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迟暮
15世纪初,昔日横跨欧亚非三洲的拜占庭帝国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不大的地区,还有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块领地。
即使在都城,郊区的大半也已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城北邻近海岸金角湾的佩拉(又称加拉塔)被热那亚人统治。君士坦丁堡过去有上百万居民,这时已不足十万。
1448年,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去世,他的儿子45岁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继位。君士坦丁在皇子中年龄最长,也最有才干,他曾在伯罗奔尼撒抵抗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因而继位时得到了皇太后的力挺。
3年之后,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因中风去世,19岁的穆罕默德二世成为新苏丹。他的两个哥哥已去世,他是最合适的继承人。继位后他立即命令人去后宫,把他同父异母的幼弟溺死在浴缸。
新苏丹当年就开始着手封锁君士坦丁堡,召集了大批工匠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建造要塞。这座叫鲁梅里堡的要塞位于君士坦丁堡北面,要塞中安放了重炮,炮口对准海峡的最窄处,规定过往船只经过时要停船交税。
后来有一艘威尼斯的商船因拒绝检查被击沉,船长在被俘后遭木棍刺穿示众。这座要塞的别称“割喉堡”名如其实,目的就是要阻断拜占庭与黑海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
穆罕默德二世一直在考虑如何征服君士坦丁堡。而他宫廷中的老臣首相哈里尔是主和的,反对同拜占庭动武,认为围攻坚城代价会很沉重。有人认为哈里尔是一定是收了拜占庭人的贿赂。大多数将领都是主战派。
有一天凌晨,苏丹紧急召见首相。老首相心惊胆战,想要讨好主人,带了满盘的金币献上。穆罕默德二世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哈里尔说按照惯例,臣仆面见主公不能空手而来。年轻的苏丹将金币放在一边,说道:“我不要你的礼物。我只要一件东西,这就是君士坦丁堡。”
1453年初,穆罕默德二世召集属下庞大的陆海军出征,陆军超过10万人,海军有上百艘舰船。土耳其军队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炮兵的发展。
前一年,有个叫乌尔班的匈牙利工匠来到君士坦丁堡,自荐他可以帮皇帝造火炮,但君士坦丁十一世没钱,雇不起他。于是乌尔班改换门庭,去找土耳其苏丹,立即得到重用,获得高薪和技术支持。
他先用3个月造了一门重炮,被置于鲁梅里要塞,发挥了作用。苏丹又要求他造一门两倍大的重炮。1453年1月,这尊庞然大物铸成,据说出动了700人和30头牛才运得动。
看到在马尔马拉海驶来了庞大的奥斯曼舰队,又见到向城墙缓缓开进的大炮,君士坦丁堡的居民不寒而栗。面对威胁,他们准备城防,加固城墙,清理护城壕。
拜占庭皇帝派人向附近欧洲国家求援,结果令人失望,唯有教皇雇了3艘热那亚船,送来几百名雇佣兵。居住在佩拉的热那亚人宣称保持中立。
让人欣慰的是,城里的威尼斯人表示会竭尽全力帮助守城,也有些热那亚人自发地赶来。1453年1月29日,拜占庭人迎来了热那亚名将朱斯提尼亚尼,他带来7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都是他自掏腰包花钱雇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许诺,打败土耳其人后要送给他一个岛作为酬劳。守城的兵员不到8000人,与之对垒的奥斯曼大军超过10万,双方力量十分悬殊。
城门紧锁
君士坦丁堡城区两面有大海保护,一面是陆地。城墙高大,塔楼众多,墙外还有壕沟,被认为是中世纪最坚固的防御体系。
4月2日,敌军出现在城外,守军主动逆袭,造成敌人不少伤亡,但土耳其人越聚越多,拜占庭军队不得不退进城,君士坦丁十一世下令紧锁城门,摧毁城门口的吊桥,在金角湾拉上铁链封锁港口。
君士坦丁堡城区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半岛,两面有大海保护,一面是陆地。对着陆地的城墙全长约4英里,分为内墙和外墙,墙体高大,建有许多塔楼,墙外有壕沟,被认为是中世纪最坚固的防御体系。面对大海的只有一道海墙,因有地利之势防守比较薄弱。
奥斯曼帝国的木制攻城塔
土耳其苏丹率领主力驻扎在城外面对陆墙正中的地方(“中城墙”),配备了最强的大炮,包括“乌尔班大炮”。按照习俗,土耳其人派出使节劝降,声称只要交出城池就能保证居民安全,遭到拒绝。
4月6日,围攻开始,先是炮击,多处地段的城墙被毁,城里人连忙用木料、泥土修补,还堆上装满土的木桶,以减缓石弹的冲击力。
4月18日,苏丹下令对“中城墙”发动攻击。土耳其步兵向用梁木刚修补好的栅栏冲去,放火烧木栅,用长钩挑木桶,还带了云梯想要爬上高耸的城墙。在朱斯提尼亚尼指挥下,坚守在城墙上的拜占庭人和意大利人齐心协力,打退了土耳其人的进攻。
4月20日,在靠近城墙的马尔马拉海爆发了一场海战。前几天,教皇雇的3艘热那亚船与拜占庭派出采购粮食的一艘船在海峡口相遇。这4艘船会合,驶进了海峡,被土耳其人发现。
穆罕默德二世得到报告飞身上马,来到土耳其舰队的驻地坐镇指挥。他命令必须俘获或是击沉这些船,否则舰队司令巴尔托古鲁要提头来见。巴尔托古鲁率领几十艘划桨战船去追捕这四艘船。
土耳其舰队赶上去试图拦截,因为划桨战船比对方船的吨位小,交战占不了优势,拦截不住。就在这四艘风帆船快到目的地时,风突然停息,船帆无力地垂下。巴尔托古鲁抓住这一良机,指挥舰队围上去,双方开始混战。
土耳其船受到长桨拖累,各船的桨常纠缠碰撞,同时又受到敌人大船居高临下的攻击,作战不很顺利,但土耳其人前仆后继,死战不退。在岸边观战的苏丹坐不住了,骑马跃入海滩,仿佛要想亲自投入战斗。
到黄昏时,这四艘船已独木难支,船身弹痕累累,看来难逃厄运,就在这时突然起风,船帆再次鼓起,它们从围困中冲出,得到接应安全驶入金角湾。穆罕默德二世龙颜大怒,第二天传唤巴尔托古鲁,要将他斩首,部下为他求情,证明他作战勇敢,这才保住性命,被免职后遭杖责,后来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余生。
这次失败促使苏丹考虑如何才能控制被铁链封锁的金角湾。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高招:通过陆路运送船只,将战船送入金角湾。土耳其人先在陆地开出一条路,铺上木制的滑轨和托架,再在滑轨上涂抹油脂。
4月22日早晨,一支奇怪的船队出发了,圆木被捆绑在海上船只的底部,然后用牛拖拽圆木滑轮拉船上岸,顺着滑轨前行。桨手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有节奏地在空中划动长桨,风帆升起,如同舰队正游弋在海上,先后有70艘战船就这样鱼贯从陆地入海。
拜占庭人发现了这一异动,城里的重要人物立即聚会,商量如何对付这些战船。起先提出的应对方案看来都不可行。这时,一个叫科科的船长毛遂自荐,愿意发动一场夜袭火攻敌船,得到了赞同。
科科的方案是以两艘运输船为前锋,在船舷两侧捆绑羊毛、棉花抵御炮弹。两艘战船居后作为护卫,而隐藏在船队中的两艘划桨船潜入土耳其舰队,发动火攻。
不幸的是不知怎么佩拉的热那亚人知道了这一消息,要求加入偷袭,热那亚人要做准备,故而偷袭延期到28日。夜长梦多,有人把消息透露给了土耳其人。
28日天亮前,偷袭船队出发。这时佩拉的高塔上升起了一团火焰,似乎是有人在发信号。在就要靠近敌船时,土耳其人的岸炮开火,科科的旗舰被击中后迅速下沉。土耳其舰队也主动出击,偷袭船队损失惨重,有40个水手泅水逃生,被土耳其人俘虏。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把俘虏全部钉死在尖木桩上示众。有目击者描述了施刑的可怕场景:“一根削尖的长木桩被插入此人的肛门;刽子手用双手举着一支大木槌,使出全身力气向下锤击,木桩被钉入人体。”拜占庭人施以报复,将260名奥斯曼俘虏带上城墙,当着敌人的面吊死。
围城受挫
君士坦丁十一世知道,放弃了都城他将一无所依。
占据优势的穆罕默德二世似乎并不急于攻城,他下令不停地炮击,以骚扰和削弱守军。这时城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供应短缺,要靠政府来分配所剩不多的粮食。
君士坦丁十一世派出一艘船,船员化装成土耳其人,悄悄穿过海峡,进入爱琴海,去寻求援助。还有一条出路是求和,但土耳其人的条件依然严苛,无法接受。有人建议皇帝离开都城,到别处去东山再起。不过他知道,君士坦丁堡有坚固的城墙,放弃了都城他将一无所依。
土耳其苏丹又想出一个破城的办法,挖地道进城。有几个士兵以前在塞尔维亚的银矿做过工,擅长挖掘,就由他们组织坑道兵。
守军对付地道的对策是细心寻找敌人挖地道的迹象,在地面隔一段距离放一桶水,观察水面,如果出现水波,说明地下有震动,以此确定敌人地道的位置,然后挖地道贯通他们的地道,将其坑道里的支架烧掉,致使地道倒塌,或者向地道里放火、熏烟、灌水,弄得里面的人无法生存。地道之计不成,苏丹又生一计。
5月18日清晨,在“中城墙”的守军面前出现了一座木制攻城塔。它的底部装有车轮,外面蒙上牛皮,里面有楼梯,通往顶层平台。攻城塔与城墙一般高,顶层安放攻城梯,一接近城墙就可搭上墙顶。守军在城墙上准备了成桶的炸药,点燃引信后推向攻城塔,接二连三发生爆炸,攻城塔开裂,里面的人从高处坠落,这一招也彻底失败。
5月23日,20天前派出去寻找援军的那艘船回来了,带来的是坏消息,找不到任何援军的踪迹。在路上船长曾征求大家意见,应该何去何从。有人认为君士坦丁堡可能已陷落,贸然返回是羊落虎口,但其他人说回去报信是他们的职责。君士坦丁皇帝听了这番话热泪盈眶,感谢船员的忠诚。
这时土耳其人的大营中也滋生着失败主义的情绪。围城已有7周,进展依然缓慢,援军说不定很快就会到达。25日,穆罕默德二世在大帐召开御前会议,首相哈利尔要求停止围城,最好提出对方能够接受的条件,体面地撤军。
主战的扎加诺斯帕夏坚决反对,他认为欧洲现在是一盘散沙,难以联合起来。其他将领纷纷赞同他的看法。苏丹精神大振,决定继续围城。
27日,苏丹骑马检阅军队,当众宣布即将发起总攻,城破后可自由劫掠3天。这天夜里,土耳其的营地灯火通明,大批人潮水般涌去填平护城壕。他们士气高昂,时而歌唱,时而高呼。
城里的人目睹此情此景,不禁双膝跪地,低声祈祷。突然土耳其人停了下来,一切归于平静。整整一天,城墙外一片异样的沉寂,甚至大炮也暂停了轰击。城里有人猜测这是土耳其人撤退的迹象,实际他们是在为最后的总攻养足精神。
5月28日,城墙上的守军正忙于修复工事,市民们扛着圣物走过大街小巷,高唱赞美诗,恳求上帝的怜悯。皇帝也在游行队伍中,游行结束后他召集显贵开会,告诉大家,敌人的总攻即将开始,本国臣民要为自己的信仰、国家、家庭和君主牺牲;而对来援助的意大利人,他感谢他们的巨大贡献。
名城末日
1453年5月29日的夜晚降临,黑影遮蔽了索菲亚大教堂墙上的马赛克像,拜占庭帝国就这样消失,永远地消失了。
5月29日凌晨一时半,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总攻。整条战线的土耳其军杀声震天,在军号、战鼓、横笛伴奏下,如潮水般发起攻势。守军以逸待劳,静静等候。
1453年,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队从凯尔卡门涌了进去
教堂的钟声敲响,每个人都知道激战即将开始。能战斗的男子都回到岗位,妇女修缮城防,为士兵送水,老人和儿童去教堂祈祷。
苏丹这次采取了新战术,他计划在出动精锐前先消耗敌人。因而,他先派遣非正规军上阵。这支几万人的杂牌军由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组成,大部分人自备武器。
苏丹深知其秉性,在他们的后面安排了装备皮鞭和锤矛的督战队,督战队的后面还有精锐的近卫军。如果他们的退却超越了督战队控制,近卫军士兵就会用弯刀将之就地正法。杂牌军发起了全线攻击,遭到墙上投石的大量杀伤。有部分人攀爬城墙,到了墙头还是被守军砍到。经过两小时苦战,苏丹将他们召回,但用来削弱守军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不让守军有喘息之机,苏丹又派出了由土耳其人组成的安纳托尼亚军团。这次是重点进攻,围攻“中城墙”的栅栏。这个军团的装备好,纪律严明。在狂暴的军乐声中,他们冲向栅栏,踩着彼此的肩膀搭起攻城梯,试图在城头杀出一条血路。
安纳托尼亚军团人数多,在狭小的战线反而受拖累。守军飞石如雨,还向下倒滚烫的沥青,不断推翻云梯,与敌军展开白刃战。天还没亮,第二次进攻开始,这时一发巨炮的重磅炮弹准确命中栅栏,击垮了一大片。
空气中扬起漫天尘土,火药造成的黑烟迷糊了守军的视线。趁这个机会,一支300人的军团士兵冲向缺口,高呼口号。在亲临战场的皇帝指挥下,守军包围了这些人并歼其大部,剩下的人不得不退回。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守军又开始修复栅栏。
穆罕默德二世对安纳托尼亚军团的失利暴怒不已,他只有最后的王牌5000人的近卫军可以依靠,不能让敌人修好栅栏,于是向近卫军下达攻击令。近卫军确实名不虚传,他们的阵列井然有序,“发出响亮而恐怖的呐喊”。
穆罕默德二世亲自来到护城壕后督战,对从身边经过的亲兵高声鼓励。近卫军发起了波状攻击,骁勇顽强的士兵涌向栅栏,扯下悬挂的木桶,劈开加固的木梁,迅速安放云梯。他们前仆后继,无所畏惧,攻击一波又一波。
守军已筋疲力尽,在4个多小时里他们一直在搏杀。殊死的战斗进入了白刃战,但近卫军仍没有什么进展。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一处城墙的拐角有一扇小门,为了方便出击,临时打开让城里的士兵通行。
可是战斗回来的士兵忘了关门,有些土耳其人发现后就冲了进来。守军发现后立即夺回小门,但已有50个土耳其人进了城。本来他们是可以很快被消灭的,但这时又发生一件突如其来的事。
天快亮时,一颗近距离射出的手铳子弹击中了朱斯提尼亚尼,穿透了胸甲。由于流血不止,他恳求部下带他离开战场。他的部下去找皇帝,要内城墙门的钥匙。皇帝连忙赶到朱斯提尼亚尼身边,请求他不要离开。
朱斯提尼亚尼坚持要走,门打开后,他被送到停在码头的热那亚人的船上。朱斯提尼亚尼属下的热那亚士兵看到主将撤离,认为土耳其人已经突破城墙,也跟着离开,只剩下皇帝和拜占庭人孤军奋战。
这一阵混乱被站在城外的苏丹发现,他下令近卫军冲锋,又让一个名叫哈桑的大力士上阵。哈桑带着30个人在残破的栅栏中劈开一条血路,向前猛冲。
哈桑很快就被投石击中倒地阵亡,但一些近卫军士兵占住了突破口,并不断得到增援。守军坚持抗击,但敌人的庞大数量迫使他们退往内墙。内墙前有一道沟渠,匆忙的退却使他们困于深沟,遭到土耳其军居高临下的射击。
前面所说从小门进城的土耳其人趁乱在城楼升起一面土耳其国旗,其他土耳其士兵看到自己一方的旗子,士气大增,源源不断涌入,城防崩溃。
拜占庭皇帝知道他的帝国已经覆灭,带着少数随从向城破处冲去,其结局不明。有人发现一具尸体的袜子上有皇室的双头鹰标记,认定此人就是君士坦丁十一世,但一直受到质疑。
士兵在城里大肆劫掠,搜寻战利品,变卖俘虏为奴。等到下午,在屠杀和劫掠得到控制后,穆罕默德二世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
1453年5月29日的夜晚降临,黑影遮蔽了索菲亚大教堂墙上的马赛克像,拜占庭帝国就这样消失,永远地消失了。
负伤的朱斯提尼亚尼后来乘船逃了出去,但在到达希俄斯岛后不久就伤重不治而亡。奥斯曼帝国的老首相哈里尔两个月后被逮捕,不久被处死,作为对他反对攻打君士坦丁堡的惩罚。
(作者:陈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