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雍正帝上位的十三爷胤祥,怡贤亲王陵,现成了一座荒坟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初入政坛的胤祥,其做事手段之高明,手腕之强硬,一点也不像位“新手”,雍正皇帝对他的这位兄弟更是刮目相看,于是他一改顺治时期定下的“贝勒”不可掌管户部的祖制,任命胤祥全权掌管户部。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雍正三年,胤祥主管水利事务,亲自前往现场勘察水道,形成有效的治理方案,并形成水利图呈报皇帝。经批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因治理京畿水利有功,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并特恩准在其亲王爵位之外又附加一个郡王爵位,并可任其指定子孙世袭罔替,这在大清历史“绝无仅有”。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庭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他还主持过制造火炮,监理养心殿修缮工程,还管理诸皇子事务以及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负责雍正皇帝陵寝选址等大小事务,而且样样都办理得十分到位,雍正皇帝夸奖胤祥“无不精祥妥协,符合朕心”。

胤祥为臣,对胤禛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神道碑

无论翻开正史还是野史,对其的非议都很少,朝野上下,赞誉纷扬。

十三爷,怡亲王允祥,康熙帝的十三子,雍正口中的老十三,忠勇,果敢,敦厚,耿直,睿智,勤勉,坚韧,隐忍,他是朝之重臣,他是国之栋梁。

雍正帝的十四年,是极为艰难的十四年,十三爷的鼎力相助,可以说是撑起了雍正朝的半边天。

允祥终年45岁,他颇具戏剧性的一生,在历史舞台上也是来去匆匆。陵前神道碑上用满汉双文并刻着“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字样,高度的概括了十三爷的一生,也算是雍正帝对其义薄云天的情意铭记在心的见证。

胤祥的恩宠终雍正一朝,有增无减。其去世后雍正帝久久不能释怀,多次亲写祭文、诗词表达思念之情。在《花下偶成》一诗中雍正写道:“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雍正的孤独心境。在胤祥去世一年后又写下:“节届香蒲陈似旧,贡来细葛赐谁先”诗句以表达对胤祥的纪念和自己的无助。胤祥去世二周年仍有诗云:“诘朝端午节,再命罢称觞。岁月如流迈,容仪何日忘。”已经两年过去,但雍正帝仍然不能释怀,因胤祥病逝于端午前一日,端午仍然不让欢庆。足见胤祥在雍正心中的重要作用。

怡亲王胤祥一生大起大落,但其对历史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可磨灭。其与雍正帝的棠棣之情也感人至深。

清雍正七年春,怡贤亲王允祥定涞水县北二十余里处为终生之陵寝。他说此地人杰地灵,乃大祥之地也。有蜿蜒于西部的太行山脉,北拒寒朔之风,南受阳光之浴,东临拒马之滨,并有东西南北四岗似巨龙而卧,有涓涓之清溪自北向南四时而不竭,真大祥之良地。雍正八年浩大的工程便开始了。

怡贤亲王即清康熙十三阿哥允祥,亲王墓建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周长20公里,占地600余亩。自东向西有3华里长的神道,神道碑正面阴刻“忠敬诚值勤慎廉明和硕怡贤王神道碑”。沿神道依次建有神道碑楼、火焰牌坊、五孔石拱桥、四柱七楼石牌坊、石平桥、华表、罗佝桥、三孔石桥、神厨库、功德牌楼、朝房、仪门、焚香炉、太庙、明楼、宝顶等建筑。为清代最大的王陵之一,被清廷列为禁地,园寝内的土地由怡贤亲王府所属八旗人耕种或出租,除上缴怡贤亲王府外,不纳国税。

规模宏大的怡贤亲王园寝,1926年,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马瑞云将陵园龙岗上下的松柏砍光。1935年被守哲之派往涞水县的县长王作舟及带来的一营军队,监押80多名盗墓犯公开施工,将墓内所有随葬的珍宝洗劫一空。目前怡贤亲王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古墓遗址已片瓦无存。地上建筑现仅存的只有神道碑一座,建造在神道上的七楼四柱三间石牌坊和火焰牌楼两座,三孔、五孔石桥两座,华表一对。

火焰牌坊

怡贤亲王陵的建筑规模虽说没有超过东陵和西陵,如汉白玉华表、桥梁、碑楼和神路等气势雄伟、壮观、华丽,这些建筑物料全是由北京西南十窝汉白玉山凿运而来。仅这两座华表就高达13米多,呈六棱形,每个华表上镌刻着48条腾云驾雾的浮龙,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尤其是华表上面安放的两只“望天吼”更是精美无比。

四柱七楼石牌坊

每只“望天吼”约两吨重,气势雄伟,背西面东昂首矗立在神路两侧的华表上。这是皇家镇陵之宝。望天吼有雌雄之分,表示永远不分离。望天吼又叫“望君归”、“望君出”,它意示着皇帝外出访察民情,不要久久逗留在外,早些回朝处理朝中大事;另一个叫“望君出”,示意皇上不可老是呆在宫里,要到下边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外面的民情。





在神路的两端各有一座碑楼,碑上镌刻着贤王生前的功绩,全是用汉满两种文字对照着刻成的;在神路上修建着四座汉白玉石桥,三孔桥、五孔桥、平桥和罗锅桥,桥上护栏都刻有起鼓的蛟龙和凤凰,栩栩如生,洁白无瑕。三里的神路全是用大城砖砌成的,光洁无痕;

五孔桥被盗后现状

在神路上还耸立着两座气势雄伟秀丽而壮观的玉石牌楼,西叫大牌楼,是由四根柱子,六根梁,上面端坐着七间玉石房,房上有形态各异的小瑞兽。东边的叫“火焰牌楼”,也是由四根玉石柱子、六根梁,梁的中间是三个桃形的火炬,两边各有两只瑞兽相对而立。这些建筑物在当年绝对是很可观的。

华表上的望天吼现存涞水祖冲之中学

怡贤亲王陵以外还有六个宫:大陵宫和小陵宫在贤王陵的南侧,西宫和一流三宫在贤王陵的西侧(在娄村乡境内)。这六个宫和怡贤亲王陵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全是一色的绿琉璃瓦,殿内的大梁是五尺见方,雕梁画栋,绚丽缤纷,光彩夺目,有巧夺天工之妙。在神路两侧全是两米多粗的蔽日参天的苍松翠柏,松涛声四时不绝于耳。在神路上的建筑物都掩映在这高大的松柏之中,时隐时现。

罗锅桥

随陵而来的四品、五品护陵官和护陵兵常年驻守于此。“东营房”因此而得名。村上的衙原有五座,都错落有秩,街道和东西南三门排列有秩,村上的居民亦有秩也,村上的居民没有种地的,全是吃皇粮。

地宫现状

村西有古刹释迦寺,东有道家观,释迦寺的女僧身穿灰布大领衣,足蹬云履,天天来往的僧人络绎不绝。远近烧香还愿者无计其数,白日香烟袅袅,夜晚的钟声和陵上的松涛声混成一片,在夜空回荡,闻者忘卧,聆听着这美妙的悦耳声音。

到1911年清朝灭亡后,人们才敢到陵前看个够。到1934年8月国民党29军军军长宋哲元带兵到亲王陵的月台上进行操练人马,不许外人介入或偷看。十天后宋哲元走了,村上的人才知道王陵被盗。有人亲眼看到允祥的骨头、蟒袍撒了一地,数十年后有时还能见到他的骨头,至今恐怕还能找到允祥的骨头。

到1937年后,侵华日寇勾结白匪和汉奸,肆无忌惮的横行华夏,捣毁王陵构筑碉堡。这三百年光辉璀璨的王陵已不复存在了。在王陵的废墟上还残存着几座破烂不堪的玉石桥、牌楼和华表,其他的殿阁、神路、松柏等等,早已不存在了。

1946年后(土地改革),这上千年的古刹释迦寺、东大观也不见一僧一道完全还了俗,再也听不到寺观的钟声在上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