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将1905年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因为在这一年中,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四篇震惊世界的论文,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堪称革命性的观点。当科学界与公众还处于震荡和迷惑中时,爱因斯坦已开始思考该理论的局限性,并着手建立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广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向位于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式,于1916年正式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当然任何理论,即使是天才的理论,都有一个孕育的过程,且此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如对于“广义相对论”,就有人质疑非爱因斯坦建立。
当时一些国际史学界的人一直坚称第一个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并不是爱因斯坦,至少他不是唯一创立这个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说的科学家。
他们的理由是,在思考广义相对论的八年多时间里,爱因斯坦曾常向德国大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求教。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的手稿呈交给普鲁士科学院,同年12月2 日普鲁士科学院将他的论文公开发表。而戴维?希尔伯特的广义相对论尽管是在1916年3月1日发表的,但他已于1915年11月20日将他提出的理论要点归纳在一份手稿里递交给普鲁士科学院,比爱因斯坦还要早5天。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德国大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吧。
戴维?希尔伯特,于1862年出生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附近的韦劳,自幼勤奋好学,并对科学及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与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爱因斯坦的老师)是好友,曾一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并最终超越了他。1884年,希尔伯特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留校取得讲师资格,之后升任副教授、教授。1895年,他转入了哥廷根大学任教授,此后一直在哥廷根生活、工作。他被誉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
希尔伯特将数学视为其一生奋斗的目标,正如他和闵可夫斯基在信中所写:“每一个确定的数学问题必定能得到一个准确的回答。”
1888年3月,希尔伯特决定解决“果尔丹问题”。果尔丹以突破一个著名的不变量问题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并证明了二次型(一种简单的代数形式)存在一组有限基,荣获不变量之王的头衔。为了纪念果尔丹,一个更一般的、仍未解决的、目前成为该理论中最著名的问题被命名为“果尔丹问题”。同年9月6日,希尔伯特寄给哥根廷学会的《通讯》的一份注记里记录了他以一种出人意料的全新的路径:用统一的方法对任意个变数的代数形式建立起果尔丹定理。至此,希尔伯特完美地解决了“果尔丹问题”。
接着,希尔伯特开始涉及数论,在给闵可夫斯基的信中,认为:“我将坚决的离开不变量领域。”
他另辟蹊径给出了域内整数分解成素理想的唯一分解定理的另一个证明,紧接着在德国数学会年会上,希尔伯特的两个关于将一个域中的数分解成素理想的两个新证明得到其他的学员认可。很快,为了改变当时数论领域混沌的局面,德国数学会就指定希尔伯特与著名数论专家闵可夫斯基一起准备一篇数论发展现状的报告。一年后,两人完成了该报告,他们不仅将当前的状况做了一个概述,而且还简单明了的将最近以来全部的困难融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其中,在该篇报告中,希尔伯特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1899年,希尔伯特将自己所教授以及一些有关几何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几何基础》出版,随即轰动了整个数学界,成为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创造性地将抽象的观点与具体的传统语言结合在一起,建立一组简单完善而又相互独立的公理,并提出一套简洁完整的公理系统: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几乎适合所有数学领域。利用该理论,希尔伯特透彻地分析了何的基础,并通过推导、取舍,得到了各种非欧几何。如修改了平行公理,得到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希尔伯特的几何公理化理论,既推动数学公理化快速发展,还促进其他学科进行公理化。
1899年夏,希尔伯特为了挽救举世闻名的“狄里克莱原理”,做了大量的尝试。他在论文中提到:只要对曲线和边界值的某些性质加上某些限制,就可以消除魏尔斯特拉斯所批判的缺陷,使黎曼的理论恢复它原有的简明和优美。六年后,希尔伯特得到了“狄里克莱原理”的第二个证明。
1900年,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题为《数学问题》的讲演。他根据自己以往研究数学的成果及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统称为“希尔伯特问题”,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他曾说过,在数学领域里“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该名言刻在其墓碑上。
希尔伯特于1930年退休,期间曾担任过柏林科学院通讯院士,并获罗巴契夫斯基奖、施泰讷奖、波约伊奖和瑞典科学院的米塔格--莱福勒奖。1942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荣誉院士。
一战爆发前夕,希尔伯特拒绝在德国政府发表的《告文明世界书》上签字,于1943年离开人世,共计69名数学家在他的门下获得过学位。
正是这样一位数学中天才中的天才,难怪会有人认为爱因斯坦在建立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剽窃了希尔伯特的大量研究成果,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头衔戴到他头上。
1997年11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德国麦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美国波士顿大学三名历史学家证明爱因斯坦为“广义相对论”唯一的创立者,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在《科学》周刊上。他们的根据是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的几份从未公开发表过的几份手稿,其中最为关键的是1915年12月6日希尔伯特手写的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
三名史学家发现:在该篇论文中还没有出现几个关键的数学方程式,而它们正是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必不可少的基础。于是他们认为,这篇论文之后才出现了上述几个重要的数学方程式,是希尔伯特修改论文时加上去的,但是此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早已发表。“这份手稿排除了爱因斯坦抄袭希尔伯特的可能性,倒是相反,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对希尔伯特最后完成自己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三名史学家认为:爱因斯坦并未剽窃希尔伯特的成果,倒是希尔伯特剽窃了爱因斯坦的成果。
不过,这不应影响戴维?希尔伯特在数学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