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看穿食物的热量,再也不担心长肥膘~

吃多了会发胖是全宇宙说得最多的废话,

有时候在大街上看着一些大摇大摆,带着一身脂肪在艰难行走的人,狗狗就想,这是一个热量的地主富豪啊!

和热量和平相处,成了地球人的一个共同理想!

然鹅,貌似艰难的事情,小叉书、微博上很多美食博主却可以做到。

晒自己的健康美食,不仅摆盘漂亮,好吃到爆,

更酷毙的是她们还能脱口说出,食物的热量来,知道自己吃进去了多少,身材自然管理的是魔鬼得不要!

想想如果在开吃之前有个人告诉你:这个盘食物的热量,需要锻炼2个小时才可以消耗掉今天多余的热量

你除了想,估计还是会坚持少吃点!

对,就是这个预知食物的热量,可以让他们不会吃过头,有可以透过食物现象看食物热量本质的慧眼!

怎么做到知道食物热量的呢?可能你会说,是称量计算出来的!

称量计算可以,不过有些麻烦,

狗狗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用称量,就可以估算出食物的热量。(快夸我腻害吧!)

让你过年这趴,同学聚会、相亲….,年后开春是备孕,平时饮食,

都可以预估自己一天的热量摄入,甚至今天的内容,都可以让你当自己一辈子营养师呢!

是不是有点小激动了,是时候给自己在吃货界,刷新新技能啦!

接下来你将看到

1.测量热量的工具及参照手势?

2.常见食物份量及热量?

3.每天该吃多少?

在正式说知识之前,先给大家大体回忆一下生活场景。

假如生活中我们要对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尺子,尺子就是我们的量具;

如果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参照,例如手机或者A4纸的长度,来大体对比估算你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食物热量的评估也是这样思路。

顺着这个思路,狗狗先交给大家一份“测量的尺子”,不要害怕排斥很简单,都是实践生活中相关联的。

分为测量热量的工具(参照物)和参照手势两部分。

1. 测量热量的工具

2.参照手势

是不是要吐槽有些枯燥呢?其实还是蛮简单的。

前面的三组是双手-单手-ok的姿势;

后面的三组是锤子-剪刀-布的姿势,瞬间有没有感觉自己学到啦!

那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动起来,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将上面的手势一起来做一遍,心里默默的感受知识的力量吧!

平时还将这些手势当作锻炼来做,绝对的知识,健康双丰收,哈哈!

可以吃的食物可是不少呀,难道有了参照物和手势,就可以对所有事物的热量进行估算了吗?

接下来维他狗要教大家大变法戏啦,从1变2,2变千千万万!

为了让大家简单化,我们从食物的种类来划分,将单位数量的食物,对应的单位热量以及如何衡量,做了归纳。


狗狗为了防止大家懵圈,我来解读一个作为案例说明:

这个说明的的意思是一碗标准碗大小的米饭,大约重2两,是1两大米煮熟而来,能量大约为160-180kcal。

依次可算出,2碗这么大的米饭就相当于320-360kcal。(一天要吃几碗,属于合理的,后面我们马上说)。

知道了这些之后,自己烹饪时,大约自己吃进去的食物的热量,基本上就有一个底啦!

当然如果食物购买的时候就有食物成分表,根据你的使用量,就可以换算出有多少热量,详细可以看看食品标签这篇文章。

举例:以狗狗今天午餐为例,结合手势,做一个大概的计算如下

狗狗,那我点的外卖、不是自己动手、或者应酬外吃,就不好估算了?

从操作性来说确实是不如自己烹饪好评估,

但总的来说在外就餐,大多数基本都是高油,高盐,当然要注意量哟!如果要估算其实也可以做一个大体的计算,至少米饭是可以的哦….

吃了多少热量,做到心中有数,热量也就不会去捯饬(dáo chì)你了!

如果想做得精确,还是在厨房放一个厨房秤会更好,实践出真知,慢慢的称多了,食材大约多重立马可以估算出来。

知道了如何评估,那每天我们每天需要吃多少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年人每天各类食物的份数大约如下

PS:这里所说的一份就是上图食物标准量的每份。

很多人来信给狗狗问,如何吃才是健康的吃,

这张图片就是骨灰级来回复大家的问题,这就是适合中国人的健康吃法,还说什么赶紧转给你爱的人吧,或者打印一份贴在厨房。

今天的知识,不仅可以预估自己热量的摄入,其实还对采购烹饪都是有帮助的,

例如家里有3口成年人,蔬菜应该采购2-3斤比较合理,那么这样既不会浪费,也保证了每天吃的食材新鲜。

最后,狗狗要说一下,除了数量,影响热量摄入的还有烹饪方法。关于烹饪方法,可以看看狗狗之前的这篇文章。

今天的知识,可能有些专业枯燥,但这为你与热量和平共处,拉进了距离。

因为热量过剩这玩意,专捡不懂的人欺负。

不学习就不懂的它的习性,当然无法去掌控它,要与它和平共处,就得要懂它;这道理和谈恋爱是一样,老司机的你是懂的啦!

答应本狗今天下课之后,好好把知识消化付出实践,过年去庙里求签的时候,一定可以求得这样的不胖符!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8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