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得知军博内陈列出了一门德制Pak38/50毫米反坦克炮。带着兴趣去搜了一下这门火炮,没想到,还真有。
▲军博展出的Pak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实物图。为了保护火炮,博物馆人员在其表面涂红防锈。
很多人也由此感到十分奇怪。为何一门德国火炮会出现在中国?中德贸易不是在1938年时就已经全面停止了吗?而且,Pak38/50毫米火炮的列装,服役也要等到1940年。远在万里之外的大中华那时早已深陷抗战泥潭之中,与日寇死耗,怎么会得到这些新式德国火炮的?别急,听笔者慢慢分析道来。
▲Pak38/50毫米炮的设计早在1937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此款火炮就是为了取代当时有些落后的Pak36/37毫米反坦克炮而应运而生的产物,在1940-1943年期间总共生产了9000门左右。
首先,在1942年的阿拉曼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派出其次子蒋纬国出访埃及,在战场上向英方订购了部分缴获的非洲军团武器。这其中就包括了些许MG34以及反坦克火炮,而根据军博讲解员的解说显示,这门Pak38/50乃是在解放战争中被缴获的,因而很有可能是国民党方面向美/英方购买的德缴武器,随后在使用中被二次缴获,成为了军博的藏品。
其次,苏军也在二战中多次与德军交手,并缴获不少德制武器。其中也有一部分流到了解放军手中。而南斯拉夫在1950年代也通过赠礼的方式向新中国转交了两挺MG42通用机枪,而苏联除向中国输送了部分德制军火外,也向其他的华约国家或多或少地提供过。这其中就包括了北越军队。
▲几名德军军官正在查看一门Pak38/50毫米反坦克炮阵地。这款造型低矮的火炮放到北非战区虽然也能给盟军的轻型坦克造成一定杀伤,但到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时,在面对英军的“格兰特”、“谢尔曼”等新式坦克时,就连88毫米炮都败下阵来。
▲中越两国都或多或少地从苏方那里获得过“二手货”,而MG34/42则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后,笔者认为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私人收藏的形式后转赠。因为在国外华人当中,也有很多的军事爱好者热衷于收藏二战时期的军事装备。也曾有一些在海外的收藏者慷慨地将一些发掘/购买出来的军事装备转赠给大陆的博物馆以图善意,但笔者认为,根据现存的民国档案与资料显示,以及军博自身的解说,这门Pak38/50毫米炮乃是缴获自国民党军队。毕竟“凯申物流”的段子大家也都懂的啦。
▲曾经留德过的知名将领蒋纬国,就是1942年阿拉曼军备采购团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