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玉和硬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说“温润如玉”?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世界闻名,我们在语文课上也学习过《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但是,你知道吗?丝绸之路的前身,其实是一条“玉石之路”,它将我国新疆和田一带的优质玉石,源源不断地送往我国中原地区以及西方国家。玉以其温润凝腻的质感、纯净晶莹的灵气、坚密难折的韧性以及或艳丽或素雅的色彩,深受国人的喜爱和推崇。借由这条“玉石之路”,中国也成为享誉世界的“玉石之国”。

今天,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既具有外在形象之美,又拥有内在气质和修养时,仍然会用到“温润如玉”这个词语。那么,玉到底是怎样一种材质?为什么会有软玉和硬玉之分?“温润如玉”又从何说起?

玉是什么?

中国的用玉历史漫长而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北方红山文化以及距今约4500年前的南方良渚文化遗存中,已各自出土了百余件精美的玉器。中国古代主要从外观特征上对玉进行限定,比如,具备温润、细腻、致密、坚韧、洁净等特征的美石即为玉。人们常常爱用玉来自比,以彰显君子应具有的仁、义、智、勇、洁等高尚品格。

而今天,我们对玉的科学定义为:玉是自然界产出的美观、耐久且稀少的,可以加工成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体。即玉是达到宝石级应用的天然岩石或玻璃体,不包括单晶宝石(如钻石、水晶)和那些形成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宝石,如珍珠、琥珀。

按照现代科学的概念,玉的品种有很多,如软玉、翡翠、蛇纹石玉、独山玉、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玛瑙等。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应属软玉和翡翠。

软玉和硬玉有何区别?

我们经常会在鉴宝节目里听专家说软玉和硬玉,其实,它们的硬度差异微乎其微。那么,“傻傻分不清楚”的“玉石小白”如何去区分它们呢?

首先,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由于软玉和翡翠是组成矿物不同的两种玉石,人们通过红外光谱或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确定其矿物相,从而明确区分两种玉石。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辨别呢?实际上,由于组成矿物以及结构的不同,两者的密度、折射率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通过简单的密度或折射率测试,也可以对两者进行有效区分。

此外,这两者在颜色、光泽、透明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软玉多微透明,具油脂光泽,多见白、灰白、灰、暗绿色,且颜色较均匀;而翡翠常见半透明甚至亚透明,具玻璃光泽,多见鲜艳的绿色、白色,颜色常不均匀。有经验的人通过外观观察,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玉为什么这么细腻?

玉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温润凝腻的质感,也有人干脆直接简化,称之为“玉感”。那么,要具备这样的质感,首先,组成矿物的颗粒要细小,最好肉眼观察无颗粒感,也就是地质上所称的“隐晶质”,用数据说话,就是矿物粒径小于0.02毫米。其次,颗粒结合要紧密,即无间隙地紧密接触。此外,还需要尽可能均匀且纯净,杂质或裂纹无或极少。正因为这样,玉就有了很好的细腻度。

另外,玉的温润感与光在其中的传播有关。就软玉来说,这种温润感主要取决于合适的透明度和油脂光泽。小伙伴们试想一下,假如过于透明,光线在玉中的传播几乎无损失,就不会显出油脂光泽,只是看上去晶莹剔透。而油脂光泽的出现,需要玉石的结构能对入射光产生漫反射。

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即其中的透闪石(或阳起石)呈纤维状无定向地随机交织在一起,这样,入射光在颗粒之间的接触界面上,就会产生折射和反射。正是因为玉石中无数这样方向随机的小界面,一方面阻碍了光线的顺利透射,同时又产生了良好的漫反射,才使得玉石看上去如脂肪般柔和凝润。

撰文/王长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