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失眠症,这是一种非常普遍和恼人的精神疾病。失眠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对失眠的潜在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此外,对一些人有效的治疗,对另一些人却没有缓解作用。
据《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1月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失眠有五种类型。《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称,这一发现可能会成为失眠研究史上的新一页,将进一步促进科学家们对失眠机制和干预措施的了解。
在互联网平台——slaapregister.nl数千名志愿者的帮助下,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的Tessa Blanken和她的同事们揭示了为什么针对失眠,很难找到一致的大脑机制和治疗效果。“虽然我们一直认为失眠是一种疾病,但它实际上代表了五种不同的疾病。”潜在的大脑机制可能非常不同。举例来说,当我们意识到有不同种类的痴呆症,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血管性痴呆和额颞叶性痴呆时,我们对痴呆症的理解就得到了推进。
令人惊讶的是,这五种失眠类型在睡眠障碍问题——如入睡困难和早醒——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早期的一些定义睡眠障碍子类型的尝试可能失败了,但Blanken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研究睡眠障碍以外的问题确定了其亚型。
在以上研究中,他们评估了几十份性格特征问卷。这些性格特征被认为根植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之中。结果显示,失眠亚型可以通过观察志愿者的性格特征来区别。
1型的人在许多令人痛苦的特征上得分很高,比如神经质、情绪低落或紧张。
第2型和第3型的以上特征较少,区别在于他们对奖励的敏感度是高是低。
第4型和第5型的人的痛苦特征甚至更少,只是他们的睡眠对压力生活事件的反应有所不同。压力事件会导致4型患者出现严重且长期的失眠,而5型患者的睡眠则不受影响。
五年后,研究者再次评估了志愿者的失眠类型。其中大多数人保留了自己的类型,这表明他们的大脑处于固定状态。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人对环境刺激的脑电图反应也不同。现在,大脑研究可以更好地描绘出失眠的潜在大脑机制。
编译:Max 审稿:alone
责编: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