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院校,很多人可能首先就会联想到黄埔军校。不过,夜读史书今天要跟大家谈及的这所学校虽然名气远不及黄埔,但里面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跟黄埔军校比起来毫不逊色。这所学校的名字叫“天津武备学堂”(也称“北洋武备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成立于1885年(清朝光绪十一年)正月,学校创始人为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早已有意向创办一所陆军学校,为中国培养当时急需的新式优秀将领。可是,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勇营军官的抵制,其中也包括了李鸿章的众多追随者们。因为对于这些老军官们来说,一旦培养出一批掌握新式技能的军官,迟早就会取代他们在军中的位置。因此,创办天津武备学堂的计划一直拖到1885年初才付诸实施。
天津武备学堂位于天津白河下游东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整个校区占地约1000亩。学校的经费来自于日益枯竭的北洋海防经费。在学校创办之初,李鸿章为了尽量减小来自各方的阻力,所以采取比较节制的办法。他只计划训练约一百名下级军官和一些从淮军及练军中精选来的士兵,再加上少数希望学习军事的文员。学校的课程包括天文、地理、科学、测量、数学、军事操练、基本战术、应用战术等内容。负责授课的主要是几名从德国请来的军事专家。课程以德文讲授,再由同文馆的翻译员在一旁现场翻译给学员们。
由于国家急需人才,李鸿章最初希望学员们用一年时间完成学业,然后各自返回原单位,再将所学的新知识传授给身边的同伴。不过,鉴于课程内容繁多,虽然经过压缩,但想要用一年时间速成显然是拔苗助长。所以,学制后来改为两年,然后又改为三年。
天津武备学堂校规严明,对学生要求很高。按照规定,武备学堂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前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许结婚,不许无故请假。父母去世可以请丧假,但假期很短。学生们需要定期参加考试来检验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评定升级或留级,并以此作为日后任用职务的依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天津武备学堂遭联军焚毁。从学校建立到毁坏,武备学堂仅仅存在了15年多几个月的时间,但这里却培养出了中国近代的大批风云人物。有三人成为了后来的国家元首,他们是:冯国璋(1917年至1918年就职代理大总统)、曹锟(1923年至1924年就职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段祺瑞(1924年至1926年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至于从天津武备学堂走出的高级将领,那就非常多了。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士珍(历任陆军部长、总参谋长、政府总理)、吴佩孚(直系军阀的首领)、段芝贵(陆军总长)、张怀芝(历任山东督军、参谋总长)、李纯(江苏督军)、陈光远(江西督军)、王占元(湖北督军)、田中玉(山东督军)、卢永祥(浙江督军)。这些人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显赫一时。但追根溯源,这些人之所以能取得日后的成就,跟当年他们在天津武备学堂的求学经历可谓是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家俭《北洋武备学堂》
[2].华乃德《中国最初的官办洋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