AI的捉襟见肘,但是金融业大大不同,无论是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进行高频交易(prop trading)、还是面向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发放小额贷款,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摆脱实体场景来进行,AI的硬件限制大大减少;最后,AI是没有感情、本身是没有被植入伦理观的,这在视觉识别、语义识别等涉及到情感、伦理的业务领域,有时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是金融领域恰恰是最需要冷静、理性地处理业务的,尤其在股票交易方面,自动化的高频交易明显胜于人类。
图 | 宜信CTO向江旭发表演讲(图源:DeepTech)
人工智能在金融业中的大展身手,体现在AI正迅速重构金融业,人工智能在目前金融业务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从简单的线上客服、理财产品推荐到敏捷反应的线上信贷决策引擎、量化投资和私人订制的智能投顾,人工智能已经极大提升了金融业的效率。
以宜信为例,宜信CTO向江旭介绍了宜信过往几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发展成果。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宜信重塑了其业务中台和后台。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其金融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为广大金融服务消费者带来了福利。宜信利用AI技术赋能财富管理业务,在其投米智能投顾平台上,做到了“KYC(Know Your Customer)”,也就是精准刻画用户画像,从而为客户精准推荐理财产品。同时宜信将AI首次应用到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做到了可以在一秒内从60个维度处理1000万普通合伙(GP)人数据,最终广泛覆盖投前、投后和趋势分析等三个完整的投资阶段。
那么,那些准备或正在拥抱AI的公司,应该如何才能用好AI?
宜信CTO向江旭指出,不同公司拥抱AI,需要根据自身的财力、技术等综合实力确定自己的AI转型战略。那些小的传统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等,如果财力不足,便不足以支付人工智能专家昂贵的人力成本和研发成本,因而他们的占优策略是跟随利用好科技巨头开发的AI技术,为自身的主营业务服务。而对于那些正在招聘AI团队、研发AI技术的公司,公司的领导层也要设置合理的预期,制定合适的战略,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