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共有几种爵位?哪些爵位可以穿“龙袍”?

爵位是帝王对功臣贵戚的一种特殊封赏,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不过,中国历朝历代在爵位制度上都不尽相同,而且一般也并不仅仅只有上述六种爵位。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各位读者聊聊清朝的爵位制度。

清朝的爵位制度首先分为三大部分: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

宗室爵位只授予皇室族人(爱新觉罗家族),共有十二级,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宗室爵位一般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继承爵位的儿子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贝勒,再下一代降为贝子,以此类推。不过,降级四次后就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比如亲王后代最多降至镇国公、郡王后代最多降至辅国公。

此外,有一种宗室爵位不受“降等承袭”规则的限制,那就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亲王去世后,其后人无论传承多少代,都依然是亲王爵位。如果“铁帽子王”本人获罪夺爵,则以其旁支承袭爵位。整个大清王朝一共只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清朝蒙古爵位和宗室爵位比较类似,分别是:札萨克和硕亲王、札萨克多罗郡王、札萨克多罗贝勒、札萨克固山贝子、札萨克镇国公、札萨克辅国公、札萨克一等台吉、札萨克二等台吉、札萨克三等台吉、札萨克四等台吉。蒙古爵位的承袭方式也和宗室爵位相同,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此外,少数札萨克允许保留名誉上的汗号,地位在蒙古亲王之上,但实际享受的权利和蒙古亲王没有什么区别。

清朝异姓功臣爵位有九种,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每一种爵位又分一、二、三等,所以功臣爵位共有二十七个级别。

虽然功臣爵位最高等级只是公爵,和宗室爵位、蒙古爵位的王爵无法相比。但功臣爵位的含金量却往往要高于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因为功臣爵位是在战场上浴血拼杀或者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才能得到,另两种爵位唯一的考核标准则是投胎技术。功臣爵位可以世袭,不受“降等承袭”规则影响。此外,能获得高级功臣爵位的人往往会被朝廷委以重任,而获得宗室爵位、蒙古爵位的人则未必会被授予实职,很多都是光有爵位,没有实际职务的闲散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把爵位和官职搞混淆了,所以这里要说明一下。爵位和官职并非一回事,以曾国藩为例,他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这些都是官职,而他的爵位是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去世后,他的儿子曾纪泽承袭了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爵位,但曾纪泽当时的官职仅仅是个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

说完了清朝的几种爵位,最后再来说说不同爵位的官服(清朝官服的正式称呼为“补服”)有什么区别。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往往会看到除了皇帝本人外,一些王公大臣官服上也有各种龙的图案,难道他们也可以穿“龙袍”吗?

按照清朝官服制度,亲王官服图案为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郡王官服图案为身前身后以及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贝勒官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官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公爵、侯爵、伯爵的官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上面说的这些爵位都属于超品(比一品级别更高),他们的官服上有龙有蟒,但不能称之为龙袍,而只能算是高级别的官服(补服)。

上文中提到过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承袭了其父一等毅勇侯爵位,所以虽然他的官职只是个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但官服却是侯爵的规格,即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因此即便正一品的高官看到曾纪泽,也得尊称其为曾侯爷,而不能拿他当一个从五品的官员来对待。

镇国将军和子爵相当于一品武官,官服图案为麒麟;辅国将军和男爵相当于二品武官,官服图案为狮子;奉国将军和轻车都尉相当于三品武官,官服图案为豹;奉恩将军和骑都尉相当于四品武官,官服图案为虎;云骑尉相当于五品武官,官服图案为熊罴;恩骑尉相当于七品武官,官服图案为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