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酒桌简史,谁主沉浮?

年关将近,温州最疯狂的喝酒时节即将到来。

分岁酒上打通关,好友扎堆回乡聚会拼酒,温州人的年,是在酒里度过的。

如果说山东人在酒桌上失望透顶时,会来一句“行吧那你喝啤的吧”。

那么温州人表达失望的方式,不是“行吧这圈通关你就打到这儿算了吧”,就是“行吧你别喝酒了喝椰汁打蛋去吧”。

不会喝酒的温州人,往往和椰汁打蛋相依为命

对做生意起家的温州人来说,喝酒早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那么,细数过往几十年,到底是哪些酒主宰了温州人的酒桌呢?

在瓯江的水还没有这么浑的时候,小黄鱼还是穷人饭桌上的常客。

我的爷爷打渔一天回来,喝的都是自家酿的黄酒——穷嘛,总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种温州话叫做“生头”的黄酒,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红曲酿的,一种则是用黄曲。它们的区别也正如字面意思,红曲“生头”酒颜色偏红,黄曲酿出来的偏黄。

标准的红曲黄酒

老一辈爱喝自酿酒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票证时代的酒票稀缺。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布票、油票、肉票、烟票、棉花票、肥皂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

“计划经济”下种类繁多的票证人山人海地挤爆了历史舞台,主宰了几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乃至生老病死。

酒票,当然也包括在内。

82年的温州酒票,居然连一份几斤都没标

温州最著名的黄酒,自然是1956年就成立的温州酿造总厂生产的西山老酒。

当年的西山老酒,凭票购买,3角一斤。然而,每个人月配给的酒票是有限的,三两下喝完了酒醒了怎么办?

于是,酒鬼们纷纷寻找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办法。

温州厨房两大护法:西山老酒,花椒米醋

老毛子在禁酒令期间被逼急了,干出了吸飞机防冻液、 喝古龙水之类拿生命喝“酒”的壮举。温州人毕竟不是战斗民族,同样是酗酒,他们的解决方式要“健康”许多。

其一,就是上面提到的自酿酒。其二,就是买点“甜酒”过把瘾。

所谓甜酒,就是酿酒剩下的酒糟做出来的东西。购买它不需要票证,因此代价就是它的价格稍贵。

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这可是当年酒鬼们的一大救星

一斤老酒3角钱,一斤甜酒的价格是4角。酒头人们咬咬牙买个半斤甜酒,能美滋滋地配上好几餐。

至于古越龙山、绍兴老酒这类听得着喝不到的好东西,对那时候的温州人来说,大概只能在梦里喊上三五好友豪饮一通了。

资源匮乏的年代,做菜是没有“料酒”这个概念的。毕竟,只要能和酒沾上关系的,有多少温州酒头人们能当场喝掉多少。

要是几十年前的酒鬼们知道,这宝贝现在被当做料酒

怕是要气得穿越时空过来打人

尝过狗粮猫粮的人大概都明白,要是真的饿急了,拿这玩意充饥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而对于“酒头人”们来说,喝酒大过天。反正料酒也要随着菜下肚,直接当酒喝难道有任何区别吗?

早年的温州饭桌上,除了黄酒,白酒也颇受欢迎。

用白酒当水,加上糯米红曲酿出的“米醴琼”,温州人喝了百来年,还是一样的香醇。甜,香,入口柔和,说它是糖水里掺点酒,或许还真有人会信。

有诗云“琥珀银红未是醇,私酤官卖各是春;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盅自伤身”,吹的就是米醴琼。

人靠衣装,酒靠包装

靓装打扮的米醴琼,颇有温州威士忌的风采

就像诗中提到的“切莫多盅自伤身”那样,好喝归好喝,这玩意的后劲也是出了名的大。虽然喝着又甜又香像是在喝饮料,一旦贪杯,断片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另一位熟面孔则是用老酒的酒糟酿出的烈酒——老酒汗。敢喝老酒汗的,那都是真猛男,毕竟64 度的白酒,不是一般人能一边喝一边谈笑风生的。

2.5升装超高度白酒,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

你害怕了吗

四特、莲花白、五加白三大性价比之王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温州人酒桌上的常客。不过,如果不是那么正式的场合,温州人或许更偏爱自家酿出来的杨梅酒。

连酒带梅,舀上一碗被梅汁染得通红的杨梅酒,连吃带喝,吐着杨梅核“都带发”,可以说是人生极乐了。

大热天喝杨梅酒,更是有“去暑”这种堂而皇之的借口可以多来几颗。大部分温州孩子估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亲爹指着碗里酒气四溢的那颗杨梅,笑眯眯地说,来,吃一颗,去暑!

最有意思的是,杨梅酒的酒量,有时候不用能喝几“斤”,而是用能吃几“颗”来计算

隔着一个身位,你都能闻到杨梅酒那股冲天的酒气往鼻子里钻。你皱着眉头给亲妈一个求救的眼神,万万没想到亲妈还你一个更慈爱的眼神,不容拒绝地说:“吃了吧,这个吃好的”。

囫囵一口吞下肚,酒精像一颗炸弹在你胃里爆开,一股无形的力量砰的一下狠狠顶向你的脑门。你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被酒味辣的直吐舌头,一旁的爹妈笑嘻嘻地看着你的窘态,各自又来了一颗。

白云苍狗,曾经破落的小渔村,成了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温州人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的温州酒桌上,茅台、五粮液两大护法从未缺席,结婚酒上每桌摆着的是茅台还是五粮液,甚至侧面反映了两亲家的经济实力。

白酒之王来了,没牌面的小老弟们都往后稍稍

在仅仅二三十年前,无论高档的茅台和五粮液,还是稍微便宜一些的汾酒或竹叶青,这些玉露琼浆,只能存在于某个喝高了的亲戚吹的牛逼里。

而现在,稍微有点钱的温州人,都爱在自家储藏室里存上几箱茅台,为自己儿女的婚礼做提前准备,温州人和白酒的缘分变迁,竟也成了温州经济发展的缩影。

啤酒对上个世纪的中国来说,算是种相当新潮的酒类。

毕竟,这种被称作“液体面包”的饮料,早在6000前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被发明,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轰开清朝的大门时,才被顺便带进了这个国家。

古埃及人喝啤酒的壁画。

老哥们金字塔造累了就爱来点面包配啤酒

和黄酒和白酒不同,啤酒的平均酒精度,可以说是相对最低的。哪怕你酒量再差,总能喝上一瓶或是一杯。要是喝惯了高度数的酒头人,没事开瓶啤酒,那也就是润润喉解解渴罢了。

正因为啤酒度数低“平易近人”这个特点,它在传入温州后便迅速掀起了一股畅饮的风潮。

文革之前,温州并没有自己的啤酒厂。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商业先锋们从上海啤酒厂取经归来,1966年7月,第一瓶温州人自己研制生产的“瓯江”牌啤酒横空出世之时,温州人才认识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酒类。

老铁,瓯江走一个

1972年,在用烟头插满了几个烟灰缸之后,温州啤酒厂的一众领导终于敲定了它们新产品的名字:“白鹿城”啤酒。

78年,84年啤酒厂与时俱进的设备更新,让白鹿城啤酒不仅在温州稳定了地位,与盛极一时的钱江、强力、蓝带啤酒平起平坐,还有了走出温州的实力。

住在株柏的大小伙子们,蹬上一小时的单车来到梧田,就为排队买上当时论斤卖的啤酒,2角一斤,却仍然日日供不应求。

从“瓯江”到“白鹿”,从有形的意向到无形的,倒也体现了温州人品牌设计理念的进步

1981年,白鹿城啤酒在全国普通啤酒评比中荣获第二名;1987年,白鹿城啤酒荣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并出口香港1000箱。

白鹿城的成功,激活了温州人爱做生意的基因。这几年里,另几个本土酒厂同样大张旗鼓地建成了:1984年,乐清县雁荡山啤酒厂成立,1987年,永嘉啤酒厂成立。

两款分别叫做雁荡山和楠溪江的啤酒,同样在此后开始出现在温州人的酒桌上。

87啤酒,取自永嘉啤酒厂的建厂年份

而雁荡啤酒嘛,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白鹿城火爆温州,连带着啤酒厂的职工也成了城里的大红人。

一到年关,他们总会被亲戚朋友追着要帮忙买酒过年,年底干部职工分到的啤酒供应票,在市场上热门到黄牛都跻身倒卖行列。

记得一个叔叔在厂里负责设备维护,平日运行良好时, 他的“工作”就是放开肚子享受职工福利,每天啤酒喝得心满意足才打道回府。

曾经的楠溪江啤酒厂

1992年,钱江牌啤酒爆出过期酒贴新标再次出售的丑闻,这款曾经常驻温州人酒桌的啤酒从此一蹶不振,再没在温州重振威风。

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并没有让白鹿城啤酒的处境好上多少。在老对头强力啤酒不断革新,五星、西湖、明珠等新巨头挺进市场的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起来。

92 年,痛定思痛的温州啤酒厂成立科技攻关小组,与浙农大对接的同时,聘请旅日归来的教授,推出了革命性的新品——双鹿干啤。

双鹿干啤,温州最屌酒精饮料,没有之一

无论是口味还是包装,都脱胎换骨的双鹿干啤,复制了日本朝日啤酒“Super Dry”干啤的成功,以高发酵度,低残糖量,和清爽的口味迅速收割了市场。

1994年,温州啤酒厂产销啤酒45256吨,吨酒利润创造了425.6元的全国新纪录。

千禧年前后,双鹿和蓝带并列成了温州人的最爱,直到一匹叫做百威的黑马杀入市场。

百威用他的高价格和精致的包装,几乎重新定义了啤酒。一时间,各大酒席总少不了它的身影。

偷偷告诉你,铝罐百威配辣条贼带劲

成立于1876年的百威英博公司,急切在中国市场铺开着它的手脚。在百威啤酒进入温州市场的同时,它思考着另一种主宰市场的方式。

2004年,它全资收购了金狮集团在中国的全部啤酒事业的股份。其中就包括1995年和前者一起创立金狮啤酒集团的温州啤酒厂,随后集团更名为英博双鹿啤酒集团。

一年后,雁荡山啤酒也顺势踏上新的浪潮,更名为英博雁荡山啤酒有限公司。

温州的本土啤酒品牌,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西合璧,天下无敌

早年听得到喝不着的青岛啤酒,也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进入了温州人的日常生活。价廉物美,5个瓶盖可以再换一瓶的雪花啤酒,也一度成了穷学生们的最爱。

异军突起的,还有随着国际贸易起飞而带到温州的进口啤酒。喜力、波克、科罗娜,分别代表了温州三个不同的“洋啤酒时代”。

进口啤酒三兄弟,老大喜力的假货最多

常混夜场的老哥们,估计都在ktv里喝过假喜力

2015年1至4月,温州地区进口啤酒558万升。而整个2014年,温州进口啤酒量才只有550万升。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温州人在2015年只花了4个月就喝了去年一整年的进口啤酒量。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又有钱又能喝,牛逼。

随着洋啤酒的兴盛,啤酒吧也在温州展露风头。部分硬核啤酒爱好者们开始抛下传统工业啤酒,投向精酿啤酒的怀抱。

IPA(India Pale Ale),印度淡色艾尔。

精酿啤酒的一大类,酒精度高,苦味重。

精酿啤酒,是相对于大规模生产的青岛、百威等工业啤酒的另一种高质量啤酒。工业啤酒就像是啤酒中的快消品,味道偏淡,酒精度低,包装高度统一。

而精酿啤酒,则更像独立设计师品牌,香味足,口味个性,产量低。

精酿啤酒用复杂的风味和更高的酒精度,将部分温州人带向了啤酒的新大陆。

葡萄酒,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介于啤酒和白酒的酒精度,芳香醇厚,又带有一种神奇的酸味。

而温州人定义的“洋酒”,可以是上世纪晚期才来到这个城市的外国酒。以这个角度来说,葡萄酒其实也算“洋酒”的一种。

只不过相比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等知名酒类,温州人对葡萄酒的爱远胜前者。况且中国的长城、王朝、张裕铁三角早就深入人心,把葡萄酒单独列出来当一种酒,也情有可原。

繁华落尽的王朝干红,也曾是温州酒界的一代天骄

在营养丰富的人设下,葡萄酒一度因为“养生”大红大紫——毕竟,啤酒伤肝,白酒伤胃。葡萄酒又能帮助新陈代谢,又延缓衰老,还能美容,岂不美哉?

然而,习惯大口喝酒的温州人,并没有很好地遵循好酒不贪杯才能养生这个道理。

酒不能掺着喝,这是爹妈会有意无意教给你的生活小知识。

而当年葡萄酒第一次在温州人面前出现的时候,他们无师自通地创造了“红的配可乐,白的配雪碧”的鬼才喝法——这大概是温州朋克养生的先驱之作。

红酒兑可乐,温式鸡尾酒扛鼎之作

科学的葡萄酒饮酒量,是每次不超过100-150毫升,一周不超过两次。

而哪怕现在没多少人再拿汽水兑葡萄酒喝,温州人喝葡萄酒的计量单位,从一般人的一晚上喝了几“盅”,到猛男们的一人几“瓶”,依然在反向养生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对外贸易刚把洋酒带进温州时,人头马就是外国的茅台。那时候的酒桌上,十瓶茅台堆起来的“台型”,说不定会被一瓶人头马轻松击垮防线。

其实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这玩意长得真像个手榴弹

翻一翻自家长辈的酒柜,总能看到几个舍不得扔,装着其他酒的人头马瓶子。迟到的轩尼诗和芝华士,都没有给老温州们留下如此深刻的记忆烙印。

同样来到温州的,还有外国“更加纯正”的葡萄酒。毕竟“月亮是外国的圆”,在那些盲目的时期,也有过拿一升、三升装的廉价外国葡萄酒当好酒瞎品的时候。

08年,是葡萄酒称霸温州的开始。08-11年,温州红酒进口量连续三年居省内首位。行业爆发式的发展下,葡萄酒类商标的注册速度也几近井喷。

在08年之前,温州总共只注册了葡萄酒类商标605枚。到了11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变成了1165枚。仅仅2010年,就有421个葡萄酒类商标在温州注册。

Franzia美产红葡萄酒,外国价格也就是12刀3升

价廉物美,没啥“细品”的必要

而提到最知名的外国葡萄酒,大概只有拉菲有这个发言权。

产量少意味着高价格,高价格意味着假货流入市场——2012年,拉菲的产量是30 万瓶,而中国这一年市场上足足流通了200万瓶拉菲,在这200万瓶里,温州人默默干了40万瓶真假不明的拉菲。

吃了苦头的温州人决定不再贪这个面子,失去大金主的拉菲,价格也从当初的10万一瓶一路跌到了16年的6万一瓶。

82年的拉菲,还剩几瓶真货呢?

而风靡一时的各大洋酒,则作为酒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温州安下了家。

从早期夜店里传承葡萄酒加汽水而创造的“洋酒+冰红茶/绿茶”土味喝法,到现在日趋成熟的鸡尾酒酒吧,洋酒们也拥有了一批忠实拥趸。

每个细雨迷离的夜晚,总有避雨的人忍不住走进路边酒吧来上一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武侠小说里那样痛饮烈酒,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细细品出葡萄酒那独特的风味。低酒精度的啤酒,自然毫无疑问成了最流行的酒类。

而啤酒在温州,由于白鹿城曾经的回忆,让温州人对这种酒类的爱,更为强烈。

2015上半年,浙江除宁波外的口岸啤酒进口8623吨,温州口岸独占了8502吨。

一个集装箱约能装18吨啤酒,换算一下

2015上半年,温州进口了快500车的啤酒

而刚刚过去的2018上半年度,温州口岸进口的啤酒共计21674.6吨,足足是15年的2.5倍。1到4月,温州口岸啤酒进口量依然统治性地占据了同期杭州关区进口总量的98.47%。

这么一大堆数据,总结了就一句话:温州进口啤酒量,独占浙江省鳌头——温州人把自己对酒的热爱与做生意的本能,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少不了生意人。从爱喝啤酒到做起啤酒生意,这种“温州式爱酒”,或许正是温州人的重商性格,独特而又真实的写照吧。


文:囧大

沉迷手游,穷得喝不起酒

本文图片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