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因素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

我喜欢什么东西?我讨厌什么东西?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今天该干什么?……”,当你回答这些问题时,你已经开始自我认知了,自我认知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而自我概念简单来说指对于“我是谁”的回答与了解。自我觉知就是指以自我为思考对象的行为。自我概念和自我觉知结合起来就像“自我是一本自传,同时也是这本书的读者和作者”,当我们思考“自我”这个观念时,“自我”是我们的思考对象(客体),我们通过生活中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来了解自己,逐渐的,形成了特定的“自我”概念(我是谁),而这样形成的自我概念又会成为思考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思考方式(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很可能隐含了这个人的行为、思考和感受习惯,例如当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中的积极词汇远多于消极词汇时,你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还是自我感觉消极的人?

但又是什么因素影响自我认知?


1.我们扮演的角色

一个人一生都有很多个角色——小时候,在家里,我们是要乖乖听话“儿子”或“女儿”;去到学校的时候,我们是要认真学习的学生;长到后,我们是需要努力工作的成年人;结婚后,我们是一个家庭里的“父亲”或“母亲”.....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的责任不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因为自己的角色不断变化而不同。

2.社会同一性

社会同一性就是指你对所属群体的一致内在保持感和归属感,以及对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感。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南方人,当你去到北方和北方人相处时,你会强烈地意识到你是一个南方人和强烈地意识到南北文化的差异。例如,你一个人在一群异性中,你就会感受到你的性别身份和与异性的差异。社会同一性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只不过当我们是一个大团体中的某个小团体的一部分时,社会同一性会明显地显示出现,而当我们的社会群体占多数时,可能不会注意到,例如作为一名男生,在一群非同性恋男生之间你不可能时时强调你是男生的身份。

3.所处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独立的自我观:以自己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而不是以别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这样的自我观十分强调个人的主体地位——“自己是自己尺度”,在西方文化中比较流行。如果你想改变一个我行我素、不在乎外界看法、特立独行等等拥有独立自我观的人,应该通过他的角度以理说服他,而不是使用社会舆论压力、外界行为后果等等。

相互依存的自我观:以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来定义自我,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经常受到别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动左右。这种在乎邻里看法、社会规范、家族传统等等的自我观是东方文化和其他集体主义文化的主流思想。


但现在是文化全球化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很难界定哪些国家、地区的自我观是怎样的了,自我观的文化差异随着文化的相互接触而逐渐减少,甚至我们可以拥有两种自我观以及其他类型的自我观,但是不管一个人的自我观是怎样的,他都受到他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只要我们把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个人行为方式结合起来,我们仍然可以分析到他的自我观倾向。

4.性别差异

女性偏向于关系相互依存性,例如喜欢关注亲密关系、个人关系,喜欢讨论个人话题(八卦),喜欢流露个人感情,等等。

男性偏向于团体相互依存性,例如偏向于关系个人的身份地位、国家和社会事务,等等。


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属于我们意识的主体部分,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反应,所以当我们去“看”世界、社会和他人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由我们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意识组成“眼睛”,所以了解影响一个人自我认知的因素可以使我们理解这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如何受这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即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尝试去预测这个人对待自己和他人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