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941/1942年的“T-34大危机”后,德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基本完成了新式重型坦克的研究计划,并在1942年的冬季将新一代的虎式拉上了东线战场。而在此之前,由于技术原因遭到否决的虎P坦克车体,却成为了剩余物资。如何处理这些已造好,却无炮塔可装的坦克车体,成为了当时保时捷公司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代号VK4501 P的保时捷虎的试验车型由于技术和资金原因并未大量生产,仅有1辆成型,并投入到了653重装营的麾下。而其余的90辆剩余的虎P底盘该如何是好,成为了让保时捷博士也犯难的问题。
最终,在保时捷博士的建议下,希特勒特批了将这些坦克底盘送往军械工厂内,进行重型突击炮改装的方案。而这也就是日后扬名东线的“费迪南”坦克歼击车。
与虎式坦克相比,费迪南的车组达到6人,总重更是达到了65吨。不仅强化了正面装甲(其正面防护达到200毫米,几乎与鼠式相当),在火炮上也有所升级,搭载了一门Pak43 71倍的高穿深88毫米坦克炮(与虎王坦克主炮相同)。
在当时的坦克/坦克歼击车设计思路下,费迪南的出现不得不说是个另类:电传动装置、后置样式的战斗室、独特的悬挂系统……而这些无疑也使得它在诸多德国重型坦克歼击车里脱颖而出,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作为“秘密武器”投入到库尔斯克会战当中的费迪南,在二战中主要装备653/654两个重型坦克歼击车营。尽管德军对他们这款新型战车守口如瓶,但是苏军情报部门仍然在战前就得知了它的存在。
根据记录,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可以在2000米以上的距离击穿苏军的T-34中型坦克正面装甲。而较大的炮口火焰,长达8米的身子,以及硕长的炮管无疑也使得它得到了苏军的“重点关照”。然而,在二战中,真正被击毁的费迪南并不多。其主要损失的原因,也是它的弱点之一——没有机枪!
要知道,坦克歼击车主要承担的是消灭敌军装甲力量,为己方装甲兵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任务。因此,这些往往躲在战线后方远距离“黑枪”的重甲骑士们往往缺乏步兵的保护。而在库尔斯克会战时期,就曾有苏军士兵绕后扑向费迪南坦克歼击车的侧面装甲,并向其投掷反坦克手雷,造成履带受损。而对费迪南来说,没有机枪自卫,又无法旋转炮塔,简直就是要了它的命!
车组一旦在野战情况下被击毁履带,很容易会遭到敌军坦克绕后攻击脆弱的侧面。而为了应对“步兵”这个要命的麻烦,部分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返回奥地利的尼伯龙根军工厂,重新加装上MG34车载机枪与车长指挥塔,试图以此改善视野,能让装甲兵们更早发现敌方步兵踪迹。同时在面对敌军步兵时,也不用车组掏出车带的MP40,露头向敌人射击了。
▲车体正面加装了MG34与指挥塔的“象”式坦克歼击车,注意下图的这辆象式的战斗室位置有653重装营的徽标。
尽管自恃有重甲利炮,然而,无论是象还是费迪南,在面对盟苏两军协同并击时也是无能为力。这个沉重的玩意回收起来甚至需要3-4辆重型拖车来一同工作!而这一点,在二战后期几乎是做不到的:无穷无尽的空袭,炮击会让象式失去行走能力,而维修车根本无法冒着连绵的弹幕,冲进火网内将其修好,拖出战场。因此,大多数费迪南、象要么是被成员自行丢弃后爆破,要么就是连带着抢修车辆一同下地狱。
另外,给象式换履带无疑是后勤最叫苦的工作,不仅麻烦而且负担繁重,十分让人不悦。即便如此,就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653重装营仍然用费迪南、象式击毁了大量苏军坦克,也不得不说是顽强。
▲库尔斯克会战也是费迪南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大型作战,而大多数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往往都是在被断腿以后为成员自行丢弃。苏军的坦克手,反坦克步枪手们也经常会拿这些重甲怪物当“死靶子”射击。
▲世界上仅存的费迪南/象式只有两辆,一辆陈列于库宾卡,而另一辆则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军械场,也就是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