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扬却技术先进:俄罗斯“台风”-U车族

与卡玛斯“台风”-K同属于“台风”装甲车家族的乌拉尔“台风”-U装甲车远远看去中规中矩,就像一辆老式的装甲汽车。然而在该车其貌不扬的外表下面,隐藏着的却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先进技术打造的防地雷反伏击装甲车。

“台风”-U家族中的Ural-63099装甲车,可见其类似于卡车的外观。

设计渊源

在很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披着铁甲的卡车,而其学名为装甲汽车。早在坦克出现之前,装甲汽车就已经成为了陆军机械化装备的鼻祖,也是当时各国陆军的重要力量,距今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苏联高度重视装甲汽车的研制,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红军与白军之间的装甲汽车们你来我往,子弹横飞,这一场景贯穿了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二战中,苏军研制装备了BA-3、BA-5、BA-6、BA-9、BA-20、BA-27、BA-64等一系列装甲汽车,承担人员运输和装甲侦察任务。战后,研制装备的第一代BTR-152轮式装甲车其实也是一种装甲汽车。

近年来,一种外形神似当年装甲汽车的新型军用车辆大量出现在各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序列中,这些采用现成越野卡车底盘改进而来的装甲车,在保留卡车装载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地雷性能和一定的还击火力,能够有效应对恐怖分子和轻火力武装人员的伏击,这就是被称为防地雷反伏击车的新型装甲车。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水牛”、德国的“澳洲野狗”、澳大利亚的“大毒蛇”、以色列的“狼”等。

俄罗斯乌拉尔机车车辆厂根据《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用车辆2020年发展规划》,也于2010年启动了新型防地雷反伏击车的研制工作,为了加快进度,降低研制风险,乌拉尔厂采用了成熟的6×6卡车底盘为基础,并直接采用装甲卡车的设计思路,研制成功了“台风”-U防地雷反伏击车系列。2013年,该厂整合并入嘎斯(GAZ)集团,“台风”-U也成为了嘎斯集团的拳头产品。

“台风”-U防雷车整体式车厢内部悬空布置的座椅可以降低地雷爆炸力对乘员脊柱的冲击。

性能特点

从外形上看,“台风”-U车辆具有浓厚的乌拉尔风味,就像是一辆带装甲的增大型URAL-375/4320卡车。车辆采用典型的乌拉尔梯形卡车头,前部为发动机舱,中部是驾驶舱,后部为V型车底支撑下的一体式载员车厢,设计理念更像南非“卡斯皮”防雷车。该车整体防护标准与“台风”-K一致,车体陶瓷复合装甲可防14.5×114毫米 B32穿甲弹、20毫米机关炮炮弹和155毫米榴弹破片。正面和侧面车窗上面的防弹玻璃可承受14.5毫米机枪子弹的打击,但是并不像BTR轮式装甲输送车那样在防弹玻璃外面还有可放下的钢制防弹板,相对而言防御能力要弱一些。

虽然该车装甲防护性能对于穿甲弹和破甲武器来说颇为脆弱,但却在有效抵御地雷和各种爆炸物方面下足了功夫,采用了包括V底防雷结构、宽幅低压轮胎、吊挂式座椅等多种防护设计。此外,该车后部的整体式装甲载员舱远高于一般的卡车车厢,与地面距离较高,加之V底防雷结构的采用,使触发地雷后冲击波能够顺着宽大的斜面向两侧倾泻,降低对正上方装甲载员舱的冲击。而悬空的吊挂式座椅也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载员脆弱的颈部。不过,虽然载员舱尾部设有侧向开启的尾门,便于车载步兵快速进出,但高高的车厢使这次俄罗斯大兵们不得不从高处跳到地面作战,而登车也必须踩着简易的钢制楼梯往车上爬,在战斗过程中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远远不如“台风”-K欧式风格十足的整体下翻踏板式尾舱门。

此外,绝大多数“台风”-U装甲车并无火控系统或武备,实质上仍然仅仅是一个加强装甲防护版本的卡车。加上该车基型车底盘较重,使整车战斗全重较“台风”-K更大,空中输送能力也相对较差。

车族乘员

与“台风”-K家族比较,“台风”-U车族车型相对较少。基型车为URAL-63055型6×6装甲车,乘员3人,载员14人。变形车包括可安装遥控机枪塔的URAL-63059、URAL-63099型6×6装甲车和URAL-63095型4×4装甲车。其中URAL-63059战斗全重24吨,载员增加到16人,采用450马力的JAMZ-5367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公路速度105千米/小时。URAL-63095缩短了车身,采用双车轴4×4驱动,载员降低为12人。此外,“台风”-U还包括内务部队使用的URAL-VV型6×6装甲车、寒区使用的URAL-32552-3013-59型4×4装甲车

目前,多个型号的“台风”-K和“台风”-U车型已经开始在俄军部队小批量服役。与机械化部队装备的VPK-7829“回旋镖”轮式装甲车不同,“台风”系列车辆主要作为二线车辆承担边界巡逻、人员货物运输等后勤保障任务,并作为基型车为各武器系统研发提供性能可靠的轮式车辆底盘。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官方微信(jskjqy)。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