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也是很容易得癌症的?

鲨鱼真的不得癌吗?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本书——《鲨鱼不会得癌症——看鲨鱼软骨如何拯救你的生命》的横空出世,吃鲨鱼软骨治癌症的方法如浪潮般风靡全球,而本书的联合作者之一兰恩也靠着卖鲨鱼软骨的买卖大赚了一笔。但不幸的是,虽然书中记录了很多通过鲨鱼软骨“治愈”癌症的病例,但在临床治疗上,它并没有起到书中所描写的神奇作用,反而使很多偏听偏信的患者拒绝医院的治疗,最终在痛苦中死去。而且更糟的是,为了巨额利润,一时间大量鲨鱼遭到捕杀,在某些地区几乎完全失去了踪迹。

“鲨鱼不会得癌”这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还要从40多年前学术界的对癌症治疗方法的探索说起。

1971年,美国癌症研究专家福克曼提出了一个假说“一切肿瘤的生长均依赖于血管生成过程。”根据这个假说,只要抑制血管的生成过程,就能控制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在大量的实验之后,科学家们发现,兔子软骨、小牛软骨、鲨鱼软骨都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由于鲨鱼全身都是软骨,因此自然成了最好的选择。

本来这只是在研究治疗癌症进程中的一个实验,却被一位名叫威廉姆兰恩的商人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业利润。他制作了第一台粉碎鲨鱼软骨的机器、注册了用鲨鱼软骨治疗癌症的专利,并与别人合作出片了《鲨鱼不会得癌》一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科学界的反对之声却从未断过,2004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学教授加里·奥斯兰特公开指出兰恩文章中的漏洞。首先,鲨鱼会得癌,只是得癌机率比较小——这点兰恩自己在书中也提到过;其次,由于癌症的成因有很多,因此说使用鲨鱼软骨提取物来治疗癌症本身是没什么道理的。鲨鱼不易患癌可能是因为它较少暴露在有致癌剂的环境中,或者是它具有独特而有效的DNA修复过程。

“鲨鱼不会得癌症”的神话被打破,那么癌症是不是动物界的普遍现象呢?有没有从不患癌症的动物呢?

科学家发现,在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下的野生动物,患癌症的几率确实很低,尤其深海中的鱼类,确实难得患癌症,但其几率仍然存在。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它纵贯澳洲的东北沿海,长度超过19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群。由于这片蔚蓝的海域清澈见底,而且聚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因此被人们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然而就是在这片海域里,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例自然患上皮肤癌野生鳟鱼。

野生鳟鱼患上皮肤癌的原因科学界还未有定论,有人说是因为大堡礁上层有臭氧层空洞,紫外线辐射过强。看来鱼儿也需要抹点防晒霜了。

养殖动物患癌比例高

既然在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的海洋深处,动物都可能罹患癌症,那么整日生活在人类之中的养殖动物,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吃进受污染的食物,患上癌症就很平常了。

不久前,我国肿瘤研究部门对家禽、家畜进行了一次肿瘤普查。在普查中,研究人员解剖了269只家养鸡,发现其中竟有11只患有肝癌、胃癌以及恶性畸胎肿瘤等不同类型的癌症。而这些癌症中又以消化系统癌症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是否意味着,进食对家畜癌症的产生起着很大的作用呢?

科学家在经过调查后发现,在同一地区,人类和家禽所患同类癌症的比例在有很强的关联。比如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河南省林县,每年因患食管癌致死的人数比例约为0.15%,而当地家养鸡的食管癌发病率为0.17%;与之相对,食管癌低发病率地区范县的这两个数据则分别为0.02%以及0.017%。

目前医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食管癌的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为食用过量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而食管癌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比其他地区要高得多。家禽尤其是家养鸡的饲料基本是由当地的粮食加工而成的,因此与当地人患上同类消化系统癌症的机率就要比吃草的牛羊等牲畜高得多。可以说,病从口入这句格言在人和动物身上是可以通用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癌症是一种所有生物都会患上的病症,随意说某种生物制成的药品可以治疗癌症,理论上是没有可能的。

动物的癌症会传染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也会得癌,动物也会得癌,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就目前的数据显示,人类之间的癌症暂时还未发现有传染的迹象,而动物之间的癌症却会传染。

虽然全世界患上癌症的人数量很多,但是还没有病例显示,癌症在人类身上会通过唾液、血液等途径传染。17世纪曾经有医学家提出过癌症是由一种缓慢传播的病毒引起的,但是几百年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假想是无稽之谈。

然而在几百年后,人们惊讶的发现,癌症在动物身上的确是可以传染的。最近英国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有一种恶性肿瘤可以在狗与狗之间通过咬舔和交配等行为传播;此外,科学家也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袋獾容易患上“袋獾棉布肿瘤”,而且同类间的撕咬可使癌细胞相互传染;

从传播途径来看,人和动物应该是大致相同的,那么为何癌症可以在动物之间传染而在人类之中却不能传染呢?科学家曾将从癌症患者身上的癌组织直接植入到健康人身上,这样的癌组织并不能存活,这说明人体癌细胞组织所需的生存环境或许比动物癌细胞所需的更加苛刻。

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对于人类足以致命的癌症,对很多动物来说只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即使不进行治疗,它们也有很大机率痊愈。有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人与动物之间基因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但其中发生的机制,科学家仍在探索之中。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基因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研究癌症的目光更多地投注在了患者内部细胞分裂组织增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使癌症不再成为一种“绝症”,而只是一种类似“感冒”的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