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发展,是越来越自由,还是越来越受限,我有时候是看不清楚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一般婚姻的缔结是受制于他人的。
所谓的自由时代、先进时代,大多数婚姻的缔结不但受制于他人,更多的时候,还要受制于自己。
不知道,现代婚姻缔结过程中,来自于自我的条条框框、来自于自我的盲目跟风,是社会对婚姻的异化,还是自我对婚姻的物化?
带着种种困惑,来说一说清朝时期,满洲的婚嫁礼仪,看看旧时代婚姻的一个面向。
本文出自清人昭梿的笔记《啸亭杂录》中的《满洲嫁娶礼仪》一节。
满洲人,大多数没有汉人的风习,在缔结姻缘这件事情上,很少有指腹为婚的人家。满洲人家的孩子,都是在成年之后,双方的家长才开始着手行聘订婚。
缔结婚姻的事情,当然都是男方家里主动。
一般情况下,男方家里的女主人先会到女方家里去问名。(汉人的问名,一般都是由媒人执行。)
所谓问名,是中国古时婚姻礼仪中的六礼之二,就是男方派人去女方家里询问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
古代问名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男方进行卜问,以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等。
满洲人问名,男方家里的女主人到了女方家里之后,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问名之外,她还要亲自观察女孩子的容貌举止等。如果男方家里的女主人对女孩子满意,在问名时,她会向女方家里赠送如意或者钗钏等物,作为定礼。这就是所谓的小定。
小定之后,满洲人还要进行第二次问名。
第二次问名,男方家里会挑选一个好日子,然后与宗族里面的亲人、关系亲密的亲戚和朋友、还有将要缔结婚姻的男孩子等,一起前往女方家里。
当然,第二次问名的好日子,是经过与女方家里商量、并经过女方家里同意的。这一天,女方家里,也会和男方家里一样,让其宗族里面的亲人、关系亲密的亲戚和朋友等,在其家里聚会。
男方家里组织的众人到来之后,女方家里聚会的众人会一起出迎。
女方家里,在厅堂之中设立座位。位子分左右两边排开。男方家里的众人进入厅堂之后,会坐在右边。
男方家里事先安排好的长者,还要致词,大体会说这样的话:
“某一家的男孩子某某人,虽然不才,但是,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家里还是应该给他聘定媳妇,为了后继有人,也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听闻贵宅有个女孩子,很是贤淑,而且名声很好,所以,愿意聘这位姑娘到我们家去主持家务,以广大我们的宗族。”
男方家里的长者讲完之后,女方家里会很谦虚地致谢。
这个程序,在男方与女方的请求与退让中,一般要进行两次,然后才订立婚约。订立婚约之后,那位已经订婚的男孩子被女方家人引导,先要在神位之前拜过。接下来,要对未来的岳父、岳母行礼如仪。
拜神行礼毕,女方家里会安排向男方来客进茶。
进完茶之后,女方家里会坐上右边的位子,男方的众人会坐在客人的席次。
一般情况下,女方家里这个时候都会准备好酒宴,以款待男方来客。
接下来的某一月,会选择吉日,男方下聘。
下聘,还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
下聘时,男方必须备好酒、菜肴、衣服、绸缎、羊、鹅等,送去女方家里。这一程序,也被称作过礼。
过礼时,女方当然还要按照礼仪对男方进行招待。
男方家里还会向女方家里赠送银两,让女方安排跳神的仪式。跳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庆贺男女两家结亲的喜事。
满族的跳神,和一般的跳神稍有区别。关于满族跳神的仪式《清史稿》志六十《礼四(吉礼四)》中有记载,此处不赘。
婚期确定之后,在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家里会把赠送的嫁妆财物送往男方家里。嫁妆财物的多少,并没有限定,全都是根据女方家里的贫富而定的。这一天,即将成婚的男孩子,在收到女方的嫁妆和财物之后,要骑马前往女方家里道谢。
成婚当天的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男方就要用鼓乐把新娘子娶到家里。这个鼓乐,从迎娶新娘子开始响起,一直要响到晚上都不会断绝。这就是满洲人所说的响房。
新娘子迎娶来之后,新郎官还要拉弓搭箭,对着新娘子所乘座的车轿进行象征性的射击。射击之后,新娘子怀中抱着宝瓶入内,她的坐处也讲究,要朝着吉利的方向。
吉时一到,男方同族中的老长辈,穿着祭祀时的吉服在庭中祭拜。祭拜时,献祭羊、酒等。这位男方同族中的老长辈会用刀现场割羊肉,致吉词。
仪式完毕,新郎官和新娘子会登床,行合卺礼。
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指新郎、新娘在结婚当天的新房内共饮交杯酒(合欢酒)。
不知道,满族的合卺礼是否也是如此?
合卺礼时,参加婚礼的男女,都争着要去坐一下新人的被子,因为这样很吉利,会带来好运气。
当晚,新人即圆房。
第二天早上三点到五点,才开始拜天地、拜神像、拜宗祠。
然后,公公婆婆会坐着,接受新媳妇的敬礼仪式。
接下来,新郎官宗族里面的人按照辈分、长幼依次接受拜见。
三天或者五天之后,新娘子回门,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新郎官也要陪着妻子一起去拜望岳父岳母大人。丈人家当然会按照礼仪,准备好酒好菜招待新女婿。
婚礼之后,满一月,新娘子再次回到娘家,这次,她一般会小住几天,再返回夫家。
这样,婚礼才算完全结束。
附文中相关资料:
【爱新觉罗·昭梿】(公元1776年~公元1833年),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卒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清仁宗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时病故;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清史稿》卷三十《礼烈亲王代善传》附昭梿传。
(全文结束)
作者:史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