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印度人民又罢工了!
这次是两亿人!
为抗议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门企业私有化、拟修订《工会法》等一系列“反劳工”政策,印度全国总工会1月8日发起全国大罢工,10个印度全国性行业工会组织参与,全印度约有2亿人参与了为期两天的罢工活动。罢工参与者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和养老金、加强社会保障和失业救助等。
对此,印度人民院(下院)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为“种姓和宗教中的经济弱势群体”提供10%的教育和政府工作配额,但此举也引起其他“高种姓”族群的强烈不满。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出现人数如此庞大的罢工活动。
三年前,印度工会曾掀起1.5亿人参与的全国范围的大罢工,涉及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国有银行等行业。两次罢工的诉求也很像,抗议总理莫迪提出国企私有化、修改劳动法等改革提议。
自2014年宣誓就职以来,莫迪就以强硬的姿态推进改革。承诺10年内让人民看到“印度世纪”的莫迪却在任内遭遇两次大范围罢工活动,可见其改革之路并不顺利。
今年5月份,印度即将迎来全国大选。而在刚刚结束的印度地方议会选举中,政治强人莫迪领衔的印度人民党遭遇惨败。
莫迪的改革之路将如何延续?印度2019年大选究竟会走向何方?莫迪能否再展神奇?
文 |赵旭 瞭望智库驻新德里国际观察员
编辑|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世界上最复杂的大选,没有之一!
印度,这个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选情。
鉴于印度大选即将到来,此次罢工有政治因素的影响——罢工的组织者之一的印度全国工会大会是反对党印度国大党的全国性工会组织。
借罢工向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施压、拉动选情,是国大党的一个政治考量。
与最近取得地方选举胜利的印度国大党相比较,印度人民党当前仍手握16个邦(印度有28个邦、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的执政权和260多个选区席位(印度全国划分为54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名议员,加上总统委任的2席,总共545席),基本面优势仍然大幅领先。
2014年莫迪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党胜选,与他对发展经济的渴望以及在经济治理当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是分不开的。
如何打好“经济牌”,很可能将成为左右2019年印度大选形势的胜负手。
目前距离印度全国大选不到5个月时间,围绕大选的几大看点也备受关注:
人民党能否再次压倒性获胜,并由其带领盟友组阁,莫迪连任;刚刚执掌帅印一年的拉胡尔·甘地如何带领130多岁的国大党予以阻击;若人民党不能拿到多数席位,即便组阁成功,莫迪是否引退?
2
选民分化,莫迪失利
在政治强人莫迪执政近5年后,印度国内选民逐渐呈现出分化态势:
支持者认为,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政治腐败减少、国际影响力提升;反对者则担忧,莫迪执政期间印度经济有增长无就业、农民问题依旧突出、改革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依然较大等。
这种分化直接在选情上体现了出来。相比2014年以压倒性优势获胜,2017年在地方选举中横扫一切,2018年人民党风光不再。
2018年年底结束的五个邦一级选举中,印度人民党遭遇阻击,任其老对手印度国大党独揽其中三个邦。这是人民党自2014年5月上台以来遭遇的最惨痛失败。在此之前,人民党曾于2015年在比哈尔邦和德里首都区惨败,2017年又在旁遮普邦落选。
此次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尽失五邦,甚至丢掉了连续执政长达15年的中央邦。在距离印度全国大选不到5个月的时候出现如此转折,给大选形势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鉴于此前地方选举失利的教训,迫使印度人民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全国大选上。印度总理府消息人士说,莫迪总理将不会在2019年前四个月进行任何外交访问,以便在大选前集中精力处理国内问题,确保人民党赢得大选并继续执政。据印总理府官网发布的信息,自2014年6月以来,莫迪共进行了48次外交访问,其中仅2018年一年就进行了14次外交访问,但在未来几个月里,他的日程上没有安排任何出访。
为了增加在大选中的胜算,莫迪还计划在今年5月选举之前对20个邦进行闪电式访问,在这些地方发表竞选演讲,其中包括西孟加拉邦、奥迪沙邦、阿萨姆邦这三个关键地区。
3
政治版图大比拼
从地方选举的层面看:在过去4年半的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国内所有邦议会都进行了地方选举。
印度人民党顺利在其中12个邦赢得半数以上议会席位,获得独立组阁权。此外在与较小的邦一级政党结成联盟后,印度人民党还在印控克什米尔、果阿邦、梅加拉亚邦和曼尼普尔邦成立联合政府。只不过,在东北部的梅加拉亚邦,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小的联盟伙伴,在总共60个席位中只占两席,而其他联合政府中则拥有多数席位。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印度人民党在多达16个邦拥有执政权。
反观印度国大党,在最近拿下3个邦之后,已在旁遮普邦、恰蒂斯加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独立组阁,并拥有卡纳塔克邦、比哈尔邦联合组阁权,实际控制了6个邦。
再看全国选区方面:2014年议会选举后印度人民党在全国获得了创纪录的282个选区,横扫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德里首都区、恰蒂斯加尔邦、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和恰尔肯德邦等多数北方地区,也就是典型印度政治术语中所说的“印地语中心地带”。
但最新民调显示,相较于2014年独得282个选区,目前人民党的选区可能已经减少至268个左右,甚至更低。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四年半里,印度人民党丢掉了至少14个选区,2019年大选前是否会再次掉票仍未可知。
而这次国大党胜选的恰蒂斯加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彼此互相接壤,都处于印度北部恒河流域的“印地语中心地带”上。这里不仅是印度的人口重心所在,历来都是坚定奉行印度教的人民党票仓。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国大党在中央邦、拉贾斯坦邦、恰蒂斯加尔邦的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后,在中央邦230个议席中获得115席,在拉贾斯坦邦199个议席中获得100席、在恰蒂斯加尔邦90个议席中获得68席,新增加的席位大都从人民党手中夺得。
可以说,此次国大党拿下“印地语中心地带”犹如釜底抽薪,如果大选前再在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哈里亚纳邦等“印地语中心地带”选区有所拓展,将很可能在这几个邦的总共215个议会选区中攫取不少席位。
4
人民党威信下降
印度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此次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集中反映出其在民众间的威信开始下降。
底层民众对人民党执政以来所推行政策的获得感不强,有的认为莫迪政府未兑现2014年竞选承诺,有的觉得已推行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民党在地方选举得失利与下列因素密不可分:
1.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人民党当初能够战胜国大党取得执政地位,与其倡导的充足就业、提高收入等口号关系紧密。莫迪领导的人民党在 2014 年大选中曾承诺,每年将创造 1000 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但执政至今,就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有恶化迹象。虽然近年来印度经济始终保持在7%左右的增速,但在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多重口号引领下,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民众带来生活上的切实改善,“有增长无就业”成为一直以来困扰莫迪政府的魔咒。
2.印度农民靠天吃饭的根本没有改变。
一位印度资深记者表示,过去数年间,印度社会的另一主要问题——农民问题同样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印度国内的农民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他们要求政府免除贷款,并更好地支持农产品价格,而这恰恰成为印度国大党攻击印度人民党的主要放矢之地。印度国大党在地方选举时做出新政府上台后立即宣布部分免除贷款和提供免息贷款的承诺,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能不说收到了奇效。
3.经济改革收效甚微。
随着莫迪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钞令”和GST税改的施行反而给印度工商业予以打击。换言之,改革不仅没有改变印度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束缚,伴随改革的负面效应却越发凸显,给印度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此前支持印度人民党的工商业者也因为“废钞令”和GST税改对其产生质疑,有可能成为印度国大党的潜在争取对象。
5
国大党靠什么PK人民党
与国大党相比,人民党的最大优势在于组织运转和执行效率高,并握有宗教和经济两杆大旗。客观上看,目前人民党处于执政地位,在政策调整上的空间大、自主性高,也就是说可以将主动权始终保留在自己手里。
自2018年11月以来,莫迪政府先后推出多项经济政策,其中还专门包括了旨在推动农产品出口和提升农民收入的惠农政策。
在货币政策上,印度央行与中央政府间矛盾由来已久,在经历长达数月的僵持后,日前终于以原央行行长辞职、新任行长由莫迪亲信担任而告终。
莫迪政府如果从明年开始大规模增加财政开支,拉动就业和消费,再配合国际油价走低带来的红利,很可能在短期内营造经济全面复苏的情势。
与此同时,人民党手中还有宗教牌、边境牌可打。鉴于印度多数选民的政治摇摆性突出,未来数月内人民党能够在各方面带给选民实质性改善,有极大可能巩固执政党地位。
不过,库叔实地调研发现,尽管国大党在2014年大选中惨败,但并不代表其民众基础差。
在上次大选前,国大党已连续执政10年,因为政府和党内腐败,大量民愤累积,导致民间抵制情绪严重,这些成为其上次大选惨败的主因。
但是国大党作为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不论在技术官僚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基层投入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人民党。
青年和农民仍是国大党的主要拥趸,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印度未来的方向。
鉴于印度选情多变、地方议题众多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强,未来数月的局势发展将可能在极大程度上左右大选形势。
首先,人民党手中的宗教牌或成双刃剑。
2018年,印度国内教派冲突集中爆发:先是人民党就在北方邦修建罗摩神庙一事向最高法院施压,推动象征着印度文化的印度教崛起;而后又在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建成世界最高雕像,为萨达尔·帕特尔(印度独立运动中偏向印度教强硬派的代表)在政治上封神。
然而,以往屡试不爽的利用教派宣传动员选民的妙招此次却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且,在修建罗摩神庙迟迟没有进展后,与人民党血肉相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公开发表了对莫迪的不满。
印度媒体分析称,如果莫迪不能较好地平息这一不满,很可能会引发人民党党内矛盾甚至分歧,在大选前出现这种情况,犹如釜底抽薪。
其次,政治盟友和地方党派在全国大选中扮演的角色将愈发重要,但不确定性也愈发明显。
最先爆发的是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2018年年末,在拥有48个议会选区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人民党的长期联盟伙伴湿婆军突然对莫迪的政策提出了相当大的批评,尤其是在农民问题上。印度媒体称之为,在大选越来越近的同时,政治盟友却似乎越来越远。要知道,2014年大选中人民党在马邦的48个选区中赢得了23个选区。
而后,当国大党在三个邦获得地方选举胜利后不久,国大党与其盟友的矛盾也开始凸显。一些地方政党甚至开始公开向各方要价,直指副总理甚至总理职位。
最后,在被传统地方政党控制的印度南部地区——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印度人民党和印度国大党基本上平分秋色,都需要力争增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2014年,人民党在这些邦的近130个选区中只赢得约22个选区。对两党来说,从这些南部地区增加席位的机会相等且潜力巨大。不过,对于某些地区来说,地方政党犹如铁板一块,想要组成联盟绝非易事。如特伦甘纳民族党近日就宣传,正在积极组织全国民主联盟(人民党领导)和团结进步联盟(国大党领导)外的“第三阵线”,这必然将对人民党和国大党构成牵制。
6
再打“中国牌”
从当前形势来看,人民党取得2019年大选胜利的概率依然较大。
如果人民党能够在议会拿下220到240个席位,将与政治盟友联合组阁;若席位在200个以下,现任总理莫迪则可能宣布引退。
根据以往经验,大选前印度政党往往善打“中国牌”,炒作边境问题为自己造势。不过,随着“武汉会晤”后中印关系逐步回暖升温,与以往打“中国牌”来展示主权强势不同,莫迪政府此次可能会配以印中合作共赢为口号,轮流打出“中国牌”,其主要影响可能发生在经贸交流和外交关系两个方面。
经贸交流方面,印度政府希望迫切地打开中国市场增加对华出口,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在洽谈投资合作以及加强贸易政策沟通上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将积极促成向中国出口更多成品药。同时,为促进农民增收,印度还将向中国等市场出口更多的农产品,目前已经加大了向中国市场出口大米、菜油、茶叶、糖等农产品的出口力度。而在产业政策上,印度政府则将可能会实施更多的保护性政策措施,以保护国内生产力。
外交关系方面,去年武汉会晤后中印关系不断趋好,但鉴于印方“关系越好越是小动作不断”的特点,大选前需谨防印方在边境地区搞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