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无畏!出发!"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3、2、1,点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摄影:梁珂岩 弥向阳 史悦吕炳宏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探测器巡视器(左)、着陆器(右)、中继星“鹊桥”(上)示意图

嫦娥四号这次“奔月之旅”将实现三个国际首次、一个国内首次。即,国际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国际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国际上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

美国《福布斯》杂志12月5日文章称,中国开展的是一项勇敢无畏的登陆月球使命。


人工智能协助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融入运载火箭的智慧化发射中。

据介绍,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搜索技术,输入火箭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多次试验和故障数据记录,自动记忆并学习故障高发薄弱环节,结合专家系统等推理工具,克服高密度发射期人员频繁更换、现场经验不足导致数据分析时间长等缺陷,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准度,最终实现运载火箭智慧化发射监测。

嫦娥四号月球车的突破与挑战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1.着陆方式:近乎垂直降落突破导航控制技术

相较于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地形则更为复杂,陨石坑更多,地势起伏更大,因此嫦娥四号不能像嫦娥三号那样以弧形轨迹缓慢着陆,必须采取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2.通讯方式:通过“鹊桥”中继星与地面通讯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示意图)

由于月球整体的阻挡,月球背面成为与地面通信和测控的禁区。“鹊桥”将承担两大任务:一是遥测与遥控航天器,二是负责地球和嫦娥四号之间的信号传输。

3.工作时间:提升整体可靠性月夜也开展工作

和嫦娥三号“玉兔号”的月夜休眠策略不同,嫦娥四号月球车在月夜也要开展工作。月球一个月夜的时长相当于地球的14天多一点,且昼夜温差极大可达300℃左右,月球车优化与改进后,提升了整体可靠性。

4.能源供给方式: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综合利用技术结合

新的能源供给方式,两面太阳翼收集的太阳能和月球车上的同位素热源两种能源供给,保证航天器在-180℃的环境中不被冻坏。

5.世界上重量最小的月球车寿命或长于“玉兔号”

嫦娥四号月球车总重量140千克,是世界上重量最小的月球车。据了解,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的寿命实际上远超预期(“玉兔号”设计寿命为3个月,实际上它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

(北京中国科技馆展出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模型)

同“玉兔号”一样,嫦娥四号月球车预计寿命也是3个月,运行时间或比“玉兔号”更长。

“嫦娥四号”探月背后的意义

这次“嫦娥四号”背负着勘探艾特肯盆地——冯·卡门陨石坑的重要使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探秘旅程。

这个直径达180公里的陨石坑,被认为是月球最古老的撞击特征。而此次勘探,会为我们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是人类探月史上一次着陆月球最远端的极限挑战。

除了勘探任务,着陆器此次还会进行第一次月球暗面低频射电天文学实验;开展观察植物是否会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中生长的调查;有望探测出国际上第一幅月背剖面图;探测月球两极是否存在水资源和其他相应资源等等,可谓是新一轮关于月球资料的“大起底”。

浩浩荡荡的嫦娥家族介绍

中国人不能止步于月球,还要继续奋斗;中国人应该飞得更远,也有能力飞得更远。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这句话,不仅是对此次嫦娥四号探月任务的鼓劲,更是对中国天文事业的信心和肯定。

让我们共同期待我国后续的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能够取得更多更丰硕的成果,谱写出人类探测历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