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都不使用石油,沙特会怎样?

族群政治大洗牌

1938年开出第一口油井后,原本一穷二白的沙特突然被聚宝盆砸中了。

在美国人开设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简称即阿美)的开发下,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油田(加瓦尔油田)与海上油田(萨法尼亚油田)均在沙特境内被发现,沙特产油量节节攀升。

阿美油气在沙特的总部

但且慢着欢呼。这巨额油气收入基本都流入了阿美石油公司的保险箱,沙特政府只能拿到不到石油产值1%的税金,心情当然不老美丽的。

于是二战后,沙特动用阿拉伯人祖传的嘴炮,说服伊拉克与伊朗等其他中东产油国,联合向各自地皮上的外资油企施压,以提高税金与利润分成。阿美石油公司就这么躺枪,被沙特胁迫要全盘国有化。恐慌的它只能同意利润五五开,并缴纳更高的税金。

沙特此后又携手隔壁的产油国,于1961年组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大名鼎鼎的欧佩克)搞了几次联合施压,要求增产增收。这次产油国采取统一行动,举行罢工,宣称不再保护外资油企的设施与员工。慑于产油国的团结一致,外资油企被迫同意增产,沙特的钱袋子鼓得更快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联合叙利亚进攻以色列,意图收复被其占领的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为了支援阿拉伯兄弟国家的战事,沙特、卡塔尔与科威特等阿拉伯产油国再次统一行动,把石油作为斗争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如美国,禁运石油;对中立国家(既不支持阿拉伯,也不谴责以色列),大幅度减少供应。

表面上看,它们是为了支持埃及与叙利亚,但实质上是为了提高石油标价与税金,中饱私囊。可怜埃及和叙利亚被人当枪使还乐呵得不行。

然而此举确实起到了作用,美英等国迅速出现石油短缺,工厂停产,加油站前汽车排起长龙,飞机航班减少,居民无油取暖,各国不得不实行石油配给制,以此节约石油。

欧美石油公司也因石油禁运损失惨重,权衡再三后不得不同意产油国家将每桶石油标价由4美元提高至12美元,计算税金的税率提高到60%。按此计算,产油国每生产一桶石油,即可获得7美元税金,比辛辛苦苦挖油的各大企业赚得多多了。

有了钱,腰杆子就硬,沙特政府开始大肆收购阿美石油公司的股份,并于1976年彻底将其收归国有,完成了对本国石油资源的全权控制。

恰好随后中东政坛就发生了一连串“地震”: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朝垮台,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2003年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一系列的混乱动荡使得油价应声飞涨,而置身战火之外的沙特则躺着都能赚钱,黑金滚滚而来。

然而,海量的石油收入并没有让全体沙特人共同富裕,先富起来的沙特王室也没有带动普罗大众后富起来。2000名王室核心成员不仅将几乎所有石油收入据为己有,而且还掌管着本国几乎所有的重要职位,堵死了平民发家升迁的所有通道。

在国家躺在黑金上数钱的同时,70%的沙特人名下没有住房,4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由于王室成员的收入极高,全国一平均下来,沙特的人均收入居然还能达到3万美元(1982年数据),联合国扶贫机构都没发现沙特有什么不对。

这下沙特平民真的成了“隐形贫困人口”了。

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沙特平民对“世胄蹑高位”的王室一肚子火,后者也深知自己的政权稳定性堪忧,于是推行了“福利换稳定”的模式,即以免税,加之高福利的医疗与教育体系,辅以五花八门的补贴,强压物价,来换取民众对王室统治的默许,使其不再要求政治参与权。

“不纳税,无代表。”这交易还算划得来。沙特平民拿了“封口费”也就暂时不搞事了。沙特王室遂能安然维系君主统治,万世一系。

命根子腰斩

可是这毕竟治标不治本,沙特和中东各国一样,赶上了人口爆炸,人口从1970年的580万猛增至2000年的2080万。沙特人均收入因此从3万美元(1982年)跌至9300美元(2003年)。把王室平均进去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日子就更别过了。

不过好在此时国际油价开始一路走高,使得沙特的石油收入再度节节攀升,王室抽掉大头后,分给了民众更多的“封口费”,暂时稳住了阵脚。

可油价不可能一路涨上去啊。

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原油需求也随之放缓增长。同时随着页岩油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加拿大与巴西等中东之外的国家产油量节节攀升,全球原油供需随之失衡,国际油价遂一路下泻。

再加之用来计价石油的美元一路走强,油价更是连连下挫,从2014年7月的最高点——每桶115.71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暴跌至12月底的55.81美元,至今一蹶不振,低位徘徊。

几乎腰斩的油价使得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这些国家除了油气业外,普遍几无任何其他支柱性产业,经济结构极为单一。一旦命根子油气出了问题,那么这些产油国就极有可能经济崩盘。

事实也确实如此,体量小又玩高福利的委内瑞拉带头崩了;被制裁得飞起的伊朗也经济下行,两位数的失业率与通胀率已经成了波斯人的家常便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产油量排行OPEC第一的沙特虽然没有出现上述国家的惨状,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沙特75%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油气业,油价一跌,大手大脚惯了的沙特自2014年连续三年出现了预算赤字。

继续吃老本药丸啊!娇生惯养惯了的民众岂能忍受既得利益的丧失?沙特2011年“阿拉伯之春”时没出大乱子,就是因为王室及时撒币,民众拿了钱就乖乖家里蹲了。

如今油价腰斩,囊中羞涩的沙特王室发不了福利,民众又蠢蠢欲动了,磨刀霍霍向王室。目前沙特公民失业率已接近13%,年轻人与妇女的失业率则更为恐怖,高达30%与35%。沙特如今3300万人口,70%年龄都在25岁以下,这些没活没钱没出路的年轻人,一煽就动,正是王室的心头大患。

为了给自己续命,沙特王室搞了个“愿景2030”,囊括了80多个大计(卫)划(星)。简言之,沙特要开源节流,在实现男女平权,发展文娱与旅游产业的同时,削减补贴,玩大基建,造新城与开发区,实现经济多元化,摆脱对油气业的依赖。

这下你应该知道为什么王储要大手笔地允许女性开车、允许电影上映了吧?嘴上喊的都是主义,背地里想的都是生意。不是瓦哈比不给力,实在是钱袋子收得紧啊。

不再依赖油气资源立国,那沙特能源靠啥呢?当然是高端上档次的新能源啦。

沙特在“愿景2030”中立下鸿鹄之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达到3.5吉瓦,至2030年要达到9.5吉瓦,并将化石燃料消耗量削减25%,非石油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6%提高至50%,非石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0%提升至70%。

2017年1月的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上,沙特能源部长大放卫星,声称至要通过太阳能、风能与地热发电项目的“组合拳”,在2023年就完成2030年的任务。

的确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沙特新能源潜力非凡:沙特大部为荒漠,降水极少,日照足,拥有全球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地点之一,太阳能自然是玩的起来的;沙特的风能潜力也十分强大,沙特大部领土平均风速达6米/秒,具备经济可行性,在汉志山区风速更可达8米/秒,开发价值较高。

但一口气放这么多卫星,真的能实现么?

积重难返

沙特的自然环境的确不错,然而别的要啥没啥:没有基础工业体系,没有技术型人才,就连曾引以为傲的海量资本,如今也快见底了。

为了筹措改革所需的资金,新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上位之后,发起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逮捕500多名王子、商人与高官,以此“没收”了8000亿美元“赃款”,来维持其巨额财政支出(2019年沙特财政预算为2950亿美元)。

但就在反腐,推动改革的同时,王储自己却依然豪掷万金,大量购买豪宅、游艇与艺术品等奢侈品。如他于去年年底就花了4.5亿美元,买下了达·芬奇的名画《救世主》(这是把真主置于何地?),这无疑是在毁他自己锐意改革的形象,也暴露出以王储为首的沙特统治集团缺乏风险共担意识。

他们极有可能挥舞着改革大旗,将大量资金通过裙带关系、被默许的腐败与条件优惠的政府合同,搜刮入王室的腰包。

事实也确实如此,“愿景2030”声称到2020年要让52%的沙特家庭拥有自己的住宅,王室成员遂利用这项改善居民住房的计划,从贫困的私人所有者处低价征收土地,随后将其高价卖给政府,来为自己圈钱。

“愿景2030”的经济改革计划的可行性也值得怀疑,沙特谋求实现产业多元化,从石油经济转向非石油经济,这不仅需要烧钱,而且还要花几代人的时间,培养有专业技能且训练有素的本国劳动力大军。

沙特目前没钱没人,怎么可能在短短十几年内一蹴而就?更何况许多沙特人已经习惯了依靠政府福利与补贴度日,整天摸鱼,让外劳干脏活累活的舒服日子,很难也不愿意适应王室的新要求去好好工作。

沙特政府也难以创造就业岗位,石化与采矿领域已经饱和,不可能再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了,那只能建设基础工业体系了,但打基础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低工资,显然不可能吸引习惯了高收入的沙特人就业,这就决定其上的高端制造业也难以发展。没有群众基础,仅靠王储打嘴炮推动改革,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至于广受沙特国内外的好评的社会改革,实际上也难以推动。

沙特王室早在1744年就与极端保守的瓦哈比派结盟(基地组织与ISIS等恐怖组织所信奉的教派),前者提供保护,后者则提供宗教来源的统治合法性,沙特由此“宗教立国”,构建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瓦哈比派的影响在教育、法律与行为规范等方面无孔不入:年轻人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宗教学习上,而非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科目,因而缺乏完整的分析与思考能力;沙特的社会组织也因瓦哈比派的操控而变得极为保守压抑,不符合伊斯兰教“传统”教义的新生事物连国门都进不了,沙特国内不仅性别隔离无处不在,就连音乐、舞蹈、电影等一系列常规艺术与娱乐活动也在沙特销声匿迹多年。

沙特王室推动社会改革,开放娱乐与旅游市场,营造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势必要削弱瓦哈比派的势力,而这等于间接削弱王室自身“宗教立国”的合法性根基。若沙特王室与瓦哈比派的盟友关系破裂,又没有任何补救措施,王室说不定还要被与瓦哈比派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恐怖组织倒打一耙,危及政权稳定性。

此外,沙特王室的执行力也令人堪忧。与隔壁言出必行的阿联酋相比,沙特似乎只继承了阿拉伯人的祖传嘴炮,却没有继承阿拉伯帝国构建者们的执行力。

沙特王室此前放卫星已不知道放了多少次了,例如2006年时任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下令在吉达附近搞个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投资1000亿美元,力图打造一个可供200万人生活的城市。结果两年后国王来视察的时候,城市连地基都没打完,2016年时,整个国王经济城只有5000多居民,规划宏大的工业区入住的企业寥寥无几,住宅区的楼房基本处于半停工(烂尾)状态。

除了这个牌楼什么也没有呢

整个经济城,与一个小镇无异,而这恐怕也就是“愿景2030”中NEOM新城的未来。

再回顾一下新王储上台以来的各类大动作:封锁卡塔尔一年多了,什么进展都没有,卡塔尔依旧活蹦乱跳;干涉也门内战三年多了,结果重金打造的沙特皇军被胡塞拖鞋军吊着打,连也门国土都没踏进去;想让反对者闭嘴,结果跨国肢解弄出外交风波,好不容易通过社会改革改善的国际形象毁于一旦……

新王储似乎有一种能把各种事情搞砸的魔力,说不定他还会把“愿景2030”也一样弄黄呢?

何况“愿景2030”谋求在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沙特王室)的条件下,完成经济和社会转型,这样搞出来的所谓的经济改革计划必定缺乏自我牺牲意识,让风险与改革阵痛都由民众接盘。这样的愿景,连同其下属的新能源革命,能开展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你把阿拉丁从神灯里叫出来才有点希望。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