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才理解,为什么要去发达国家生活

先放几张悉尼的生活照——在悉尼和一只总喜欢舔我下体的傻狗在一起度过的8天。


在写悉尼的故事之前,我想先讲讲我最近做的事。

在9月底出国前,我在进行着近五年来对于我而言非常罕有的国内环游,我刚走过了福州,泉州,厦门,见了一些朋友,住了一些精品酒店与设计师民宿。

现在在武汉。

昨天从厦门到武汉,第一反应是有落差。如果说厦门干净细腻的不像个二线城市,而武汉则粗犷的也不像个二线城市。

福建的服务业是不错的,能让人联想到对岸的台湾

刚经历了福州厦门司机们细雨绵绵的福建腔,如沐春风的坐车体验后,来到武汉第一晚就经历了不愉快的事情。

来自知乎想法

武汉的第二天,坐上比滴滴快车高端一些的“滴滴专车”,专车司机因为前面的车堵住,摇开了车窗用了昨晚同样的词汇骂前面的司机。(对于骂人,出租车和滴滴并没有什么不同)

对比下来,我实在是喜欢厦门这座我9年后再次造访的城市,接下来还打算专门写一篇此次在福建三城的吃吃喝喝。

在福州住的酒店很有设计感。

在厦门我去到了这间中国最漂亮的鹭江道星巴克,重游了白鹭洲公园。

这间星巴克露台就能看到鼓浪屿

“白鹭女神”


而在武汉,我尝试住了几间Airbnb,有些实景跟照片有差距,有些则是超出了想象。

下面是武汉西北湖附近的一家Loft民宿,很漂亮的房子,一个词形容它,就是cozy,非常适合一个人窝在家里写作。

但是尽管很多民宿非常漂亮,但民宿主人的待人和语气其实挺硬的,也过于程式,我觉得仍需要改善(如下图的告示,没有欢迎语和敬语)。

好了,刚离完职的我,终于开始冲出困锁于一地的牢笼,以上就是目前我在国内一路住下来的精品酒店。

回到刚才打车的话题。我个人的感受就是,在中国,以广州厦门为代表的南方大城市,本地人素质(特指本地中老年人)是偏高的。

就像我在《哪些国家的人生活水平和中国最接近?》里所写,马来西亚和墨西哥比我们先富了二十年是民众懂礼节的重要原因。而在中国内部,东南沿海一带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这些南方大城市的中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如上世纪80年代,他们早早的经历了开始变富的日子也先见过世面,因此这类城市的本地人,比后富的城市可能要更加的懂礼仪。

中国这么大,要全国性的讲礼貌懂礼仪,还需要非常漫长的时光。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个过程所盛开的生活愉悦感在发达国家现在就能够体验到。

今年春节在多伦多,我就经历过很多幕暖心的时刻。以下就是当时我住完一间民宿后,在朋友圈的有感而发。

而作为经常被我拿来对标的城市,悉尼也是如此。

人们不争不抢,淡定从容,这一点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在人均资源匮乏的中国,还难以实现。我们缺,所以我们不停的要。

我在新西兰工作的朋友Demo在新西兰上学工作7年,去年放弃了进行到一半的入籍申请回来上海,他说“受不了新西兰的寂寞”,想念国内的烟火气。

然而在上海半年之后,他就回新西兰了,在新西兰重新开始,重新读学位,重新申请换国籍。从功利现实的角度,以前的那7年白白浪费掉了。

他当时放弃了7年的积累回国,却只呆了半年就回去,我一直不懂到底是有多么的不适应上海,才会做“这么亏的人生抉择”。

夜游新南威尔士大学

直到我去新西兰旅行,在住他家,和他相处的8天中,从两个细节里我就一切恍然大悟。

第一件事是,在ATM机前取钱,三个窗口的队伍长短不一,他不自觉地,仿佛是习惯性的站在了最长的那一列,即使旁边短的那一列后来排到没人了,他也没想过更换队伍。

第二件事是,一堆人等公交车,车来了,他本来站在最前面,却非常不慌不忙的最后一个才上车。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在每秒钟都在竞争,时刻焦虑落伍,被抛下阶层的中国大城市里,这种状态分分钟就会被湮没。

在《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应该离职了?》里我提到,当看到妆容精致穿着讲究的陆家嘴女白领,为了上地铁时的前后循序,当场破口对骂互相扯头发这一场景时我深受打击,这就是将优胜劣态作为信仰的中国大城市,而整个国家人口也只有一个上海市五分之一的新西兰,人生的信仰与逻辑,与之完全不同。呆了7年的Demo,已经无法再在上海存活下去,应该是理所当然而又显而易见。

讲到这里,说悉尼宜居,我主要说了两点:

悉尼风景优美,市区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无数三面环水的海中半岛奇貌;

作为发达经济体,悉尼人民谦让平和,生活舒适。

不管多远,在悉尼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清晰的市中心的CBD高楼群

还想补充一点的第三点是,这也是悉尼比起同为地广人稀加拿大所不太一样的特点,就是悉尼浓烈的Asian(亚洲人)色彩。

来悉尼之前,我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凯恩斯就发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

东北方的凯恩斯,是日本人大本营

我说道:

“凯恩斯的地理位置有点类似海参崴,是Asian社会与白人世界的链接点。因此就如海参崴很多韩国人一样,这里有很多日本人移居生活在此。
加上北面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这些贫穷的东南亚邻国,这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肤色服务现象。
以我住的希尔顿与晚上乘坐的近海游轮为例:白人做前台,台湾日本人做服务员,东南亚人做保洁员。大致如此”

而在悉尼,遍地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移民的感受更加的强烈。

在悉尼第一篇中我所分享的动听的街头音乐,就是一位韩国年轻人所唱,那条路上走一路,就是一路的韩国歌手。

再就是食物。以下是我离开悉尼时,在机场吃完最后一顿泰餐时所写的感受。

澳洲最后一顿,喜欢悉尼的另一理由就是食物。当然,并不是说澳大利亚本地菜有多么棒,这跟我喜欢墨西哥的原生菜系完全不同。

这些天勉强的吃了很多袋鼠肉,鳄鱼肉,bbq,我一直否认自己有中国胃(在国外从不主动吃中餐),但我承认我有一个“东亚胃”,我喜欢日本,东南亚的食物,而这在澳大利亚太合适了。

在上海餐馆早已经日料日均200以上,泰越餐人均100以上的比较下,在物价不便宜的澳洲吃一碗70块的火车头,70块的泰国炒饭with beef and fish., 100多在city的日料店能吃到商务套餐。这看上去吃饭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当然,你若是中国胃会比较惨,这里的中餐要比上海贵一倍以上。

强烈的Asian元素,基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这就是澳洲与北美的不同,它有强烈的多的东南亚烙印。悉尼的华人其实没有多伦多多,但悉尼的东南亚人肯定超过了多伦多。

悉尼机场的餐馆区,11家餐馆竟然就包括了泰餐,越南菜,日料店。

不仅仅是食物,你如果dating(约会)偏好不喜欢白人喜欢Asian ,悉尼可能是全世界亚洲裔最好看的白人移民城市了。

在写完悉尼的这两篇文章之后,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Edison,他去过的国家比我还多,他也是前券商人,如今已经环游世界一年了。

他曾跟我说,等他游完世界后,他想在悉尼找到合适的工作,合法居住安定下来。在我还没有来澳洲之前,一直感觉这非常匪夷所思——他也特别喜欢亚非拉,去了我喜欢的东欧,中东与拉美这些很Extoic(异域感)的地方,到头来却说最喜欢澳大利亚。

如今我更加的理解了他。如果要居住与养老,

本地人对外来移民的接受度(是否是移民国家),

语言问题(是否是英语国家),

环境,

安全,

这些都是不能避开的话题。

年轻时我们在乎新鲜,就像26岁的你喜欢大胸,喜欢打炮,这些都没问题。而如果结婚,我们的选择可能又会是另一个标准,美貌仍然重要,但其它因素的排名权重会迅速上升。

25岁毕业生毕业时的我,无限喜欢大都市,喜欢热闹繁华,如今我却开始躲避人多的地方,对地铁恐惧,对人多的商场恐惧——成长会改变很多东西的呀!

8字湖附近的海滩

悉尼百年公园的夕阳


至于大家诟病的悉尼,或者说发达国家物价贵的问题。

不可否认,悉尼的物价与生活成本确实是贵的,在邦迪海滩附近的商业区Bondi Junction购物时,我感叹这里环境真好的时候,我的朋友拿出手机查看这里的房租,一居室一周是700到800刀,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是16000元人民币。

以前我所觉得的一些生活适宜的国际城市,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生活成本低,但如今我会转念来想,假如我在A,B,C三个人中觉得A更好,想选择A做我的另一半,是不是更多是因为A也喜欢我,或者我能把控A呢。

而B其实更加优秀,但B可能更昂贵,也没那么喜欢我。那么我就不应该争取B了吗?

我想,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比如悉尼,或许就是这样的逻辑与类比。

我知道他在悉尼港的下午坐在这里听歌以及发了半个小时的呆,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是。

最后以我那个朋友的一句话结尾,

“我最喜欢悉尼,它让我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之间找到了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