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谱》:世界首部科学版“石头记”

从古至今,石头作为素材被各种文学作品所引用、借喻,我国古代关于石头的文学著作甚多,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原名就叫《石头记》;《西游记》中主人公孙悟空也是从东胜神洲花果山上的一块灵石中迸出。

然而,对石头进行科学研究并撰文,正经说是宋朝的事儿。其中保存至今的首部科学版“石头记”,乃宋朝一位县官花若干年时间完成的……

石燕真会飞?扯淡!

南宋初年,浙江宁波县令杜绾在读北魏科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时,看到有一则关于湖南祁阳县祁山上燕子状的石头会在大雨之时竞相飞舞的记载后,顿生疑窦。“燕子固然能飞,但变成化石的石燕怎么可能会飞?”他是一个凡事都喜欢弄清楚的人,还喜欢收藏各种石头,并把它们按颜色、形状、光滑度等类别记录下来。

关于疑虑资料查找无果后,杜绾决定实地考察一番。他跋涉千山万水来到祁山山腰,看到真有一片蝙蝠样的石头贴在岩壁上,这些手掌大的东西正是《水经注》描述的石燕。杜绾想办法攀上石壁,用刀子在一些石燕上刻下记号,以便确定它们是否会飞。

可以入药的石燕。(网络图)

杜绾在壁岩下的洞穴里住了几天,下雨时发现一只飞舞的石燕也没有。后来他又去了几次,偶然的机会在岩壁底下捡到一块刻有记号的石燕。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发现此石燕原来的位置在岩壁靠外处,经日晒雨淋落地,并非书中所写雨后未及时回巢落地上了。回到县衙,他将“(石燕)寒热相击而迸落”等词句记载下来,用于后续的石类专著中。

爱石可有道?另寻!

杜绾自号云林居士,出身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名门望族,与大词人陆游同乡同宗。他的祖先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祖父系北宋庆历年间的宰相杜衍,与范仲淹等同殿为臣;父亲在京城为官,姑父苏舜钦是当时的文学家,官至集贤殿校理。

这样的家境下,生于北宋末年的杜绾自幼博闻强识,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增长见识。游历途中,他对各种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饱尝两宋更迭战乱之苦后,他盼来了南宋初期难得的安宁。陪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不但成为达官贵人的置业首选,还催生了诸如赏石藏石玩石等文人喜好的雅趣。

两宋文人爱石绝非偶然。石文化从隋唐萌芽,到宋朝时进入全盛时期。皇帝之中爱石者,以北宋徽宗为代表。1117年开始,为修万岁山(又名艮岳),他动用成千上万的人力,把外表美观的太湖石等“皆越海渡江”,运到京城汴梁,这就是劳命伤财,引发方腊、宋江等起义的“花石纲事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喜欢石头,有的甚至恋石成癖。大臣苏轼(字东坡)偏好自然形成的奇石,一边收集,一边写诗作文寄情怀思。书法家米芾(字元章)爱石、爱砚成狂,称呼家中石头为“老丈”,时称“米颠”,亦成佳话。这样的大背景下,藏石界出现了一些关于石头的文章,如米芾的《砚史》、常懋的《宣和石谱》等。

苏轼收藏的雪浪石。(网络图)

升为宁波县令的杜绾一边做官,一边也把收藏石头、撰写著作当作重要事务来对待。他通读各类关于石头的作品后,发现这些书主要是“假山清玩”,供一时之娱,不能长久流传。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另辟蹊径,从具有代表性石头的性状描述入手创作,以为后世之用。

但他很清楚,要完成这样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人云亦云、东誊西抄肯定不行,自己要做的,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该考察时一定要深入现场。于是,这才有了前文他只身前往祁山观察石燕,最终澄清误解的故事。

名著加名序?绝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考察,杜绾终于于南宋初年完成了一部两卷本的论石专著——《云林石谱》。此书约14000多字,从产地、形状、颜色、敲击声音、纹理等方面详细描述了116 种石头。作为业界公认的宋朝内容最丰富的,也是现存最早的科学版“石头记”,此书内容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各类石头、矿物进行科学性描述,而描述之中又以“色、音、硬、纹”四点最为详细。比如,书中为区别石头的硬度,首创“甚软、稍软、稍坚、不甚坚、坚”等8个精细化描述等级;为区别石头表面的粗细程度,把石头分为“粗涩枯燥、矿燥、颇粗、微粗、稍粗”等11个级别。

《云林石谱》影印本。(网络图)

此外,《云林石谱》对化石的记录极具专业性和前瞻性。书中借亲身经历指出石燕是海洋腕足动物壳体的化石,并澄清了传说中的误解。同时,他指出鱼化石的成因是“破而得之,亦多鱼形……岂非古之陂泽鱼生其中,因山颓塞岁久,土凝为石,而致然欤。”关于鱼化石的形成理论,西方科学家史泰奴于1669年才发表文章进行证实,比《云林石谱》记录晚了500多年。从这方面讲,杜绾是当之无愧的地质学家和矿物岩石学家。

鱼化石(网络图)

《云林石谱》诞生后不久,简本就传到山东曲阜大儒孔传手中。孔传是大思想家孔子的46代孙,精于易学研究,官至南宋朝廷的右朝议大夫。他发现此书科学价值极高,文笔优美,便欣然写序,并付梓印刷发行。此序以“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开篇,给石头超高定位:天地的精华,山的缩影。接着,文中引用中唐宰相李徳裕爱石等例子。李德裕工务之余喜欢并收藏石头,修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赏石会所——平泉山庄。最后阐述了石头收藏的重要意义。全篇显示出极深的文学功底。杜绾名著加上孔传名序,堪称绝配,传为藏石界的佳话。

佳作传四方?自然!

孔传加序版《云林石谱》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重视,先后收入《夷门广牍》、《知不足斋集》、《学津讨原》、《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等书中。自清朝乾隆帝之后,浙江绍兴的地方志均录有《云林石谱》的部分内容。清朝官修《四库全书》,编撰人员认为“即益于承前,更泽于启后”,将它收入全书的《子部·谱录类》,其它石谱“悉削而不载”。这可谓对《云林石谱》最高的认可。此外,《云林石谱》受到宋朝之后赏石界专家的重视,其中较著名的是明代科学家林有麟。他以《云林石谱》为基础,首创绘本谱录《素园石谱》,传之后世。

《素园石谱》封面及影印本。(网络图)

石头研究是没有国界的,由此《云林石谱》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近代作家薛爱华对此书作过专题研究和译注,并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把它详尽地介绍到西方,而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赏石界、地质界等至今把《云林石谱》奉为经典。最让人自豪的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三次提到《云林石谱》,其中一次讲道:“(宋朝)出现了一整套专讲石类和矿物的书籍,到今天其中有些已残缺不全,但杜绾的《云林石谱》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了……(此书)体现着一种欧洲著作中所缺的观察和分析的精神。”想必,这句话也是当年另辟蹊径写成世界首部“石头记”的杜绾最想听到的。

作者:魏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