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库叔刊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很多中国孩子体质弱的触目惊心?》,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共鸣。文章指出:骨生长质量差、力量耐力不足、肥胖近视高发……中国青少年目前的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今天,库叔再分享一篇关于青少年肥胖的文章,文章提到: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7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情况在变得更糟:尽管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然而中国和印度的肥胖儿童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
目前,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依然为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但未来,现在的肥胖儿童长大成人,中国的肥胖成年人数量很可能跃居首位。
肥胖全面侵袭虽还需时日,但总是躲不过去的,它将最终演化为一波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
少年强则中国强,没有强健体魄何谈少年强?多管齐下增强孩子体质、“野蛮其体魄”已经刻不容缓!
2018年10月9日傍晚,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黄庄路口的一家快餐店里,挤满了中小学生。有些孩子是成群结伴而来,有些则是家长陪同。附近有数所中小学校,以及众多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培训机构,带火了周边的快餐店生意。
10岁的元宝,身高146厘米,体重却将近60公斤。他是这里的常客。每逢周二和周日,家长要带他在附近上英语班,上课时间恰好临近饭点,他会游说父母吃快餐,汉堡、薯条、炸鸡、可乐是他的最爱。
在快餐店进食,很难逃脱不健康的食物,而不健康饮食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像元宝这样的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已成为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度。
政府层面对儿童的肥胖问题已有警惕。9月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肥胖问题被重点提及。中国肥胖人口数量已紧紧追赶美国,未来可能拥有最大数量的超重国民。这方面的领先,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巨大的麻烦——最直接的就是对国民健康的“侵蚀”,以及由此带来的慢性病和巨额医疗花费。
(研究表明,中国已成为肥胖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度。图/视觉中国)
1
小胖墩儿越来越多
元宝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隔辈人比较宠溺孩子,在吃上尤其如此,生怕孩子亏营养,且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认为胖孩子壮实健康。
这一观念在生活中多有“植入”,年画里怀抱大鲤鱼的胖宝宝;曾经的流行歌曲中也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因此,在中国,孩子们的肥胖问题远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在上述卫健委新闻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孩子们的平均身高增长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下降了。但是,由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也在明显增加。
多源头的数据都展示了不乐观的趋势。
2010年-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检测显示,中国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是6.4%,两项加起来有16%。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而且跟几十年前比,明显上升。
国内多个单位专家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下称《报告》)指出,1985年-2014年,中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
“如果任其发展的话,确实要达到这个水平。”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是上述《报告》的主编,他告诉《财经》记者,这还是根据2014年以前近30年的数据进行预测的结果,最新的发展趋势可能更加严峻。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7年6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情况在变得更糟:尽管青少年肥胖率最高的是美国,接近13%,然而中国和印度的肥胖儿童数量最多,分别达到1530万人和1440万人。
目前,肥胖成年人数量最多的依然为美国和中国,分别达到7940万人和5730万人。但未来,现在的肥胖儿童长大成人,中国的肥胖成年人数量很可能跃居首位。
引起肥胖因素相当复杂。根本上,肥胖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集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人类在儿童时期,脂肪细胞的数目就基本不变了,肥胖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变大引起的——因摄取的食物过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将其撑大,人就变胖了。
有人天生新陈代谢效率低,摄入的能量消耗速率慢,不容易挨饿。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不饱饭的,这样的人就具有生存优势,特别是碰到饥荒时,也更容易活下来。如此一来,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就容易遗传下来。但在富足社会,这类人的优势变成了累赘,他们更容易长胖。
中国正在上演着这一剧变。多年来食品的短缺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饮食的丰足。而且,中国的营养消费在向高脂肪、高糖、高盐和低膳食纤维饮食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疾病控制组协调员施楠博士告诉《财经》记者,不健康的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廉价、容易获得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费,推动了肥胖和超重的增加。
在中国,有46%的儿童经常食用含糖饮料,超过八成的11岁-17岁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运动。
除了上述原因,澳大利亚悉尼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温利明认为,中国婴幼儿母乳喂养方式被配方奶粉所取代,会导致婴幼儿肥胖流行率的抬升。
施楠博士认为,超重和肥胖的惊人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可能笼罩着孩子们的未来。
2
缓慢逼近的灾难
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是个全球性问题。前任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将这一问题形容为“一场缓慢逼近的灾难”。
在过去40年中,全世界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年龄在5岁至19岁)的数量增加了10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WHO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2年,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将超过体重不足的儿童。
施楠警告称,当前的儿童们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代视超重为常态的人,将对人类健康和卫生服务产生巨大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一旦陷进超重或肥胖状况,往往是恶性循环的开始。由于肥胖,元宝不仅体质下降,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变差,运动不足,胃口又大,体重很难控制。
超重肥胖不仅危害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其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儿童血压、血糖、血脂的升高,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的成长。而且这也会拖累他们成年以后的健康,导致更高的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证据表明,三分之一的超重青少年会在成年以后发生肥胖,三分之二的肥胖青少年在成年以后依然肥胖。
有些研究认为,这一代超重的孩子可能会比他们的父母寿命短。
肥胖症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对糖尿病影响最强烈。而最令人担忧的糖尿病消息是,中国已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
2013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份中国科研人员的报告,根据一项大型全国调查的结果,作者估计中国有1.14亿成年人患糖尿病,在中国成人人口中的流行率接近12%。受访者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了解其病情,四分之一的人接受了治疗。
这一调查最令人震惊的结果是,估计中国全体成人人口,近一半处于糖尿病前期,相当于另有4.93亿人面临这种致人衰弱的疾病连同其种种费用昂贵的并发症的风险。
温利明的担心是,肥胖导致的医疗保健负担。目前美国与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高达2097亿美元,占美国所有年度医疗保健支出的20%以上; 估计肥胖的间接成本每年高达660亿美元。如此一来,每年因肥胖问题产生的总体医疗费用可能超过2750亿美元。
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被视为糖尿病危机的“震中”。相对于较发达国家,这里的患者发病更早,病情更重,死亡也更快。
一些研究显示,中国人要比欧洲人大约早10年患糖尿病,甚至体重稍稍增加,就会抱病在身。这很可能跟中国人的基因相关,身体在妊娠期和儿童早期即已“编程”,可以靠低能量摄入存活,而能量摄入甚至略有增加,就会面临代谢问题。
糖尿病及其费用昂贵的并发症,包括失明、截肢和透析,可给卫生预算和家庭财务带来非同小可的长期负担。如果听任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像糖尿病一类费用昂贵的疾病将会吞噬中国经济发展的收益。
大麻烦正在形成中。它的到来还需要时日,但总是躲不过去的,它将最终演化为一波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
3
甩掉肥胖何其难
儿童肥胖带来如此大困扰,减肥的原理其实却简单,要么减少能量摄入,要么增加能量消耗,要么把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把健康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然而,知易行难,减肥成功的人深知其中苦楚,而且一旦放松,肥胖很容易卷土重来。孩子超重肥胖以后,再想恢复到正常的体重困难更大,需要孩子、家长、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各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不能用饥饿疗法来控制,以防造成营养不良等后果。为控制体重,儿童应选择能量含量略低、蛋白质等营养素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多吃粗加工或者富含膳食纤维的粮食和蔬菜;放慢进食速度;在没有饥饿感的情况下,少吃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肥肉和冰淇淋等;喝白开水,不喝或者少喝含糖的饮料。
不难发现,这些建议几乎都违背了孩子们的天然喜好,孩子减肥的难度也就大增。
个体减肥难,国家整体的减肥行动就更难上加难。WHO成员国有一个全球肥胖控制目标,到2025年,将肥胖流行率的提升保持在2010年的水平上。
这一目标不算高,只求当下糟糕的局面不致愈演愈烈。即使如此,能否完成目标仍充满不确定性。2016年《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预测,如果2000年后的趋势持续下去,达到这一目标的概率“几乎为零”。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任一年龄组中扭转肥胖流行趋势。只有高收入国家的肥胖率趋于稳定,但仍然高得令人不可接受。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儿童肥胖率的差距因家庭贫富状况而扩大。当富家孩子瘦下来时,穷人的孩子却越来越胖。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坎伯威尔格林(Camberwell Green)和杜尔威奇村(Dulwich Village)都位于伦敦以南,相距仅数英里,但两地的孩子肥胖情况相差很大,坎伯威尔有一半的10岁和11岁的孩子超重或肥胖,是英国孩子肥胖流行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杜尔威奇村的同一数据则只有五分之一,是该国最低水平之一。两个近邻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研究者发现,是因为后者的家庭平均收入是前者的两倍。
贫富差距带来的变化是多元的。首先,富裕人家的孩子和受过良好教育者有更好的自律,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做健康的饮食,很多人住在绿地附近或加入体育俱乐部;而贫家子弟则更容易被垃圾食品广告所诱惑,他们的父母整天为付房租和日常费用而焦虑,不太可能想到要做一顿健康的晚餐。
与此同时,健康饮食的成本更高,蔬菜和未加工的肉类,要比汉堡和比萨等不健康餐食贵。
如此看来,要想解决肥胖问题,也要解决不平等问题。这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发达国家的肥胖率趋于平稳了,这主要归功于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视和健康促进干预的投入,它们的经验可以借鉴。温利明对《财经》记者分析,前三项节约成本的干预措施是对不健康食品和饮料征税;减少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和饮料的广告;修改营养标签,以便更好地描述可以适量食用的食物。
近些年,中国政府有不少文件都提到控制儿童肥胖问题,较新的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将控制学生肥胖率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但相关文件都缺乏切实可行的、能落地的举措。马冠生常年跟踪研究中国的儿童肥胖问题,他认为,现在儿童肥胖防控方面的科研和适宜技术手段都具备,但从国家层面尚未对儿童肥胖问题采取真正的行动。
他主持的一个“快乐课间十分钟”的课题,在全国进行了包括几十所学校在内的多中心研究,让孩子参与创作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因地制宜,既可以在操场上开展,也可以在教室中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一个十分钟平均消耗32千卡的能量,上午做一次、下午做一次,长期下去,健康效应就出来了。
但项目结束后,由于没有像眼保健操那样推进,当初参与项目的部分学校都没坚持下来。
马冠生认为,“不能再等了”。肥胖防控工作应该前移至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
儿童肥胖在公共卫生层面的防控很难一蹴而就,但作为儿童及其家人,可以起而行之。施楠建议,“肥胖是可以预防的,特别是在儿童时期,越早开始提倡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效果就越好。”
延伸阅读:
越穷的人越胖吗?美国的今天不要成为中国的明天
很多人一直都很疑惑,都是发达国家,欧洲人虽然也有胖子,但胖到美国这样厉害的人就少见了。
为什么美国的胖子这么多,胖的这么夸张。而且感觉都还是穷人?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文 | 肥肥猫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肥肥猫的小酒馆”(ID:ckxxwx),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美国人肥胖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概括:越穷的人,越吃得起糖,越吃不起(优质的)肉。而食品工业和利益集团,迎合并加剧了这种趋势。
不得不说,肥胖并不是所谓的营养过剩,或者是营养过剩被国人曲解了,肥胖病不是富裕的表象,而是收入水平有限和社会地位有限的被动结果。
今天,美国穷人的饮食被高糖,高碳水包围。高比例蛋白的饮食仍然只是中产以上才能负担的起。
图片来源于pixabay
美国人不是吃不起肉,是吃不起优质肉。
超市大部分蛋和肉类是工业化大规模养殖产品,动物从一出生就见不到太阳,饲料含大量激素,定期注射抗生素防止传染病等等。
更不要提广受穷人喜欢的肠类,便宜的都是用下脚料碎肉加工而成。还有培根这类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有多种致癌成分。这种肉脂肪比例很大,优质蛋白不见得有多少,反而健康问题一大把。
生态农业养殖的,优质的有机肉价格是工厂肉的三倍不止,穷人负担不起也没那个意识去吃。
所以爱吃快餐的穷人需要用比以十年前更多的支出才能吃到原先等量的动物蛋白。
而美国人的收入没怎么涨,所以快餐店是不敢轻易涨价的,为了防止增加的原材料价格伤害毛利率。
经营者只能用更少的肉类,更多的劣等肉(碎肉绞肉)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来降低每餐的成本。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两大巨头汉堡里的肉都比10年前减少了。
2
食品工业是怎么把穷人吹胖的?
穷人的消费行为和小孩子很像,他们关注的并不是每一块钱能买到多少营养,而是能买到多少多巴胺。
餐饮业于是很快发现了一个作弊的捷径—— 大幅提高糖类使用,可以有效增加单位价格的满足感。
富人往往不需要从食物获得快感,他们有的是其他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差食物这一点,而且他们不介意花费几倍的金钱从健康的食物中获取同样的快感。
穷人当然知道垃圾食物有害健康,不是他们不自控,而是他们不想控制。
食物是他们最主要的多巴胺来源,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这个的话,就算健康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伴食饮料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快餐本身,美国穷人不仅开始习惯了吃饭必须喝东西,而且每杯东西的体积也在越来越大。在美国点一份快餐,那个可乐杯子大的简直吓尿,有小腿粗细。
饮料迅速成为美国饮食结构中最大的糖来源。
液态的糖吸收最快,因此最容易被转化为脂肪。高糖饮食,尤其是大量含糖的饮料,是普遍肥胖的罪魁祸首。
除了正餐,美国人在其他地方的糖类涉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是惊人的。
看到他们可以拿着一个大勺子吃巧克力酱,或者直接从冰箱里抱着一罐花生酱吃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都很惊讶(我们都只是抹一点在面包上吃的)!抱着罐子吃酱,可以想象血糖spike的速率有多惊人。
美国人上课可以吃零食。
每天大部分人都会带巧克力或谷物棒,饼干点心,薯片。一旦有人吃了,看的人也会忍不住,所以引诱了更多的人带零食。一切你能想到的活动,总会有一个小摊卖零食,主要以糖果类,膨化食品类为主。一般还会在散会后专门在餐厅里提供甜点(曲奇,布朗尼,小蛋糕,汽水果汁)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大多数学校食堂食物并不健康。
据纪录片Fed Up里的数据,50%的公立学校和快餐公司有建立联系。
公立校没有什么钱,自己食堂买机器买材料找人做菜划不来,所以就跟那些大公司签合同,直接购买他们的加工好的食物,只要加热弄熟就好,比如披萨(芝士高脂肪)甚至麦当劳的汉堡薯条。有的还提供可乐橙汁冰淇淋。
穷人有吃的就不错了,这有限的钱买来的吃的,当然要让自己“更满足”才行。
高糖的汉堡和碳水化合物恰恰相对便宜又“更好吃”。这些多余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有较高的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值,会产生快速血糖波动而导致更高的肥胖率。
这就是美国最近10年来肥胖问题恶化的根源。
3
罪魁祸首的糖类
人体内的脂肪大部分来源于摄入的糖,只有极少量来自摄入的脂肪。
吃脂肪长脂肪,那个是朴素的哲学思想,但是并不是实际情况。事实是,脂肪属于大分子,无法经过肠壁,必需经过消化,变成脂肪酸、甘油三脂之类的相对小的分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吸收后也是大部分被用掉了,并不会再次变成脂肪,因为血糖变成脂肪要容易的多的多。
一个历史上被验证过的例子就是欧洲殖民者。
欧洲人到北美之前,北美印第安人,因为没用可以驯化的农作物,以鱼类及猎杀野牛为主要食物,一直没有肥胖问题。欧洲人到北美之后,印第安人开始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肉类大大减少,结果开始出现肥胖。
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也有类似的情况,以鲸、海豹(高动物脂肪食品)为主食的时代,没有三高,没有肥胖;等开始大量的吃小麦玉米,很少吃鲸、海豹以后,开始大量出现肥胖三高。
合成蛋白质比合成糖类消耗的能量多的多,富人可以让动物帮忙合成,蛋白质需求只能自己体内转化了。
短时间内大量热量堆积与血糖短时波动才是肥胖的原因,吃肉反而会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大量精制高碳水与不均衡的饮食才是增肥利器。
而新鲜的切块肉,在纽约也要八九刀一磅,跟花十几刀吃一顿肉比起来,经济窘迫的人更多会选择牛肉饼,肉肠这些十几刀能买一大包家庭装的。
图片来源于pixabay
这些加工产品中含有大量淀粉,油脂,色素添加剂,优质蛋白真的没有多少。
你随便找一本高档餐馆的菜谱,其实就已经能够管中窥豹一二了。
而肉类价格的上升对有钱人的影响要小的多。Gluten-free的食物被视为大有可为的市场。
健康的饮食不但因为肉比碳水化合物更贵,还因为更远(麦当劳处处可见,买到好的食材需要开车烧油跑好远)、更废时间(烹饪更麻烦),甚至里面还隐含着更宽松的用餐时间、离工作地更近住所等等。
所以,一个工资低、住的远、时间紧、无多余精力的穷人是没办法吃的健康的,只能听天由命,赶上体质好,就瘦,赶上体质差,就胖成球了。
有钱人可以跑到小型的、食材来源本地化的有机餐馆,用藜麦和苋菜这类营养谷物替代小麦粉,吃一些用低火耐心烹调出来的洋葱、大蒜、新鲜研磨的干墨西哥辣椒和西红柿做成的炖菜,配上优质的牛排。
其肥胖率要远远低于一天吃5个汉堡的穷人。
而没有悠闲长间隔休息时间的穷人,只能在工作间歇奔波进食。进食速度快的暴饮暴食在美国穷人群体中司空见惯。而吃进去的这些大量热量,非体力劳动是不会那么快消耗掉的。
真是越穷越胖,越胖越穷。
文 | 贺涛
本文转载自“财经杂志”标题为《肥胖儿童居首,中国未来不可承受之重》,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