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16日,当西线各路的盟军部队沉浸在睡梦中时,对面的德军阵地却先发制人,以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炮火宣告了“守望莱茵”行动——著名的阿登反击战的开始。而曾经叱咤欧陆的德国空降部队在此时也不甘示弱。
届时,这群伞兵将会由德军的指挥官弗里德利希·冯·海特来领导。然而,这次代号为“海雀”(Operation Auk)注定也将成为这群曾翱翔蓝天的绿魔最后的表演。
▲在海雀行动之前,海特(Heydte)中校(1907-1994)先后在希腊、北非、法国屡屡立下战功,而他本人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指挥第6伞兵团在卡朗唐与101空降师的硬碰硬,也让其声名鹊起。
不过,在行动开始前,海特上校就面临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他手里的伞兵,要么是在伞兵学校里匆匆上了几天课的新兵,要么是原先坐办公室的文职人员。这些人连运输机长啥样说不定都没见过,就靠他们执行如此危险的空降训练,完全是给盟军送人头!
与此同时,海特手里的老兵更是凤毛麟角。想要打赢这场战役,就必须需要训练充分的老兵,然而,当海特向当时的德国空军大将斯图登特提出这一点时,将军所能做的也只是摆了摆手,表示他会督促下属去执行。结果,到最后东拼西凑,也只凑出了1300人。
▲诺曼底战役期间,一小队德军伞兵正在被击毁的谢尔曼坦克前短暂驻足。到了后期,即便是堪称精锐的绿魔,也不得不放弃翱翔蓝天,转而作为精锐步兵投入残酷的地面作战中。
▲在海雀行动发起前,海特中校(右)与他的老部下:布鲁诺·冯·卡耶塞(中间举手指路者)中尉讨论进攻方案,而这也是海雀行动少数留存下来的照片之一。
军人的服从是天职。在上级已经下了死命令的情况下,海特不得不选择执行。根据方案,海特战斗群将会被空投至盟军后方的上文恩地区。作为第一集结地,继续向盟军控制的昂布莱沃(Ambleve)河地区与阿迈(Amay)的桥梁发起进攻,占领两地之后等待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增援,这样,德国人的装甲部队将会在攻击发起时的第一天,抵达位于列日或者马斯河的桥梁,重夺战场指挥权。
然而行动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原定于16日凌晨展开的空降作战,由于德军的油料短缺被顺延至了17日午夜。海特战斗群此次一共动用了112架Ju52运输机。然而在起飞后,由于天降大雪、云层过厚以及无穷无尽的寒风,飞行员们失去了方向。而这群菜鸟飞行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顶着风飞完全是在降低飞机的航速!许多伞兵被空投到了距离空降区非常远的地方。有伞兵在落地后发觉,自己在远离空降区200公里的波恩(Bonn)!更有甚者,在落地之后直接返回了德军战线,因为距离空降区实在是太远了!
除去被高炮击落、迷航误投的Ju52外,只有35架“钢铁安妮”抵达了预定的空降地点。狂风呼啸着,天空中四散着飞溅的雪花,风速已经大到人都睁不开眼。然而即便如此,空降必须进行。
▲行动发起前,部分海特战斗群的伞兵在镜头前拍下了这张合照。
▲英雄连玩家自制的“海雀”行动的MOD中,描绘伞兵们从“钢铁安妮”上跳下,在比利时空降的画面。事实上,这次战斗也是许多伞兵的首次空降作战。
几周前,海特的左前臂因为训练事故而骨折。即便如此,这位老伞兵仍然事先士卒地跃出机舱,率领着这群毫无空降训练的菜鸟,落入为白雪覆盖的森林中。黑夜为德国伞兵们提供了必要的掩护,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迷失了方向。截止到12月17日凌晨,海特总共也只集结起来了125人,空投的武器箱根本没找着几个。有不少伞兵在落地后,因为没能挨过比利时的寒冬而活活被冻死!
清晨,这支小部队抵达了原定的集合路口。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美军车队。在返回密林后,海特决定与党卫军部队联系,请求必要的支援。然而,受制于补给与美军的抵抗,德军的装甲部队已经不可能抵达海特所在的位置了。
绝望的海特成功地与卡耶塞的另一只小部队会合后,决定放弃原先的进攻计划,转而向德军防线靠拢。然而,在试图突破一处美国守军的防线时,仅有MP40、MG34等部分轻武器的伞兵,根本不是拥有炮兵、装甲部队增援的美军对手。因此,海特决定,将剩余的伞兵战斗群分成3-4人的小组,能不能返回德军战线,就靠你们自己吧!
▲负伤的海特中校在圣诞前夜,于比利时小城蒙绍被美军所俘虏。而他手上的伞兵们只有不到100人成功地回到了德军战线。
其实,在搜寻到了被高炮击毁的运输机与给德军伞兵补给的武器箱后,盟军就已经意识到有德军伞兵混入了自己的防线之中。只不过在行动之前,德国空军向着盟军后方空投了至少300多个假人,而盟军在阿登战役初期时部队混乱,多支部队描述自己“遭遇了德军伞兵部队”,因此抽调了大量的装甲部队与步兵用于搜寻潜入战线的德军伞兵。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德国人在空投时投的太散,东一块,西一片,就此也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这项德国伞兵在二战最后的空降作战,也就此划上了句号。除了白白浪费数百人的生命外,没有任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