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什海湾战争最惨烈一幕,十万伊军瞬间被美军歼灭!

1990年8月2日凌晨,萨达姆乘坦克亲率10万伊拉克大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大举进攻科威特。3日上午,伊军顺利地攻入科威特王宫,很快科威特沦陷。几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就召开紧急会议,并以14票对零票通过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660号决议,敦促伊拉克立即停火,并无条件撤军。

翌年1月17日,为惩罚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行径,美国集合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埃及、巴基斯坦、沙特等国在内的多国联军,浩浩荡荡的开向海湾地区,海湾战争由此揭开序幕。

1982年以色列归还了西奈半岛以后,埃及退出阿拉伯各国的反以色列联盟同以色列建交,引起阿拉伯世界的分化和重组。为此,埃及的阿拉伯联盟成员国资格被取消,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每况愈下。而萨达姆掌控伊拉克后,强烈要求推进阿拉伯民族的统一,让阿拉伯世界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不过,两伊战争使伊拉克欠下了700 多亿美元的外债,其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为了重振伊拉克经济,萨达姆把目光瞄准了科威特。实际上,伊拉克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四周都远离大海,唯一的出海口就是阿拉伯河。但是该河与伊朗有主权之争,为此还引发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战后两国损兵折将,满目疮痍,谁也没能征服谁。要知道,伊拉克是储油大国和产油大国,但是大量的石油出口只得通过石油管道借道其他国家来向外输出,尤其在与叙利亚、伊朗关系跌到冰点后,伊拉克认为自己的石油输出命脉还掌控在别人手里。此外,当时的伊拉克正处于萨达姆专政时期,加上当时国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萨达姆想借机吞并科威特。因为科威特在中东算得上是一个数一数二盛产石油的国家,其石油输出仅次于沙特,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可谓富得流油。且科威特的战略位置十分险要,地处海湾地区的中心地带,连接着地中海地区与南亚的交通要道。这样一块肥肉,萨达姆怎能愿错过呢。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美国随即做出军事反应。实际上,早在在海湾战争初期,美国就开始实施以防御为目的的“沙漠盾牌”计划,借保卫沙特为由,向海湾地区调集重兵,在短时间内集结了24万陆海空兵力,其中包括当时最先进的 F-117 隐形战斗轰炸机与最具杀伤力的B-52战略轰炸机。为确保战略优势,美国于同年11月8日再次向海湾地区增兵,使美军陆海空三军总兵力约为45 万。

此外,经过美国外交努力,派兵参战的国家共计39个,西方15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德国和荷兰;阿拉伯9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联酋、巴林、埃及、叙利亚和摩洛哥;东欧3国: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其他12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塞内加尔、尼日尔、塞拉利昂、阿根廷、洪都拉斯、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多国部队总兵力达到76万(最终80多万),装备作战坦克3700辆、作战飞机1700多架、各型舰艇200余艘。其中,英军3.5万人(最终4.2万人)、法军2万人、埃及军队4万人、叙利亚1.43万人、沙特军队6.06万人、科威特7000人。

而战前的伊拉克,实力也不容小视,拥有100多万大军,并在科威特战区部署了4280辆坦克、2800门火炮、2800门装甲车。

开战首日,美国发射超过200枚反辐射导弹,压制伊军地面雷达,迫使其防空导弹部队不得不大幅降低雷达开机次数,实现了防空压制的战术目标。

面对多国部队绝对的空中优势,伊拉克军队采取避敌锋芒、伺机反击的战略方针,主要措施:隐蔽疏散、伪装欺骗、加强修复、开展心理战和宣传战等。此外,对科威特进行伊拉克化,使科威特事实上属于伊拉克。首先伊拉克政府把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任命省长。其次,在短期内禁止科威特货币流通,而用伊拉克货币取代。再次,要求科威特人在规定时间内申领伊拉克公民身份证,并销毁科威特公民的身份证明材料,最终改变科威特人公民国籍。而一些“顽固不化”的科威特人,则将被驱逐出境。

不过,这无法改变战争进程。伊拉克仅坚持了一个月,引以为傲的一体化战略空防系统,被美军强大的空军力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联军每天出动2600架次的飞机,仅用三天就重创伊拉克国内七百余架飞机,而美军飞机伤亡率仅有万分之一点六。伊拉克的地面部队战绩也相当的糟糕,43个主力师仅有3个师没有被歼灭,而联军伤亡人数仅为万分之一点八。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从美国联军方面来看。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总统布什和军方高层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首先,制订周密作战计划,速战速决。1990年12月,布什总统正式批准“沙漠风暴”作战计划,它由4个主要作战计划组成:总体作战计划、空中作战 计划、海上作战计划及地面作战计划。其次,充分发挥海空、高技术优势。美军不与伊军正面近距离交战,而是凭借空中优势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空袭,为地面部队的速战速决做准备。最后,加强后勤、情报以及工程保障。美军有着完善的远离本土作战相适应的链条式保障体系。

从伊拉克方面来看。首先,伊拉克战前防御组织混乱。伊拉克一开始就制定防守策略,在伊科边境、伊沙边境修建长达数十公里的防线,并部署超过40个师的兵力驻守。想以逸待劳阻击多国联军。但是,伊军阵地却各自为战,缺乏相互支援与配合,且防御工事也“不合格”。其次,伊拉克撤退组织混乱。到了战争后期,伊拉克见无法抗衡多国部队,只好从科威特撤军。但是,由于撤退组织混乱,伊军撤退毫无秩序,在大路上拥堵在了一起,反而成为被打击目标。如“死亡公路”事件,撤退的伊军在通过80号公路的时候,就因秩序混乱、队形全无,致使成千上万的车辆相互拥堵在了一起,而遭到多国联军高科技武器的“狂轰滥炸”。最后伊军共有2000辆车在这次“战斗”中被毁,无数士兵葬身火海,车辆的残骸延绵36公里,于是该公路被称为“死亡公路”。

1991年2月底,“沙漠风暴”计划结束,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而伊拉克100多万大军遭到重创,10余万精锐被歼灭。

那么,美国如此“痛恨”萨达姆,老布什为何没有一举推翻萨达姆政权?

首先,防止陷入越战式泥潭。我们知道,越南战争是美国战争史上败得最惨的战争之一,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拖得太久。而且,布什总统在战前就表示:“这次我们决不能重蹈越战的覆辙了,决不能无休止地拖长战期,务必速战速决。”

其次,伊拉克军事实力不容小视。虽然多国部队摧毁了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但是其百万大军还在。在苏联等国的帮助下,伊军实力恢复很快。

再次,避免苏联参战。当时苏联还没有解体,苏联戈尔巴乔夫在战前就不断的警告美国,宣称要保护伊拉克的安全,只要萨达姆撤出科威特。战争开始后,萨达姆很快就撤出了科威特,假如美国继续攻打伊拉克,苏联很可能出兵。这样一来,即将瓦解的苏联有可能重新凝聚在一起。

最后,多国盟友反对。沙特、埃及等美国盟友都出兵,但他们的目的仅为了教训伊拉克。特别是沙特,与伊拉克同为逊尼派掌权,假如摧毁伊拉克,那什叶派可能取得政权。这样一来,就让什叶派主政的伊朗捡了个大便宜。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即将瓦解、冷战即将结束后首场大规模局部战争。通过战争,美国加强了与波斯湾国家地区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