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梦思防RPG的历史原型?二战苏军坦克上的铁丝网真有用吗?

作为产量堪比谢尔曼的一款二战神车,苏联人的T-34家族,可以说刚一下线就得到了多方的肯定:1941年时,德国人所使用的37毫米“小水管”根本奈何不了拥有良好倾斜面防护的76炮T-34、KV。而苏军也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决定对T-34实施量产,大规模装备部队用于替换老旧的BT-5和T-26系列轻型坦克。

然而,作为最先开创出“闪电战”的国家,纳粹德国可不会就此轻易认输。他们不但在1942年时研制了一系列新式的坦克与自行火炮,甚至还为缺乏坦克支援的步兵们开发了一款名为“铁拳”的致命武器。也正是这款致命的“小拳拳”,让无数苏联坦克在发起冲锋时栽在了步兵的手上。

▲1941年夏季跟随步兵一起发起反击的T-34坦克,无疑是德国人最不想面对的“噩梦”。然而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苏联人的坦克洪流在德军有效的反装甲战术面前完全就是送人头。

▲1942年研制,1943年初即定型,量产给作战部队的“铁拳”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单兵反装甲武器之一。这款空心装药的一次性火箭筒容易携带、操作简便,十分受前线将士的欢迎,在近距离德军士兵们也可以用它们对苏军铁流给予沉重打击。

为了保护坦克薄弱的侧面,德国坦克工厂往往会在坦克的侧面焊上附加装甲。这样能够保障在原有的装甲强度基础上,坦克侧面又增加了10-15毫米左右的厚度,而且这种附加装甲设计也被证明能一定程度地抵消掉苏军破甲弹的穿透能力。然而,苏军为了保护坦克侧面,则会临时挂上钢丝网。在战况紧急,面对德军“铁拳”的轰轰来袭时,苏军坦克手们甚至会将床垫直接挂在坦克侧面用于发起冲击,试图以此挡住铁拳的射流。

▲在二战时期,苏军曾使用过名为“坦克骑士”在战术来冲击敌方阵地。而乘坐在坦克侧后面的步兵可以帮坦克手扫除那些视野死角。

加装了钢丝网甚至是床垫用于保护侧面的T-34/85,尽管在后期面对穿甲弹时仍然是力不从心,但钢丝网可以诱发铁拳的空心装药提前爆发,无法击穿其车体。在柏林战役的最后一战:国会大厦攻坚战中,就有这么一辆在炮塔侧面挂上钢丝网,用于保护侧面的T-34/85,沿路遭遇了多个德军部队的阻击拦截。德国掷弹兵们对其侧面发射了铁拳,却惊愕的发现自己的火箭筒在这辆特制改装的苏军坦克面前完全失效了!

而这辆T-34/85则如同不坏金刚一般连连开炮发威,打击在广场上开炮的德军反坦克部队。并最终为部队提供了足够的火力支援。

▲从柏林市区一路杀到帝国大厦前的这辆编号“230”的传奇85,其背景乃是著名的勃兰登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