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中国人最该去的一座圣山
解筱文
1
中国历来不缺少名山,道教崇奉的“五岳”,“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等等,是今天人们眼中真正的名山。貌似武当山只是一座二流的名山,被这些世界级名山遮挡,只好静静地,也略显神秘的,隐逸于湖北西北部。
其实不然,若将时光向后流转千百年,武当山绝非一座凡山。自东汉诞生以来,历代帝王曾在武当山举行过很多盛大的封山仪式,让此山极负盛名达千年之久。
早在唐代,武当山就被列为“七十二福地”的第九位,李世民曾在此敕建五龙祠;宋代,诸帝虔祀真武,屡封尊号,将武当山作为“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元代,元成宗封武当山为“武当福地”;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位居“五岳之冠”。
今天,少了古代香客、隐士、道人般拾阶探奇的过程,更多的却是汽车、缆车快速引领,直观其山的快捷。攀升在奇秀险峻的山峦间,行走在岁月洗练的古道上,置身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看坐拥丹江口,倚身神农架,北接秦岭,南通巴山,纵横八百里的武当山,在幻真幻梦间遨游,尘世所困,瞬间就被这清新醉人的山气荡洗一净。
“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导游娓娓道来武当山的今生前世,用心介绍“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南岩、玄岳门、太子坡、金顶等胜景风采,环指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80米,被誉为“一柱擎天”的主峰天柱峰及四周群峰,让我感受武当山“万山来朝”的王者奇观,体悟鼎盛时代“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至尊景象。
对于大美武当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赞叹:“气吞秦华银河近,势压岷峨玉垒高”,宋代书法家米芾挥毫写下“第一山”。行游见闻,漫步思索。我在想,历朝历代在此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传奇故事精彩纷呈。但对于地位如此显赫的这样一座山,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为何在此留迹不多?
我想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武当山长久以来就是一座皇室家庙,谁敢在此“造次”?过去只有六品以上官员才能走御道,四品以上官员才能上金顶朝拜;其二,宋元襄樊之战,汉室遭灭顶之灾,作为精神之巅的武当山,其宫观几近遭受焚毁,前代一些重要的历史典籍和名家印迹很可能化为了灰烬。
不论是横遭战火、偶遇人祸,还是生逢不幸,往来无际的仙人,旷世修炼的道士,行云流水的武者,钟情山水的隐者,将武当山作为他们栖隐之地和顶礼之所。不管今人如何看待,武当山就在这里,香火绵延,圣象依然,永远坐落在中国传统文化修行者心灵的深处。
2
从北京至武当山有1300多公里之遥,但一旦登临金顶之上,俯瞰众山,仰望天界,怀古遥望,竟然发现,我仍未走出帝都的“南大门”。因为武当山就是一座“故宫”,与北京故宫同工、同图修建,与北京魂魄勾连,息息相关。
北京故宫和武当山宫观同是60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下令创建的两大建筑奇迹,规划设计将皇权与神权的结合发展到新高度。前后共动用了30万工匠,精工12年,巧夺天工建的宫观8000多间,之后不断扩建,道教建筑达到了2万多间。
阅览此山,发现很多与北京地名相同或相似。北京有金水桥,武当山也有金水桥,北京有太和殿,武当山有太和宫,北京有紫禁城,武当山有紫金城。
当然,论建筑难度和艺术水准,武当山比北京故宫更甚。因为这是一座建在悬岩峭壁山上的故宫。建筑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布局巧妙,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人看上去宛如仙境,有一种神迷莫测的感觉。主峰山形如昂头前行的神龟,依山建造的宫殿楼宇,恰似游动的金蛇,两者相得益彰,以龟蛇合体图腾,象征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至高向往。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我翻阅前不久刚刚辞世的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张良皋对于武当山的论述:“如果说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完工,是开启了意大利建筑的文艺复兴时代;那么武当山的大规模兴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建筑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的标志。”从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人超凡的艺术创造和不朽的信仰追求。
3
不来武当山前,只略知600年前武当山与北京“山同脉”,而不深知600年后的武当山与北京“水同源”。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千载春秋的“文明古城”——均州,也就是今天丹江口市均州镇所在位置。长久以来,武当山就坐落于均州境内,山下庙宇与此城自然相接。
历史演化,山河更径。1952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成为了南水北调战略的初始构想。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湖北、河南两省所属17个县的10多万民众,开始实施汉江截流。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仓促间,均州及武当山部分宫观永远长眠于汉江河底。
2005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动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实施。之后,丹江口水库的大坝不断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由此,淹没上游144平方公里,34.5万人背井离乡,数百家企业关闭、停产、转产……
2014年12月,长达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每年95亿立方米的国家Ⅱ类饮用水泽润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市,其中年12.4亿立方米进入北京,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北京密云水库。
作为由北京而来的人,站在武当山北麓,凝视丹江口上游的太极湖,面对山水辉映,阴阳融合,化生万物的情景,不免心生感动。
山为阳,水为阴;北为阳,南为阴。采武当之仙气、择汉江之正脉、融南北之精华的涓涓水流,由南至北,自西向东,泽被北方,普惠众生,润化帝都贤达,进而可能道化国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机缘暗合,怎样的潜滋暗长,怎样的出神入化!
4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中华民族血脉相通,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构筑了中国的“根柢”,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医药、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武当山作为中国最为纯粹的一座道教名山。在这座圣山上,传承和孕育了道教文化的发展。
如果武当山没有张三丰,它仍然是武当山,但绝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在道教史上,张三丰及其创造无疑是一座是丰碑。他主张“性命双修”,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著述丰富,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他将武术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相合,将道家尚柔尚静的思想和养生原则融于逍遥缥缈的武当功夫,使武当武术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影响深远。
从南向北,以历史为轨迹还原,在同时代的北京,也有一位道教圣贤。他就是同样得道于终南山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宗教思想和实践家,不单在全真教的发展和兴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道教的代表人物,而且借助道教,服务社会,大功于平民百姓,成为人们爱戴的历史人物。73岁高龄时,西行雪山万里,传道成吉思汗,一言止杀万千生灵,至诚粹德,积无量功德,令人无限景仰,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座人文丰碑。
南圣北贤,旷古抒怀,武当与京都道缘渊源。不论以武弘道,还是以身证道,道坛圣火生生不灭。“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的治国和修身信择,千古传承在道家和道教修行者的共识中。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在我的理解中,“武当山”只是它的小名,大名应该是“太和山”。
在武当山的太和宫,畅想的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仙道最高境界;在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幻生的是一个古老帝国的开创“大同天下”、“不朽盛世”的极致梦想。
“水之阴,山为阳,有极无极成太极;水之柔,山之刚,有为无为无不为。”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终篇《天下太和》正是表达出这种中国古今梦想的至高追求法则。
国学名师牟钟鉴先生讲:“道家的思想和精神增加了中国人生命的厚度和深度,使中国人为人做事从容自得、深沉含蓄、老练持重、胸怀广大、处变不惊,表现出高度的东方智慧。弘道明德,道教能为中华文化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苍茫尘世,行读武当,问道太极。我想,“太和”思想不正是东方智慧的“智治”和“美政”理想所在,不正是超越和谐,承托中国梦的“天下太和”之大道。
“天地大美而不言”。武当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名山,品格高峻,形神隐逸,胸怀太和,它理应是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一生最该去的一座圣山。
解筱文:战略学者。主评时政、商业、铁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