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资格瞧不起郑州?
2019年初有个大新闻引人注目:山东省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的规划得到了批复。
合并莱芜后,济南人口数总算跨过了800万的门槛,GDP也上升到了省内第二,每年万亿元GDP大关似乎也没那么遥不可及了。
很多报道里提到,济南合并莱芜是为济南力争国家中心城市资格添砖加瓦。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2017年初,郑州先一步成了国家中心城市,给济南以不小的“刺激”。在那之后,山东省内有了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声音。
看样子如果没有点外部刺激,济南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资格上还是很佛系的。而最终刺激到济南的是郑州,毕竟在很多人心目中,山东省比河南省富裕,怎么郑州就先一步成了国家中心城市了呢?
去年初,一篇题为《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文章在网上爆火。其中就有一段提到,2016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3.8%,“比我们的近邻河南还低1.1个百分点”。发布这篇文章的公众号顺带点评了一下“这个‘还’字用得!山东在河南面前,总有莫名的优越感!”
山东人以为自己比河南先进。但那已经是老黄历了,经不起翻。近年来河南,尤其是郑州,一直没停下,拼命发展。
《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也提到了这些年郑州的进步,“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铁网等重大建设蓬勃展开,区域发展地位猛升。特别是郑州,正从二线省会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到郑州学习考察,无不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笔大崛起点赞”。
其实山东人去年初对郑州发展的惊愕,与其说是佩服郑州,不如说是用老眼光看人结果却被打了脸有点尴尬。单说GDP,郑州早在2010年就超越了济南,之后就是越拉越大,不算这次济南和莱芜合并的话,2017年郑州GDP就已经甩下济南2000亿元了。
看看上图,你就知道郑州的走势多强劲,而济南有多疲软了。
郑州比济南有钱还努力,上面提到的那一长串“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铁网”都是郑州挣来的,人家是拼了命要争一个中部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它与武汉一道得到了批复,衬托出了济南的尴尬局面。
国家中心城市究竟是什么?
郑州早些年的日子可不好过,堂堂近一亿人口省份的省会,连副省级城市都不是。郑州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渴求就容易理解了。
毕竟这个名头还是值得一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也都够有牌面的。
2007年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该怎么理解?很快,2008年,国家中心城市正式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被用来描述广州的城市定位。
所以一切照着广州的标准来就没错了。
2010年2月,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这五座城市就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在国家层面肯定了国家中心城市在中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不过看着五个例子,可是四大直辖市加一个超强省省会广州,五虎上将岂是谁都能评的?
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首次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使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操作性进一步明确。
这时候别的城市才动了心思。成都都能做国家中心城市,这说明国家中心城市的门槛也没有特别高嘛。不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中心性的城市都想试试。比如成都是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广阔的中部是不是也该有国家中心城市呢?
果然,2017年初,中部的两个大城市武汉和郑州都被列入国家中心城市,这样国家中心城市就有了8个。等到2018年初,西安成了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留给其他城市的时间不多了。
据称,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里国家中心城市只有十个名额,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则表示:“10个国家中心城市是编制工作初期的设想,未必就一定是10个,确定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从数量角度来看,主要是从城市职能角度出发。 ”
但最终数量估计也不会比10个多到哪里去,再多的话“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头也就不值钱了。就像很多媒体热衷于评选“新一线城市”,但那些所谓“新一线城市”比起北上广深还差很远。
你知道郑州有多努力吗?
那到底什么城市能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呢?
李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时表示, “有一些细化的指标,比如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对外开放平台,如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等数量;国际科技创新基地、新型产业总部基地等数量;航空、航运、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吞吐能力;国家级会展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情况;国外领事机构、国际组织设立办事处数量;等等。”
“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区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李迅说,“国家中心城市要完成国家赋予的国家战略的实现,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国家中心城市就必须在其中起到核心的节点作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要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提升产业分工的层次;同时还要设立各类对外开放的平台,比如自由贸易区,统筹建设国际交流区,提升中国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建立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中国的国际门户和枢纽地位等等,都需要国家中心城市带动。”
这些年郑州为达到这些标准,可没少下力气花功夫。
根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与推进对策》中的说法,郑州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区位优势,也得到了国家支持,建设国际性交通枢纽。
“2007年,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郑州航空港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在郑州机场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逐步为郑州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奠定了条件,促进了世界500强及相关企业在当地快速落地与发展”。
这里的“世界500强”其实指的是富士康之类。打通了空运,富士康才能够在内陆城市郑州进出口运转顺畅。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富士康所属企业进出口一度占河南全省进出口的六成以上。
就更不用提郑州在铁路上是米字型综合交通枢纽,发改委对郑州航空港的期许是“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货运中转和集疏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大家都以为河南土,河南落后,可正是因为落后,追赶时候的压缩势能也大、产业结构调整包袱也小。光招商引资这一项,2016年郑州市实际到位境内外资金1998亿元,同年济南引进市外投资可只有1176.6亿元。除三去五打个八折,济南只是郑州的一半。富士康手机面板、光谷置业电商产业园、中国广厦华尔中心等项目都落户郑州。
当然硬伤还是有的。当年河南拒绝了中科大,让郑州的高等教育成了短板。最近的动作是河南省、中国科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三方共同建设中科院UCLA(河南)大学,起码努力是尽到了。
郑州的野心可不只是扬长避短,众所周知,郑州在河南省内的首位度高,作为中原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它还要带动中原城市群成为高等级城市群。
济南的老对手不是青岛吗?
说起中原城市群,山东省聊城、菏泽都被划了进去,无形中让济南也感受到了压力,“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
早在2007年,《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的关系研究》就分析了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可能形成的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只有提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时候,带有竞争两字,即“合作竞争”。而当说起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这两个同处中部的城市群时,关系也不过就是“错位共起”。
可见在定位上,济南为首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郑州为首的中原城市群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等等,济南为首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为首?
可别忘了山东GDP第一是青岛。要是不合并莱芜,烟台的GDP都比济南高。
最近的提法是“实施济南都市圈和烟威、东滨、临日和济枣菏都市区规划,开展青岛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打造‘两圈四区’总体格局”。
但是“济南都市圈”仍然有些尴尬。
《区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民意象实证研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就提到研究中做的调查显示,都市圈内的民众大多数认为都市圈内城市经济一体化程度不够高,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政策一体化做得都不够好。越是学历高的人群,越是对济南都市圈的概念了解深入,也同意城市应该组团发展,但也越不看好济南都市圈的前景。
受访者中没听说过济南都市圈的样本比例高达41.4%。此外,有63.4%的样本认为青岛更能代表山东,而选择济南的仅有29.0%……这就更尴尬了。
可以说济南的“国家中心城市” 之路,受到郑州和青岛的东西两面夹击。
那么,青岛和济南之间的竞争,谁更受青睐一点呢?
从《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来看,对副省级城市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问题,山东省委将召开省委书记专题会议,研究提高济南省会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相关事宜……积极发挥青岛“排头兵”作用,支持青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这等于既重视济南,又重视青岛。
省里的意思也是“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两个城市各自也提出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两个都如愿的可能性非常小。
济南真的能如愿吗?
打开地图看一看,目前确定的九座国家中心城市大体是这么分布的
当年郑州、武汉获批后,大家就纷纷猜测,西北、东北各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如果“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只有10个,那么剩余这两个多半就是一个西北,一个东北,以带动这两个大区域的发展。
果然,2018年初西安成了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应验了。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很有可能会花落东北。目前沈阳的呼声最高,虽然它的职能感觉上多少和京津有点重合,但也可能是东北最适合的人选了。
如果最后真按照10个名额严格卡死,那济南和青岛应该都没什么机会。
如果名额稍微放松一点,山东争取到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山东全省有将近一亿人口,经济总量全国第三。
不过想要让济南和青岛都如愿就近乎不可能,毕竟也有将近一亿人口,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的广东,目前也就广州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深圳对此的意见还是很大的。广东都没有两个,山东怎么可能会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呢?
如果单看地图,济南的位置就很尴尬了:离郑州很近,聊城、菏泽被划到中原城市群;地形阻隔,让济南的影响力辐射鲁南都吃力,就别说淮河流域了,那一亿人要靠霸都合肥带动;辐射胶东半岛,济南肯定也做不到青岛的地步。
山东省的情况是长期历史发展造成的,济南作为GDP占本省最低的省会,本身就挺委屈的,山东省又出了不少人才,上层关系盘根错节,任何调整都很困难。这次济南能合并莱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未来中国将进入城市群竞争阶段,形成良好合作的城市群,大量吸纳人口将成为未来城市做大做强的关键。郑州、武汉、西安、天津放宽入户政策,搞“抢人大战”就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济南已经慢了一步,合并莱芜后人口数量扩大也算是亡羊补牢。
做大区域性大城市也对民生有好处,中国实在太大了,人口也多,全挤在北上广深显然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富士康在郑州设厂,河南人就不用大老远跑深圳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就能赚得不错的收入。
目前这样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城市群竞争,会是未来多年中国区域经济的主题,山东的城市群自然也要迎头赶上。济南在城市竞争中已经晚了几步,这次合并莱芜算是表了做大做强的决心。
无论是济南还是青岛,在这样的竞争里做大做强对于山东省都是利好。至于国家中心城市,那就是国家对你努力和重要性的认可,是水到渠成的事,一时强求不来,能争取到则是福泽一方的大好事。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