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汽车库存再超警戒线,车市疲软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受购置税退坡影响,2017年底车市提前透支2018年消费需求。且随着房地产消费的影响扩大,车市连带出现了疲软的势态。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82.6万辆和2287.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0.1%。产销量增速持续回落,为今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在金九银十之际,车市销量尚且没有出现“抬头”的现象,那么在随后的两个月里,想要实现销量增长率的“回春”,可以说难于登天。

就在大环境萧条之际,11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Index)显示,11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75.1%(库存预警指数采用扩展指数的编制方法,以50%作为荣衰线,50%以下均处于合理范围),环比上升8.2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5.32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且创历史新高。

对车市而言,这一消息的发布,犹如雪上加霜。

流通协会分析认为,造成经销商库存指数持续上涨的原因有这几个: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降低;经销商集客量下降,到店人数减少;部分消费者观望国六车型,等待国五降价;临近年底,来自于厂家的压库使得经销商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加;资源车商的跨区域销售对授权经销商体系形成价格冲击;为清库存,经销商降价销售,利润下降。

可说到底,经销商库存指数预警的最核心原因就是需求的不足。寒冬来临之际,谁又能幸免于难?

从分品牌类型情况看,2018年11月进口&豪华品牌指数、合资品牌指数、自主品牌指数较上月都有上升。这表明,合资与自主品牌的库存指数都非常严峻;进口&豪华品牌的指数也较上月有所提升,虽然提升的幅度较小,但是也在警戒线之上。

改善库存,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

库存积压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需求的不足。来自市场终端的声音认为今年12月份,市场需求将与11月基本持平,依然比较低迷。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以防库存压力过大,导致经营风险。

库存积压反映需求下滑,中国车市或将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事实上,库存积压反需求量的下滑,而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需求量这一方面,一直有着许多的揣测,多方估计在3000-4000万辆之间。但是从2018年的销量走势来看,汽车市场微增长已经成为了常态,想要达到3000-4000万的容量,这期间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这个阶段,正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终端市场格局发生分化,大胆猜测,市场竞争或将由“共享做大蛋糕”为主进入“争食存量蛋糕”为主的阶段,优胜劣汰也或将成为这一新阶段最为明显的特征。

对于经销商来讲,2018年是一个难以度过的寒冬,车子销量不好直接与经营利润挂上关系,甚至产生不小的经营风险。而对于车企而言,则更为严峻,2018年或许只是寒冬的开始,经济周期的到来伴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年初定下的目标完成不了是一回事,争食存量、优胜劣汰的到来,或将直接影响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