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买房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公摊面积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购房者要支付包括楼梯间、变电室、管道井、大堂等整栋楼共有的面积,于是,奇葩的事儿就出现了:消费者支付了100平方米的费用,实际套内的面积仅有70-80多平方米,而且,只有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出现过公摊面积的概念,但因迫于舆论压力,中国香港已经取消该制度,中国大陆却一直坚守公摊制度,加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又比较乱,导致公摊比例节节攀升,有些楼盘的公摊面积比例甚至超过了50%,总的来说,中国房地产的管理者认为公摊面积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即使面对压力,他们不仅不会妥协,还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整理、试验来创造出一种标尺性制度,只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谁来保护老百姓的权益?
我们不得不说,管理者是聪明的,是擅长避重就轻的,他们会在电话费用、个税改革上挖空心思,做足文章,显得自己非常有作为,比如让中国三大运营商狗咬狗,服务上,话费降下来了,现在,笔者已经感觉不到每个月通信话费的存在了,但这些都不是核心领域,对百姓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依旧是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费用,显然,这些领域的改革总显得不够诚意,单就一个公摊面积还要讨论十年:它究竟是进步还是权益侵害呢!
唯进步论,公摊面积是一种先进的商品制度?
公摊面积最早起源于香港,这是一个商业发达又神奇的地方。最早的时候,香港的房子是整栋出售的,这意味着,只有非常有钱的富豪才能买得起房子,毕竟,老百姓真地没有办法一口气吞下整栋楼,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婆和孩子,后来,开发商为了降低购房门槛,把整栋楼、整层楼拆分成一间间的小公寓,如此做法确实加速了房子的销售,但问题在于,楼梯间、管井、大堂这些区域应该归谁所有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香港的开发商就把公用的面积核算清楚,把总价算出来,再由公寓的所有者按比例支付,而在新楼盘的销售中,则提前把“公共面积使用契约”制定好,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公摊面积制度。
其实,公摊面积的出现是为了要解决问题,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它应该是一种商品制度上的进步,即便从商业逻辑的角度讲,消费者也应该对公共面积负有责任,毕竟,楼梯间、管道井,还有类似大堂之类的区域,也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的,而且公摊面积的存在,对于开发商也是一种约束。如果没有明确规定的公摊面积,或者说公摊面积都是免费使用的,开发商在设计layout时,就会努力地把“免费面积”缩小,把付费的面积扩大,不知道,某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会设计出怎样的楼房呢,比如楼道窄窄的,稍微胖点的人都会卡在里面,而大堂大厅这些公用面积干脆全部取消,让整栋楼畸形不堪,犹如飘在空中的小型格子监狱,事实上,只消看一眼城中村的青年公寓就知道了,没有楼道,简直是一个个的小被窝,即便是在城市中的一些正规小区,大开发商楼盘,也会出现楼间距太小,小区绿化面积低的问题,可以说,这些都是开发商的厚此薄彼,毕竟,楼层面积可以收费,但小区绿化是免费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免费面积,有的专家甚至提出:彻底推倒小区的院墙,也就是说,建在马路中间,美其名曰:加强沟通,迎接自由开放式小区时代。
人性总是贪婪和自私的,房地产开发商更是把如此人性弱点发挥到了极点,只能通过建制清醒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之,当然,更规范的做法就是靠钱解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不只是楼内的公共面积要公摊,连小区绿化、周边商铺、大马路等等都是能公摊的,而一旦消费者向这些公用面积支付费用,就有权去丈量,开发商们或许会收敛一点。
权益侵害,公摊面积只是被人扭曲了?
从制度起源看,公摊面积并非完全不合理,更何况,它已经存在这么久了,笔者并不是固执地认为:存在即合理,只是更希望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已。公摊面积曾经有效解决了香港购房门槛太高等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开发商采用更优质合理的设计,但消费者之所以会时常狠狠地抱怨,正在于很多开放商太过放肆地使用公摊面积了。
首先,中国的公摊面积是全球独一份,本身就不能令人信服的,况且,没有相关的国际条例,使得中国开发商具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正常的公摊面积比例大概15~20%左右,但有的奇葩楼盘居然弄出52%的公摊比例,整个房子买一半,贡献一半,加之,房子的价格连连年攀升,已经远远超越普通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这些怨气自然是非常正常的。当然,开发商利用公摊算法干的混蛋事儿,一直罄竹难书的,比如在收取暖费、物业费的时候,把公摊面积核算在内,更可笑的是,有楼盘的精装修费用也要把公摊面积加上,总之,他们设计的算法基本上都是他们“抠钱”的工具。
更悲剧的事实是,即便公摊面积的费用被祛除之后,整体的房价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开发商可以直接把公摊面积的费用,涨到套内面积中去。中国房地产真正的问题在于,管理者给房子增加了太多太重大的属性,已经把其看做是一个“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讨论公摊面积的费用是否应该支付,意义并不大,简单算一笔账:正常的公摊面积为15%~20%,但过去十年,中国的房价涨了10倍都不止,要是真想还百姓权益,就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否则,大家只是在玩文字游戏,自己骗自己而已。(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