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际沟通中的心理密码?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感叹道:“我的订单百分之七十来自于我的朋友。”有些失败的人也说:“由于我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人际沟通,导致了职场的失败。”事实上,人际关系的沟通有着鲜为人知的密码,掌握了这些密码,对改善人际关系大有帮助。

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密码

5岁的儿子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玩一个新颖的玩具,儿子也想玩但小朋友不愿意,于是儿子和小朋友争抢起来并动手打了他。作为父亲应该给儿子进行如下谈话:“孩子,首先你要明白,玩具是别人的,你想玩必须得到别人的同意,不能抢。如果别人抢你的,你愿意吗?另外打人更不对。你应该向小朋友道歉,得到他的谅解,并争取成为他的好朋友,这样他才愿意和你一块玩新玩具。”这里,父亲以权威的姿态,教诲的口吻,对孩子进行训诫。父亲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状态,我们称之为“父母自我状态”,他的典型特征是权威性。我们把它称为人际沟通中的第一个心理密码。

人际沟通中的第二个心理密码是“成人自我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妻子比较痴迷于股票,已有5年的炒股史,赚的又赔进去了,赔的又赚回来了,总之,没有赚什么大钱。妻子打电话给丈夫说:“我的股票每股已赚一元多了,我是否把它卖掉,见好就收。”丈夫回答说:“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美国经济停滞不前,欧洲又处于债务危机中,中国内需不振。长期来看,股市是熊市而不是牛市。我建议卖掉股票,进行观望。”这里丈夫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典型的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的特征是理智,富有逻辑性。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外面劳累了一整天,晚上到家后坐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这时,老妈过来了,提醒儿子道:“你那一大堆脏衣服该洗了。”我们也会向老妈撒个娇:“老妈,我太累了,你帮我洗洗吧,谁让我是你儿子呢?”儿子这时的心理状态,我们称之为“儿童自我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特征是情感性。我们把儿童自我状态称为人际沟通中的第三个心理密码。

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是人际沟通中的三种心理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三种心理状态,它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只不过,每个人具有三种心理状态的成分不一样,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它们的不同搭配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性格。

进行良好沟通的秘方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如果对这三种心理状态把握不当,就会造成沟通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比如小王在公司工作三年了,自我感觉不错,但一直没有长工资,希望和领导聊聊。小王走进领导办公室,鼓足勇气说:“领导,您看我什么时候能长工资?”领导瞥了小王一眼,以带有讽刺的口吻说:“你连工作都做不好,还想加工资?”很显然,这种交流无法进行下去,否则只能吵架。小王的话是比较理智的,他的心理状态是成人自我状态;而领导说话不合适,他的心理呈现出父母自我状态。领导如果这样说就比较恰当了:“小王呀,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当然有些不足,若能改正就更好了。好好努力吧,该加工资的时候,我会考虑的。”

再比如说,公司有一批紧急业务,需要小刘留下来加班。于是,领导走过来对小刘说:“公司里有一批业务需要抓紧完成,希望你能留下来加班。”没想到小刘说:“加班?我还有应酬呢,你找其他人吧。”很显然,这种沟通无法无法进行下去。我们分析一下,领导的话很平和,显示领导的心理是成人自我状态,比较理智。小刘的话显示他比较情绪化,不负责任,是一种典型的儿童自我状态心理。其实,小刘应该这样说:“为了公司,加班是应该的,但今天我有个应酬,早就定好的,希望公司换个人加班,如果实在急的话,我就把应酬推掉。”

那么,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沟通障碍呢?主要有两种方法来应对。第一种是主动适应沟通对象的心理状态。假设在职场中,领导给你下达销售任务,斩钉截铁地说:“这个月,你必须完成4万的销售任务。”很明显,领导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父母自我状态。你如果以成人自我状态来应对说:“领导,您考虑一下我的特殊情况,我刚来,没有工作经验,人脉又少,目标能否低一点?”显然不合适。如果以父母自我状态来应对:“你先别给我布置任务了,等你自己先完成任务再说吧。”显然这种方式更不合适。其实这个时候你以儿童自我状态来应对的父母自我状态最合适了:“好吧,领导,服从命令是天职。我愿意接受考验,谁让我这么年轻有为呢?”

第二种方法是引导对方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而改变他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走上良性的沟通轨道。假设在售票窗口前,可能是熟人,售票小姐和两个小伙边卖票边聊天。后面的女士非常不悦,大声嚷道:“你们到底是卖票还是谈恋爱?”售票小姐一点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说:“大姐,您若有急事,我先给您办。”这位大姐只好说:“没关系,先给他们办吧,我再等会。”眼看着一场冲突被无形中化解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售票小姐的沟通技巧。那位大姐的斥责显示了她的心态是父母自我状态,通过售票小姐的巧妙引导,那位大姐的心态回归了成人自我状态,比较理性,从而避免了冲突。

沟通模式要因势而变

人际沟通的方式如果在生活中长期固化下来,就会形成人际沟通模式,人际沟通模式长期不当使用,就会造成社会问题。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小青经人介绍去和一个男孩子去约会,据说是一个名牌大学生。回来后,妈妈问小青那个男孩怎么样?小青说他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原来小青问了三个问题: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有什么爱好?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女性?那个男孩子都做了一模一样的回答:等我回去问问妈妈再告诉你。据了解,这孩子爸爸工作忙,一直由他妈妈带着。他妈妈一直把他当个孩子看,什么事都由他妈妈代替他做主,从来也不征求他的意见,他也懒得思考那些令人厌烦的问题。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母子俩的沟通模式是有问题的。母亲的心理一直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而孩子的心理一直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中,长期没有改变,因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小李太爱自己的妻子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他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什么也不让妻子干。渐渐地,他感觉自己和妻子有些隔阂,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他发觉妻子不仅不愿回家了,而且红杏出墙了。他实在无法忍受妻子的这种背叛,只好分手。他一直不明白,他对妻子那么好,为她做了那么多,为什么最终是这么个结局呢?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们夫妻的沟通模式,会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小李的心理一直处于父母自我状态,而他的妻子则被迫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小李不自觉地把妻子当做孩子看待,而妻子则嫁给了一个老爸。妻子也非常苦恼,在家里找不道知音,也感受不到自由,感觉自己是一个无用之物,是一个漂亮花瓶。在家里找不到,只能到外面去找,于是她红杏出墙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小李身上。

我们看最后一个案例。老张是一个厅级干部,在位时掌握实权。现在退休了,在家里无所事事。从前有求于他的人,现在见了他都躲着走。孩子都忙工作,即使来了,也经常遭到他的训斥,所以都不爱来。只有老伴听他的,给他做饭,但不幸的是,老伴由于心脏病提前走了。老张感到太孤独了,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干脆找老伴去吧。一把安眠药,命归黄泉了。老张的孤独,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我们从老张的沟通模式上看,他存在严重的问题。他对待自己的妻子、孩子和下属,甚至对待普通人,只有一种沟通模式,即他的心理永远处于父母自我状态,而沟通对象永远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这种沟通模式只适合当官,如果做老百姓太难了。

一个人在社会上,他需要扮演各种角色。我们不应该把沟通方式固化,应该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地运用沟通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扮演好社会赋予我们的各种角色,才能收获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