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如何欺负伊朗的?

伊朗,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550年就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曾经的历史辉煌带给波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相比之下,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则要晚很多,但却在短短几百年间将领土面积扩张至1914年的1740万平方公里,所占殖民地领土仅次于“日不落帝国”英国。作为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伊朗和俄罗斯两国的接触与碰撞也将近600年。

今天的伊朗和俄罗斯,基于共同的反美立场而联手。但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和伊朗在历史上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伊朗最终在20世纪初成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受尽欺辱。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伊朗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怨。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波斯人和俄罗斯的关系一开始其实是友好的,这还要从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说起。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波斯直接导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波斯开始处于异族帝王的统治之下。

高傲的波斯人还是第一次

被外族如此彻底和长久的征服

这一现象一直到公元1501年萨法维王朝建立才发生变化,波斯新的统治者成功驱逐异族、重整帝业之后,开始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交往。但西边的奥斯曼人和东边的乌兹别克人是新生的巨大威胁。为了制衡这两个对手,波斯开始尝试与俄罗斯进行接触。

莫卧儿帝国专注于印度

只要萨法维控制住中亚土库曼人在后方的威胁

就可以全力在西面与奥斯曼帝国抗衡

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刚刚摆脱了蒙古的奴役,逐渐发展起来。经过几代莫斯科大公的励精图治之后,到伊凡四世时俄国已成为一个帝国,需要伊朗这样的盟友增强在中亚的影响力。

不过从第一任沙皇彼得一世开始,俄国已经站稳了脚跟。俄国也开始向南扩张,寻求更温暖的出海口。这时伊朗就成为了俄国眼中的一块肥肉,需要尽快拿下作为帝国继续发展的基石。

俄罗斯虽然在历史扩张中争得了众多出海口

但是在印度洋方向始终无所获

所以借用外国军港也变成一种选择

比如曾经越南的金兰湾和今日叙利亚的塔尔图斯

而伊朗海岸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17世纪开始,波斯的不断衰落也给意图扩张的俄国以可乘之机。从萨法维王朝到后来的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波斯这一古老帝国逐步日薄西山,陷入动荡。政治上的日趋僵化、统治者的软弱无能、经济的逐步衰退、军事力量的显著下降,都使波斯在对外交往中呈现出消极被动的特征。

恺加王朝之后

国祚真是不太行

波斯奉行的地区争霸政策也进一步消耗了国家实力。从波斯帝国开始,波斯人就一直有大国情怀。称霸政策与信奉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发生直接利益冲突,双方经常爆发残酷战争。但令波斯人伤心的是,由于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庞大、武器和军队的先进,即使是自己取胜的战争,也会让自身实力大大受损。

与奥斯曼帝国长达两百年的断断续续战争,持续消耗着波斯政权的综合国力,也使其无暇顾及土库曼、乌兹别克、阿富汗、俄罗斯等势力的挑战。这使得波斯经常处于外部威胁的阴影之中,甚至为了对付奥斯曼帝国,波斯不得不放弃一些权益以求与沙俄进行合作。

在强大的奥斯曼面前

波斯的王朝也仅能稳固于高原内部

在高加索和东伊朗两个方向则面临激烈的争夺

最后的结果是,统治者只能坚持简单的和平政策,疏于军队建设和军事防务,在面临来自边境地区叛乱和挑战时,根本无力稳定局势,只能以牺牲本国利益为代价换取外部力量支持。而俄国面对这样的邻居,自然也会默认它的软弱可欺,进一步把扩张的目光投向这个古老的南方帝国身上。

此消彼长之间,衰落的波斯和崛起的沙俄之间必将爆发战争。

“狼来了”还是“保护者来了”?

1715年,彼得一世就尝试向波斯方向扩张,但受制于当时与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影响,只派出一个年轻的官员阿尔提米·沃林斯基去摸清伊朗国内情况,并调查波斯境内是否有去往印度边境可通航的河流。

抱歉,没有那样的河

而沃林斯基却惊喜地发现“波斯帝国即将发生叛乱,正是征服这个富裕国家的绝好机会。”于是,结束北方大战之后,俄国就开始准备侵略波斯。

但侵略总要有个借口,沙俄于是制定了巧妙实用的扩张技巧,即利用亚洲邻国社会经济制度落后、内部分裂割据的有利条件,以“保护者”、“救世主”的身份来进行敲诈和威胁,从中牟利,以达到蚕食他国领土的目的。

第一步当然是跨过大高加索山

向俄罗斯、奥斯曼、波斯之间的高加索国家步步蚕食

(下图为现代边界)

拿格鲁吉亚省来说,此前一直是波斯的领土,但因为当地居民多为基督教徒,所以在处理地方事务的时候当地官员享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里的民族相当复杂

但也因此而有机可乘

格鲁吉亚国王伊拉克略原本是伊朗国王手下的一员大将,但在这一动荡时期,他认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必须要找到一个强大的保护者,于是选择投身强大的沙俄,力图使自己管辖的地区摆脱波斯宫廷的控制。

选择俄国而不是同样强大的奥斯曼,是因为格鲁吉亚流行与俄国同为基督教的信仰,另一方面俄国也可充当格鲁吉亚与欧洲联系的桥梁,有助于格鲁吉亚的未来发展。自认是基督教圣地的亚美尼亚也差不多,很快就受到了俄国的影响,事实上脱离了波斯的管控。

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还是颇为与众不同的

就这样,俄国利用“解放各族人民、倡导开明自由”的幌子,对波斯控制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等地区进行扩张。沙皇亚历山大继位后,立刻占领格鲁吉亚,并于次年正式宣布将其并入俄国领土。

随后,沙俄又进一步从政治、经济层面对新控制地区进行全面渗透,俄国统治者认为:用单纯的军事力量在侵占地区实行俄罗斯化的政策,很容易激起被征服地区各族人民的激烈反抗,而此时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也开始拉拢伊朗来对抗沙俄,所以,必须全方面牢固控制波斯的周边地区。

除了西格鲁吉亚

俄国人还想吃下整个高加索

面对强势的俄国人,波斯人难以正面对抗,而是不断撤退并在波斯军队占优势的地区进行游击战,实行焦土政策。从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战争,一直到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伊朗人一直采取这种流动式的战术,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但这一策略的前提是在当地拥有可靠坚定的盟友。可惜随着波斯的衰落,这些地区更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俄国对这些地区的占领所造成的破坏,也比波斯焦土战术下造成的破坏要小的多,甚至俄国军队的纪律严明还给当地居民留下了非常好的正面印象,群众战术根本无从开展。

由于伊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而少数民族分布于高原的四周

所以今天的伊朗仍然非常顾忌内外勾结的问题

波斯统治者对边缘地区过度的自信,预示着波斯的战败不可避免。

重压之下成为半殖民地

在控制格鲁吉亚之后,俄国又于1804年派出大将入侵阿塞拜疆,试图让它也脱离波斯控制。这触动了德黑兰的忍耐底线,波斯高层终于硬气起来正面对抗,第一次俄伊战争爆发了。

阿塞拜疆的身后就是大不里士

伊朗已经退无可退


另一边,欧洲爆发的拿破仑战争也使英法参与到这场战争中。

法国试图插手俄伊战争来增加俄国的负担以减轻自身压力,扶植了波斯的抵抗势力;英国则希望尽早结束战争以使俄国抽出更多兵力对抗拿破仑,选择了支援俄国。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下图使用的是现代疆域)

但两国的社会制度、战斗力等差距悬殊太大,即使在法国的支持下,波斯还是输掉了历时九年的战争。俄国通过威胁、恐吓手段,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夺走伊朗12个省,并攫取一系列特权,甚至可以干涉伊朗王位继承,大大加强了沙俄在波斯的影响,也加深了波斯所面临的民族危机。

随着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俄国成为了反法同盟的最大赢家。1815年维也纳条约签订之后,沙俄的军事霸主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其对伊朗的侵略也更加变本加厉。下一个要吞并的就是东亚美尼亚地区了。第二次俄伊战争爆发。

起初波斯军队取得胜利,但随着沙俄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后备军的到来,战局迅速逆转,波斯政府只能再次被迫与沙俄签订新的辱国条约。土库曼—恰伊新条约签订后,沙俄完全掠走格鲁亚吉、亚美尼亚、北阿塞拜疆和里海沿岸等大片领土,所得领土面积不亚于一个英国。

两次不平等条约下

伊朗被打出了高加索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波斯丧失了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海关主权。此时的伊朗王室,已经成为了俄国保护下的傀儡政权,波斯国王还宽恕了反叛伊朗的阿塞拜疆王公的行为,等于宣布民族分裂主义者可以不受惩罚。至此波斯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丧失殆尽。

国王只要安心当一个傀儡就够了

俄国仍然在不遗余力地增加对波斯的渗透。在波斯首都德黑兰设立大使馆和其他省份的领事馆,是沙俄最有效的政治和外交控制手段。由俄国军官训练和指挥的伊朗哥萨克骑兵,则成为干涉波斯政治的最佳工具。另外,沙俄也向波斯提供大量贷款,以达到控制波斯经济和抵制英国经济势力的目的。沙俄还在政治上支持波斯国内的分裂势力,以进一步削弱波斯。

1907年,沙俄与英国在经过一番激烈争夺后签署瓜分伊朗、阿富汗等地的历史性条约,波斯完全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新建立的俄国政府宣布从波斯撤兵,短暂结束了对波斯的控制。

但二战期间伊朗与纳粹德国的接近,导致英苏两国分别派军进入伊朗,俄国势力也重新进入伊朗。二战后,苏联拒绝按撤军协议撤出伊朗,甚至还扶植伊朗境内库尔德人和阿塞拜疆人建立分离主义政权,这引起伊朗政府和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最终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苏联从伊朗撤军,俄国势力从此大幅退出伊朗社会。

苏军T-26坦克在大不里士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伊关系才进入新时期,双方关系开始改善。当前俄伊两国共同利益的增多,使二者紧密地联合起来,但历史上的侵略记忆却让伊朗人时刻对俄罗斯保持警惕。

END

作者:深眸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