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就在区块链技术步入所谓“幻灭的低谷”之时,身为一家坚持深入报道科学科技产业的专业媒体与科技服务提供者,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在这个关键时刻上带领读者去拨开迷雾、厘清误解,培养对区块链技术的更深刻认知。因此我们于每周二固定推出 DeepHash 专栏,由 DeepTech 资深编辑林佳谊邀集专家学者共同维护,每周一次,带领读者深入挖掘未来 3-5 年真正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区块链知识。
而经历 2018 年的暴起暴落,进入2019 年,许多人都想知道区块链的走势在这一年将如何演变?尽管很多预测已纷纷出笼,但真正同时具备理论高度与行业洞察深度,重点是还能兼顾中国视角的分析,还很少见到。
DeepHash 邀请本专栏的作者撰写一系列预测,填补这一空白。本周我们邀请物联网区块链初创 Biilabs 创始人朱宜振,从实体产业应用的角度来来讨论这个问题。过去我们看到币圈有许多投资人因为不够了解加密货币,只是跟风投资,而被当作韭菜。但现在,随着区块链逐渐进入产业应用的阶段,还不能掌握这一技术的企业,会不会被当作另一种“产业型韭菜”呢?
2019 年币圈割韭菜或许不再,但“产业型韭菜”将愈来愈多
在过去的 2018 一年中,区块链可以说是全球最火热的议题,尤其对于全球币圈来说,更是一个上冲下洗的一年。
从币价来看,从 2018 年初的高峰开始,全年度持续不断往下跌,跌势非常惨烈。但如果与同一时间区块链技术的火热发展,却似乎成了反比。笔者身边的朋友们,在 2018 年不是正往区块链走、就是已经身处区块链中。这成了一股很有趣的现象。(当然笔者也在其中)
2018 年的区块链行业很乱。这乱象从疯狂出现各式各类的区块链媒体,就可见一二。尽管下半年监管出手封禁,让许多中文区 (割) 块 (韭) 链 (菜) 媒体无法在国内运作,结果不得不出走海外,但依然还是在作收割的动作。
至于干正事的区块链到底有哪些呢?老实说,若从币的角度切入,我认为还是有许多干正事的,但是你得花更多时间和力气才能知道到底谁在干正事,还是只是为了维护币价,所以我们可以很粗暴简单的方式来看待,若是不炒币却仍然愿意待在区块链产业中的可能就是比较务实的。
回到区块链 2019 年在产业的展望,从 Gartner Hyper cycle 中可以大概发现目前区块链技术确实开始走向幻灭期,但这却也代表它正要开始务实的落入产业中。
其实,各国产业与政府在过去几年陆续针对区块链的可能性都已经有了许多的探讨,不管是各种溯源应用,或者跨地域性的身分识别,这几年来已累积了各种大大小小的 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式证明)。这些 POC 都是必须的。许多传统业者喜欢说,等这些实验有成果后我们再投入就好!殊不知这些你以为的聪明,却是另一种投机心态。
如果你认为等到其他人 POC 做完再去瞭解结果就好,其实是错过了探索区块链应用的 How & Why,而只懂得最后结果的 what。愿意早期就开始做 POC 的,认真下去做通常就会知道该取用区块链的哪一段价值,不会流于标题党,而其他等待者就成了另外一种产业型韭菜,准备让其他企业收割。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2019 年区块链将从哪里开始产业落地呢?
笔者认为,在 2019 年,政府端很可能会开始体认到政府比企业还要更适合使用区块链。政府适合使用区块链的主因,是政府本就拥有人民对它的信任,透过区块链的特性,恰可以让这信任有了透明且可追踪的基础,从而重构真正的信任。
反之,无持有信任者,想要无中生有通过区块链建立信任,往往会徒劳无功,因为信任才是最贵的成本。
在过去一年,笔者曾与许多公共事务单位互动,在通过与各种不同功能单位的交流中 (包含法务、文书、人事、农业、航运海运等等) 归纳出,过去因为政府作业流程难以透明带来施政上的不信任感,进而导致得增加更多稽核考核成本,如今就可以运用区块链的纪录透明与不可篡改特性来解决。
2019年可期待的区块链应用
因此,2019 年我们可以期待开始产业落地的区块链应用有:
● 与政府结合的溯源机制
溯源是政府使用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在产品溯源机制上,过去常常发生的状况是在业者的主动申报上出了问题。不实申报。而且在传统机制下,即使造假,事后再窜改或消除纪录的成本也很低。而区块链的无法窜改,就可以大幅垫高业者造假的成本。一旦造假,就无法抹除造假记录。这正好吻合了政府的需要。
● 与政府结合的档追踪与交换
现在各种档证书造假伪冒之所以如此犯滥,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在于各种防伪技术实在太容易被破解,真正高度确实的资讯查核则非常困难,或成本很高。而文件讯息上链可以做到独一无二,并且使用历程都会留在区块链。
● 多方结合的 User Based Insurance
互联网已经让保险走向破碎化、个人化,但是却没有解决资讯来源是否可靠可信的问题。真正的 UBI 保险,通过区块链可以多方结合一张保单的各种关系人。也可以解决互联网保险的痛点。过去几年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巨头或保险公司佈局这个领域,今年预料可以看到更多成果。
● 跨地域的数位身分识别
目前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数位身分专案,光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就有大大小小从上亿人到数十万人等级的,身分基本上跟国家政府是有关连的,本质上应该是能够自己证明自己,但现在大多需要政府来协助其人民确认身分,但在数位转型的浪潮中,数位身分可以再细分成几个等级,目前区块链极可能在跨国跨地域的资格确认和服务取用的应用中被导入和做更大规模的实证。
● 新型态的分散式能源交易
结合区块链的分散式能源交易可以解放能源供应链,让能源的产出、销售、与购买都变得多元化,并即时完成清算。这方面以日本、欧洲多国都在过去几年积极尝试,今年预期将可看到一些成果。
● 高可靠的汽车识别和 OTA 网络
在网络上已经可以看到欧洲的大众汽车预计于今年推出内建新一代奠基于区块链身分技术所建立的 Car ID,这是基于数位转型的浪潮中必然的一环,除了传统对于汽车的追踪管理,并且若观念够先进,则可能会把真正的数位资产概念导入,让汽车不只在现实上属于你,数位上也该是属于车主的。这种新的观念或许会建立未来物联网资料的归属权问题及衍生可能更大的资料市集应用。而在欧洲也开始利用区块链/分散式帐本技术建立起可靠的软件、固件升级 (OTA) 的机制。
以上是笔者与不同海内外行业人士及监管层,经过一两年来不断讨论后的心得。这些应用将会使用不同的公链或联盟链,并建构在扩展性(scalability)、稳定交易费用(Stable TX fee)、可靠性(Reliability)、全球近用性(Global accessibility)等前提基础上,达成跨国、跨地域性的应用。唯有如此,区块链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展现!
2019以后的公链、私链、联盟链
笔者认为,2019 年以后,通过时间的延续将持续证明公链的长远价值、和联盟链的商业价值,但私链或许就只能停留在做 POC 和实验室的程度。
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样评价私链过于以偏概全,以下我试着简单说明。
公链应用可以建立区块链深远的影响力,但私链应用或许只能做做小生意。
为什么要用影响力和生意来做对比解释?因为很多人都会说全世界也有很多私链业者,但影响力的扎根与建立和做生意是不同的层次。
私链应用就像开一家店,只开一家店时没问题,但基础不对时,要扩张成大型连锁店的代价成本很可能是非常高的。
而公链应用就好比是直接搭建在能够拓展成连锁店的基础架构之上。先开一家店,基础架构对了,若你在市场的 Product Market Fit 也对了,那么当你要扩张时,可以保证你不会被基础架构限制。
这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和技术观念,但很多时候会被许多人用商业模式成不成来做比较。公链与私链的关键差异就在于,你的商业模式或许是正确的,但私链基础建设可能会在你成长时成为负累,但公链基础建设则会让你在小规模扩张至大规模时,技术基础架构相对较无痛支援。
在区块链创业泡沫潮中,许多 VC 的痛点就是没有能力做技术尽职调查(techDD),只看了适合单一区域的商业模式。在过去几年游资流窜以及 ICO 泡沫未破之前,只用区块链做做简单应用或许就足以让资本市场买单,就像当年 Yahoo 一开始也只是个网络黄页。但如今进入幻灭期,必须回到根本。
动辄颠覆世界的可能性?
在区块链的泡沫中,常常会看到“颠覆 xxx 的 xxx 区块链”这样的标题,若标题为真,那么 2018 年全世界大概被颠覆了上千次之有。真的是这样的被颠覆吗?
我愿意相信许多区块链创业者的初衷确实是想颠覆世界,但若务实来看,你的区块链正如同过去的诸多 APP 一样,有多少人用呢?若真的有很多人用,你的基础建设成本呢?
回头看,无论是公链、私链、联盟链,基础建设成本一样都省不掉。
公链业者诉诸 ICO 建构一个所谓去中心化网络,这样的时代可以说随着 2018 年过去正式画上句点。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号称去中心化的公链业者,其公链搭建后就陆续成为僵尸链,或者在理想化监理机制的表层之下,其实是人为的斗争。于是在人心面前,区块链的美好成了丑陋。
许多的公链基金会,到最后只是一个基金会型态的公司,并不是真的基金会。(例如:可以试着比较 IOTA 基金会的监理机制以及其它基金会的模式)
到最后,你会发现还是只有那几个老牌公链是认真的在维护和经营,我们可以说,唯有在还没人关注时你就想做这件事情,或者在没人关注后你还想做这件事情,那才真有机会改变世界!
关于 DeepHash 专栏 / 每周二刊出
文/朱宜振(林佳谊整理,经作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