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是如何成为俄国领土的?

“就在某一天 你忽然出现

你清澈又神秘 在贝加尔湖畔”

2011歌手李健在游历贝加尔湖后创作了这首动听的《贝加尔湖畔》,那时的贝加尔湖还只是国人对远方的浪漫想象。

《贝加尔湖畔》由李健创作并演唱

收录于他2011年发行的原创专辑《李健·依然》中

而在今天,中国人离贝加尔湖正越发接近,中国人投资的服务业与资源开发在这个大湖四周处处可见,中国游客更是频频造访。在2018年的前8个月,就有13.2万中国游客到达大湖背面的伊尔库茨克州,而几乎所有导游都会津津乐道地谈起这里曾经属于中国。

伊尔库茨克的一座东正教教堂

另一方面,伊尔库兹克的俄罗斯群体对此高度敏感,不时有抵制中国投资的言论见诸媒体。湖区南面俄罗斯蒙古族聚居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也暗潮汹涌。

如今的贝加尔湖分属于

北面的伊尔库茨克州和南面的布里亚特共和国

大湖的历史与现在,一直与中国,蒙古,俄罗斯三方纠缠。

苦寒之地少人问津

今天的贝加尔湖因为保存着几乎未遭人类破坏的自然风光和纯净水质而成为旅游的热门去处。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它在前现代漫长的历史中,都是一块不利于人类开发的处女地,这才得以保留其原始风貌。

这是个颇为寒冷的世界

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保存着巨量的淡水

另外,由于高寒,这一地带的优势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而非草原,人类在这里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是渔猎和放牧鹿群,即使对草原帝国来说,这里也只是一片边缘地带。

在俄国东进之前

长城以北的游牧世界可以从大漠延伸至西伯利亚

而这是一个环境跨越很大世界

包括了沙漠/草原/森林等多种地带

遥远的森林民族虽然人数极少却分布广泛

因此虽然从匈奴开始,蒙古高原上的草原部落就在此活动,但连他们也把这里视为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

不听话就送到北方苦寒之地

这里的游牧环境已经和南面的草原完全不同了

倒是比较适合驯鹿民族

《汉书·苏武传》是世界已知记载贝加尔湖的最早文献,从那以后贝加尔湖就不时在中原王朝的书写系统里留下零星的掠影: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北海就是贝加尔湖。李陵和苏武在这浩瀚的北海之前,就有一次难言的会面。

苏武应该没有这么好的流放条件

两汉时期它在匈奴与鲜卑人控制之下,被称为“北海”,到了南北朝又在柔然和突厥手中,一直到了唐朝前期。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名义上可以对这里实行统治,“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改称为“小海”;后东突厥(史称后突厥)复国,中央王朝又和她失去了联系。

唐朝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击败东西突厥

令所有内亚民族感到震惊

但过于遥远的管理和统治显然不可能

即使是都护府这样的安排也没有维持很长时间

贝加尔湖地区对于汉地实在过于遥远

下一次则要等到蒙元收服湖畔的林中百姓,将其整合进入这个大帝国,并设置“岭北行省”。

而中原王朝为了应对草原上的威胁,也有过出师万里,饮马”贝加尔湖畔的壮举。西汉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东汉有窦宪燕然山刻石纪功,都曾触达贝加尔湖。

干旱的蒙古高原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

来自漠南、漠西、漠东的各方势力在此争夺

当中国结合漠南的草原之后也可以长驱北上

唯有北方的苦寒之地

在俄国到来之前一直处于相当弱势的状态

不难看出,无论是游牧帝国还是中原王朝,都有过染指贝加尔湖的历史,也都曾放弃过这片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前现代的东亚,政权内部乃至于政权之间,往往不存在清晰稳定的国境线,有疆无界是一种常态,政权的控制范围都随着时间而彼此消长。

这种模糊了边界的相爱相杀终究发生了改变,清晰的国境线取代了模糊的疆界,精确的勘探地图取代了史官浪漫化的描述。这种领土观的彻底改变在东亚还要等到19世纪中叶以后,但在中国的北部边界,这种严格的边界意识却因为沙俄的强势介入而在17世纪提前出现。

俄国人来了

三方相争

就在17世纪中叶,三大强权在亚洲大陆的东端几乎同时出现:

中亚的准噶尔蒙古在东西两线同时扩张,制霸中亚草原的同时还试图向东统一蒙古逐部;沙俄帝国的哥萨克早已翻过乌拉尔山,向东攻城略地;东面的满清也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收服漠南蒙古之后有问鼎中原北上林区之志。

蒙古高原与贝加尔湖都在这几大强权的扩张路线之上,而另一方面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本土的蒙古人却缺乏力量,生活在夹缝当中。

三方力量

此时居住在贝加尔湖畔的,是蒙古内部的一个分支,叫做布里亚特蒙古,源自蒙古帝国最强盛时期的“林中百姓”。但随着帝国崩溃,这里的蒙古部族力量到了17世纪已经日渐衰微。

这里曾经是蒙古帝国的北方臣属

如今的蒙古国则只剩下蒙古高原

而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政权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哥萨克充当了殖民扩张的急先锋。装备了欧洲先进武器的哥萨克领袖叶尔马克,经常以几百人的军队肆意屠戮以万计的西伯利亚蒙古人。

叶尔马克

到17世纪中期,俄罗斯人的脚步已经遍布西伯利亚西部。他们利用西伯利亚的水道编织起自己的殖民网络,沿着河流修筑军事要塞,并移民开垦土地。除了夺取领土进行农垦之外,沙俄还疯狂地掠夺当地皮毛资源,积累了第一桶金。

借用河流系统确实可以比较轻松的到达贝加尔湖

虽然严酷的气候使通航条件恶劣且不稳定

但也比完全陆路要好了

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明清易代的混乱,根本无暇顾及北方。而哥萨克们听说了贝加尔湖后就一直向东搜寻。找不到向导的哥萨克还自己沿着河流,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寻找这片湖泊。

俄国人会不会误以为找到了出海口....

他们足足找了15年,在1644年他们终于到达了湖泊西岸。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客人,与之前在西伯利亚其他地方一样,开始向主人大打出手,一言不合就进攻布里亚特人,用武力强迫他们交纳食物,貂皮和财物。

对皮毛的追求

既是向远东扩张的重要动机

也是支撑扩张的经济基础

寻找-捕杀殆尽-寻找-捕杀殆尽

俄国人将这样的循环一直延续到北美海岸

1654-1656年,沙俄又越过贝加尔湖,占领了尼布楚。至此贝加尔湖东西两岸都被沙俄牢牢控制,布里亚特蒙古也受沙俄统治。

继续沿着河走的话

见不到暖水港之前恐怕是不想停的

永成异域

时间推移到1682年,当时的沙俄已经继续向东推进,在黑龙江以北建立了雅克萨城,再一步就要直接威胁清朝东北了。

平定了三藩之乱的康熙皇帝终于腾出手来与沙俄直接较量。他派出的一线作战部队也是清军精锐,开打之前康熙本人就放了狠话:“攻罗刹甚易,朕深以为然”。

没问题,都可以,很轻松

但东西方的军事差距在这场战斗中已经显现,第一次雅克萨战役清军轻松取胜。但几个月后哥萨克第二次攻入雅克萨,筑起了当时欧洲先进的梭堡,而清军火器不足以攻克堡垒,在付出一定伤亡后改以围城战术。经过5个月的围困,哥萨克伤亡殆尽,沙俄终于愿意谈判。

国外绘制的雅克萨之战,俄方星形堡

清掘三道河沟予以隔绝

并且隔河筑城对峙,水陆封锁

谈判开始之时,局势又陡然不利于中国,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此时已经攻陷了漠北蒙古的中心城市库伦,清朝控制下的外蒙地区遭遇了重大危机。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索额图只好做出让步,与俄国签订了划定东部边界的《尼布楚条约》,双方商议以外兴安岭为界,将贝加尔湖的蒙古地区划界暂时搁置。

外兴安岭今安在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俄罗斯人摸清了清朝要集中力量对付准噶尔汗国,于是再三拖延划定国界,继续窜过边界线构筑据点,吞食领土。直到1727年,中俄终于在边境城市恰克图签订了《布连斯奇-恰克图条约》,最后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自额尔古纳河至沙毕纳依岭之间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

这本是一次旗鼓相当的谈判,但俄国更会利用大清朝的弱点,大清却不知俄国在欧洲的失利,难以扩大谈判成果。

至此,中俄之间的划界问题彻底解决,这是中国第一次走出朝贡体系,在国际法框架下与他国对等地谈判签约。而贝加尔湖地区也由此永成异域。

今天中国人也只能通过畅饮贝加尔湖矿泉水的方式,来纪念那失落的领土了。

我的贝加尔湖呢

END

作者:Andy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