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厌恶(Self-loathing),是一种对“我不够好”的主观认定,他们的内心深处仿佛存在着一个尖锐、苛刻的批评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切中要害的质疑、贬低,甚至是羞辱。
这种自我厌恶的感觉会阻止人们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即便实现了目标,也会剥夺人们本该有的满足感、成就感及自尊感(Matthews, 2014);同时,这种感觉也会成为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束缚。他们并不认为会有人真心实意地爱和关心自己,即便有人表现出善意,他们也会认为:这只是自己的错觉,或者对方是受到自己的“蒙骗”,一旦双方深入交往,对方就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也便不会再爱自己或者不会再和自己做朋友(White, 2011)。
这种自我厌恶,就像是一个坏习惯——我们越是这样做,它越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固化,成为我们的一种自动思维模式。
面对这样一种严重影响自己幸福感的坏习惯,我们并非毫无应对策略的。
我们可以采取自我关怀的方式来重塑我们的大脑,改变这些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学着用善意和理解来回应我们犯下的错误和身上的缺陷,而非加以自我批评和指责。这样做会使得我们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获取幸福。
1.放自己一马
当我们把事情搞砸了、没能实现某个目标,或是没能符合某项预期的时候,试着以自我关怀而非批评的方式做出回应。别那么快就给自己下判断,也别只盯着自己做错的部分。比起批评和惩罚,关怀更能鼓舞人心。所以,给自己一些犯错的空间,原谅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2.别拿他人的眼光太当回事
想要被人们喜欢,是很自然的事。但如果我们总是把他人的意见放在自己之前,我们会像是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即试图去让除了自己之外的每个人都开心,却冒着牺牲真实自我与自身幸福的风险。我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和其他人的一样重要、一样有效。所以,与其压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如试着在去对他人在想什么保持好奇,而不必须去赞同,也不需要总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做事。
在关系中有一些冲突,其实是健康的,而且大多数的关系能够容得下偶尔的意见不合。如果这对你来说太困难,可以从小事和让你感到相对安全的人开始,直到你能够建立起自信心。
3.留意那些自己做“对”的事
由于我们大脑里已经有了留意错误和缺陷的程式,再去看到那些我们做“对”的事情,需要更多的努力。在每天快结束的时候,花上几分钟的时间,记下这一天发生的那些顺利的事,或是那些让你感到骄傲的事。这些并不必须是什么大事,哪怕是准时上班,或是又扛过了一场无聊的会议而且没打瞌睡,都可以对自己说一句善意的言语,在心里和自己击掌庆祝。我确信你做过很多对的事,而这样的练习会帮助你承认它们发生过,并正视它们。
4.给自己一点款待
自我关怀的方式,可以是为自己做些好的事。通常,我们认为款待是赚来的。奖赏是这样的,但我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特定理由的情况下款待自己。唯一的规则就是,自我关怀式的款待要是对自己真正有益的。试着问问自己现在真正想要什么,再看看你能不能把它给自己。可能你在关怀自己之后感觉好转,而后就会多款待自己一些了。
5.寻求帮助
我们能够对自己做的最富有善意的一件事,就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去寻求帮助。总想着自己能做到且永远不会需要别人伸出援手,是不现实的想法。生而为人,注定要互相依赖,在群体中生活,这意味着当我女儿生病时我可以向你求助,而你的车坏了你也可以找我帮忙。健康的关系都会有像这样互有往来;求助并不意味着软弱或不如他人。
不过,有一些自我厌恶的人,会因为“我不够好”的主观认定,让他们在寻求帮助时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我请他帮忙是不是意味着我不够好”、“万一他拒绝了我怎么办”、“我不想欠他的人情”……当这些念头堆积起来并严重阻碍了自我改善的行动,或许可以考虑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与心理咨询师的咨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安全,咨询师会保持真诚、开放的态度,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来访者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此外,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承担咨询费用,它体现着一种对专业服务的尊重,避免了“欠人情”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References:
Matthews,K. (2014). How to tell if you’re self-loathing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TheHuffington Post.
White,M.D. (2011). Why it’s hard to love people who don't love themselves? Psychology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