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为什么会喜欢换首都?

德黑兰,伊朗首都,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更不幸的是,它的周围还分布着两条世界主要的地质断层带,随时面临崩塌的危险。

远方恍恍惚惚。。

然而天时地利两样都不占的德黑兰,却依旧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让伊朗人民前赴后继地来到这座大都市开创自己的新人生。由此导致的首都人口过剩已经成为伊朗当局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迁都的议案也一再拿上台面讨论。

德黑兰的确是凝聚伊朗精英的地方

德黑兰真的快要保不住自己的首都地位了吗?

伊朗千年迁都史

两千八百年前,雅利安人的一支小分队,跋山涉水,最终站在了古老的伊朗高原上,征服了这片荒蛮的土地。他们在此建立了第一个波斯人王朝——米底王朝,首都则定在了伊朗高原西北角一个叫埃克巴坦那的城市,位于现在伊朗的哈马丹省。

伊朗并非自古以来就是铁板一块

在遥远的历史早期,伊朗高原分为诸多王国

直到波斯崛起完成伊朗的大一统

扎格罗斯山脉形成了完美的屏障,使这座城市易守难攻。随后的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和波斯第二帝国安息王朝也都将埃克巴坦那作为自己的陪都。

扎格罗斯山分开了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

伊朗众多重要城市位于山脉西侧

(如克尔曼沙阿、埃克巴坦那、伊斯法罕、设拉子、波斯波利斯)

开心的日子没过多久,阿拉伯人的入侵一举击碎了波斯人大一统的美梦。波斯人开始了将近一千年被各种其他民族占领和统治的屈辱史,波斯人名义上遵奉的帝国首都分别变成了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和波斯文明的中心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毫无关系。

被阿拉伯人征服后

波斯人的王朝从此中断了很长很长时间

阿拉伯人来了又走,突厥人趁虚而入,塞尔柱帝国拔地而起。不过他们对于发达的波斯文化热情显然要比阿拉伯人高涨一些,定都的时候没有返回草原,而是选在了伊朗高原的东北角内沙布尔,靠近他们发家的河中地区。

老实说,比较荒

之后随着政权在伊朗高原上的不断扩张,突厥人数次迁都,西面有哈马丹,东面有梅尔夫,加上北面的雷伊和南面的伊斯法罕,首都多得都可以一起打牌了。事实上,突厥人每征服一块区域,就会在当地寻求一个相对发达的城市建立首都,为的是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新的疆域,之前的首都则仅仅作为一个象征存在。

塞尔柱帝国极盛期也是疆域辽阔

但通过伊朗高原控制过于广阔的土地

再次显示出其脆弱性和局限性

帝国很快分崩离析

天气原因也是首都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即使定了一座正都,也会有一些陪都作陪。到了夏天帝王喜欢跑到里海边上的城市避暑,冬天就到中部地区取暖,在没有空调的年代统治者也只能这样让自己舒坦些了。

这海边和内陆就是不一样

虽然里海只是个湖吧

转折点始于1794年,恺加王朝的开国皇帝阿伽·穆罕默德·汗打败了赞得王朝的第二任卢图夫·阿里汗国王。一年后,在伊朗历新年那一天,穆罕默德汗将新王朝的首都从设拉子迁到了德黑兰,并把它命名为“达洛赫拉菲”,意为“哈里发国”,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

德黑兰终于上位了

之所以选择德黑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就在恺加部落的大本营瓦拉明的边上。恺加部落的支持者所能辐射到的范围恰好包含了德黑兰,而他们的另外两个军事指挥部马赞德兰和戈尔甘没有足够的地理空间发展成为首都。

是历史进程选择了德黑兰这座都城。

最重要的是

统治伊朗的首都

要位于伊朗高原之内

从此德黑兰登上了历史的主舞台。这座不被胡大保佑的城市,成为了伊朗的第32个首都。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一直都是伊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而此前它不过是一个人数刚过两万、雷伊边上的小郊县而已。

如今雷伊只是德黑兰边上的小郊县而已

有作为副中心的潜力

危险的首都

德黑兰自那时起,见证着近现代伊朗一波又一波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的动荡。

在这里,恺加的国王把大片土地败给了沙俄和英国,又被迫引入议会制度,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到了巴列维王朝,前一天还在德黑兰的玫瑰宫里散步的穆罕默德巴列维,第二天便仓皇出逃——他已经无力镇压反叛的人群,而曾经利用他掌控中东地区的美国总统卡特当局也无情地抛弃了他。

伊朗人民也在这里迎接前政治犯霍梅尼,把他捧上共和国统治者的宝座,从此和西方的生活方式告别。

霍梅尼在1979年2月1日返抵伊朗

和伊斯法罕、设拉子这些拥有浑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相比,德黑兰尚且年轻。不过在两百多年一代代统治者的建设下,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跃成为伊朗最庞大的经济体。放眼全球股票交易,在特朗普重新恢复制裁前,德黑兰证券交易吸引的财富在发展中国家里相当抢眼。

可以去他们官网瞧一瞧瞅一瞅

和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全国重要的政治经济资源往往就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

末代皇帝掌握石油命脉,将大量原油出口给西方国家,带领伊朗GDP猛冲上世界第九位,又用买石油的钱强力开发首都的第三产业,从那时起源源不断的人流涌进德黑兰,只为享受纸醉金迷的生活。

70年代就已经这样了,也算是提前纸醉金迷一把

根据2016年的数据,574平方千米的德黑兰市区的户籍人口为8,737,510人。加上不断变化的流动人口,德黑兰的总人口甚至一度逼近1300万。这也就是说,该城市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为一万五千左右,常年位列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top20。

放在西亚肯定是超级大城市了...

庞大的人口基数势必会为城市的运作带来超负荷的压力,对于交通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如果开车在德黑兰的街头行驶没有遇到堵车,应该立刻去买一张彩票碰碰运气。

仿佛看到了燕郊进京的检查哨

与此同时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可小觑。

地理上来讲,德黑兰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样,阻挡了里海南下的水汽和风,德黑兰市区的污染物没法扩散开来,只能聚集在城市上空等待“人肉净化”。

你在哪儿呐?

而随着轿车的普及和工厂的兴建,空气污染也变得愈发复杂。不仅仅是我们所熟知的PM2.5污染,德黑兰以臭氧为主要污染源的污染天数近几年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西亚地区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几个城市

(来自NASA)

由于伊朗缺乏成熟的炼油技术,汽车所使用的油品往往非常劣质,含有的硫化物等杂质比重相当高,使用劣质燃油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有机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臭氧以及其他二次污染物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

出口极度依赖原油

但炼油能力却很糟糕

行走在大街上,德黑兰的人们不得不带着外科手术使用的口罩,但裸露在外的眼睛依旧流泪不止,喉咙里也充斥着各种污染物。

首都医院的走廊则坐满了呼吸困难的妇女和儿童,医院的呼吸机都快不够用了。仅2012年前九个月的数据就显示,约有4460人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死亡。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一样,德黑兰每年仅有不到100天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

德黑兰放在西亚这样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下

污染确实是相对很严重的

迁都议论再起

空气污染还只是首都危机的一部分,地震的威胁更大。

伊朗位于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上,大致和东西向的火山带重合。这条地震带上发生的多以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为主。

德黑兰地区的南部有一条名叫“穆沙法沙姆”的活跃地质断层,这条断层又被再次分割,其中一些小的断层被后更新世重新活动的断层所挤压。城市的脚下是被北德黑兰断层环绕的山麓带,而这条断层正处在后更新世时期畸变的正中心,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和卡维尔盐漠的地质交接处。

地震学家巴赫拉姆阿卡沙赫曾警告伊朗当局,19世纪伊始,随着上一场大地震的记忆渐渐模糊,德黑兰的危险系数正在不断上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一场毁灭性的地震,而作为震源中心的德黑兰郊区东北角震级可能超过8.0级。

频率还是挺高的

这一言论一度引起民众的恐慌,让30年前的当局开始考虑迁都的相关事宜。

但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结束,统治阶层的侧重点都在如何恢复战后经济和弥补损失上,没有太多剩余的精力管首都的治理。

战后前线城市已然崩溃

直到15年后的2003年,位于克尔曼省的巴姆古城发生了里氏6.6级的地震,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死伤人数超过56000人,巴姆城百分之七十的建筑毁于一旦,两千五百年前的巴姆城堡全部摧毁。这才让人们想起了德黑兰的险境。

仿佛看到了德黑兰的未来

当时的内贾德政府非常紧张,将迁都的议案重新提上日程。

可惜伊朗政府的拖延症不改,直到2013年才组建了一个52人的小组进行迁都的议案起草和调查。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衡量德黑兰是否还能继续维持自己的首都地位,对于迁都到哪个城市还没有对外公布,只是单纯在考量当中。

也是派系众多互相扯皮

其实最主要还是没钱

虽然立法院有将近半数的人士支持迁都的决议,但是依旧有许多人反对,其中带头的就是副总统穆罕默德安萨里。他认为这项举措非常不切实际,政治家无权干涉首都的迁移,迁都不过是宗教领袖霍梅尼一个炫耀统治地位的政绩罢了。

迁都了我们就更合适了

你们为啥要反对呢?

当然迁都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还是百亿美元级的迁都费用。目前伊朗受到封锁,经济困难,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就更别说拿出天量的迁都预算了。

西半球的大统领还没批准你的迁都经费呢...

德黑兰这座地震带上的超级首都,只能祈祷脚下永远不要有什么地质灾害,让国祚再多延续些年了。

END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作者:言四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