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代有一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武装,号“毛葫芦”军。它始自元末农民大起义,消亡在明末农民起义,作为明王朝的一只没有军籍的地方武装,被明政府雇佣用于维护统治,几乎伴随着明王朝的一生。然而这只历史久远的特殊武装却少为人知。
毛葫芦军的起源
毛葫芦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农民起义时代, 《元史》其谓: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朵尔直班与行省平章朵朵,“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金、商义兵以兽皮为矢房,状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奖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这是对毛葫芦军的最早记载,当时摇摇欲坠的元朝被各地农民起义军冲击之下,不得不出台了奖励地方募兵的措施,以此希望借地方武装力量维护自身统治。于是各地方武装力量兴起,毛葫芦军也就在这背景下产生,其军被元政府招募,派往各地平叛。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安丰、正阳的农民军“围庐州……立南阳、邓州等处毛葫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防城自效。因其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葫芦,故以名之”。“毛葫芦军”名称的由来,也是因地方乡人用兽皮制作箭袋,看起来毛茸茸的,形状酷似葫芦,因此被称作毛葫芦军,也被简称为“毛军”“毛兵”出现在明末的史料典籍中。
▲《治胜算平书》记载的葫芦箭袋
毛葫芦军的发展
因为毛葫芦军为元政府招募而来,用于镇压起义军,因此随着元朝的灭亡,作为镇压各路义军的毛葫芦军也一度土崩瓦解。但是出于这只武装以地方募兵而来的特性,它并未灭亡。从明初到明末,毛葫芦军成为了以游民为主的地方武装集团,活跃在深山老矿中。毛葫芦军主要分布在河南豫西地区,此地连接川陕鄂三省,多为山区,地形复杂。朝廷对山区地方的控制力较为薄弱,山区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彪悍的作风,以此为兵源成军的毛葫芦军作战极为彪悍勇猛。毛葫芦军从元末最初的猎户山民为主,到明代又加入了更多的矿徒,同时兼有地方普通农民,因此其成分较为驳杂。
▲《倭寇图卷》中的毛葫芦兵形象
为了利用这只地方武装维护明王朝统治,并保障地方治安防止矿徒谋叛,明政府开始招募毛葫芦军收为己用。但是这只军队并未如其它明军一样拥有正式的军籍,《明史》兵志将毛兵列入乡兵,原因即为“其不隶军籍”。没有军籍不是明朝的正规军,却受雇佣于政府,从此,毛葫芦军成为了明王朝的一只雇佣军,作为正规军事力量的补充。
毛葫芦军的武器装备与特点
前文提到毛葫芦军以兽皮制作的箭袋得名,显然,毛葫芦军很擅长使用弓箭作战。
《兵迹》:“河南嵩、卢等县有毛葫芦兵,狠勇异常,以竹片夹腿代甲”。《广志绎》“内、召、卢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缠头”。《明史》“河南嵩县曰毛葫芦,习短兵,长于走山”。“以毒药渍矢,以射兽应弦而倒”。“山东长枪手,河南毛葫芦,本非民间常徭,为其长于长枪,善于走山”。由这些史料片段,可以看出,毛葫芦军不仅擅长弓箭,还擅长使用长枪作战,同时也使用短兵利刃。是一种擅长在丛林山地作战,使用长矛、弓箭、短兵等武器作战,不穿戴沉重甲胄以追求在山地作战中的灵活性。
▲持长矛作战的士兵
除此之外,毛兵也擅长使用狼筅这种因戚继光而名声大噪的特殊武器。狼筅有记载最初为矿徒所用,因此以矿徒为主的毛葫芦军有可能就是狼筅这种利器的发明者。
▲狼筅
狼筅长一丈五尺(约4.8米),重七斤,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具有广阔的防御面积。附枝最长60厘米,最短25厘米,头与杆均为铁制成。狼筅遮蔽面积广,可以有效遮蔽敌人的短兵,使敌人难以近身,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弓弩防御能力。将狼筅与长枪一并使用,长枪手可以放心攻击敌人而不担心自身安危,有效的提高了战斗力。戚继光狼筅的用处不仅是杀敌,更重要的是“御”,即控制较大的战场空间,消除敌人冲击力,为己方军队提供心理优势,掩护其他士兵作战。
▲持狼筅作战的士兵
毛葫芦军也拥有一部分马兵,但以下马作战为主。毛葫芦军编制 “七人自相团结”,即以7人为一伍的小型编队,这也符合山地作战追求机动灵活性的特点。每只小编队以“角脑”为头目作为约束。到嘉靖时,其规模已经达到六千人,随着明末的动乱纷争,前后招募的毛葫芦军人数达数万人。但是以每次调遣的规模看,每支毛葫芦军规模为三千人,有时是一千人,常分散各地驻守,明朝以地方守备、参将、都司、千总等统领其军,将其纳入官方的管控之下。
毛葫芦军在南征北战中的表现
自嘉靖起,因南倭北虏变换不穷,地处中原的毛葫芦军就开始经常被朝廷招募投入战场中。
嘉靖年间,毛葫芦军被调往江浙对付倭寇。嘉靖三十四年,松浦倭寇抄略宁海,毛葫芦军与倭寇战于花园,折损二百人。嘉靖三十八年,毛葫芦军迎战倭寇于海安,因毛葫芦军贪功,被倭寇诱伏遭致败绩,折损百人。同年四月在丁堰,毛军再次战败。在东南沿海抗倭战争中,毛葫芦军战绩并不好,败多胜少。究其原因,除了江浙抗倭初期军事管理混乱,导致包括毛军、川军、山东兵在内的客兵不能有效配合作战之外,毛葫芦兵以山民矿徒为主,他们并不适应江浙一带泥泞田网、江湖众多的地形。毛葫芦军更不习水战,在浙江沿海往往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女真八旗骑兵
毛葫芦也一度被征调到北方戍边,嘉靖二十三年宣大总督曾征调毛兵以应对蒙古俺答部犯边。明末辽东战事起,毛葫芦军也被征调往辽东作战。明廷议调“于畿内八府,山西宁武等处,及中州毛兵,并浙江兵,马步兼募三万五千名”。万历四十八年,辽事危急,努尔哈赤率领女真攻陷开原、铁岭,毛兵共发三千余名援助辽东。但是因当时的辽东经略袁应泰指挥失当,沈阳辽阳先后陷落。毛兵在辽阳城下与川兵一起迎战八旗,几乎全军尽没,仅有监军道胡嘉栋率领的八百毛兵未参与战斗,从此撤出辽东,驻扎天津。
从毛葫芦军在东南抗倭和辽东战场上的表现来看,毛葫芦军也暴露出了它自身的缺陷。
其一不能水战,不能适应沿海地区泥泞水网地形的作战需求。其二不擅长平原地区的大规模军阵对垒。辽东地区以平原地区居多,努尔哈赤为首的八旗女真作战多装备重甲,即使是骑兵,也同样“人马皆具铠”。八旗女真往往以重甲步兵居前执大刀等长兵作战,轻甲弓手居其后向敌阵射击,重甲骑兵随后以骑射或两翼冲击方式作战。毛兵因其以7人小队编组,在平原地区实难以适应千人万人的大型战阵,且毛兵仅穿着轻甲或者无甲,根本无力抵御女真八旗的弓矢,其自身注重灵活机动的特点在平原战阵中也难以发挥,因此在辽东及九边军镇同样无用武之地。辽东经略熊廷弼一针见血指出,毛兵仅能“穿山透林,非平原冲战之用”。
▲播州海龙囤
真正让毛葫芦军展现其特点的战场即中国西南地区的几场战乱。在史称”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毛兵皆参与平叛,并在这些战斗中取得胜利。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公开作乱。播州即今天的贵州遵义市,山川险要,广袤千里。其地位于贵州北部,云贵高原多山地,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播州西北方向有龙岩山,东面为定军山,又大楼山上有“太平关”,也称为“楼山关”,周边有乌江、仁江、湘江等江河,地形险要。因为雨水的冲刷腐蚀,高山、峡谷布满其境,交通甚为困难。
在这样的地形面前,以山地作战为特点的毛兵恰好得以发挥优势。负责平乱的李化龙称“毛葫芦坚悍真可摧坚”,认为其对平乱有利,于是毛葫芦军赴川贵平定播州之乱,往来费用由朝廷支付。李化龙要求挑选惯战毛兵三千名,随之征战。“毛兵者昔年征杨应龙,登海望,行步如飞跳涧上下者也”。毛兵在平定杨应龙之乱中作用显著。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画作
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之乱被平定。此后天启年间又爆发“奢安之乱”,毛葫芦军在四川总兵杜文焕率领下攻打佛图关,并在石柱土司白杆兵配合下攻入佛图关,杀敌三千余人。同年,毛葫芦军随川贵总督西进新都,击败奢崇明。天启七年,毛兵又被征调川贵,于陆广、威清等处屡立战功。
鉴于毛葫芦军在四川云贵等西南地区平叛的卓越表现,后世有诗评价:苗患起且兰,焚掠日向烈。兵饷两不继,疆臣任横轶。所恃毛葫芦,保就自固结。咫尺山脚坉,失自前廿七。守土往当边,微躯敢辞拙。
毛葫芦军的消亡
毛葫芦军兴起为镇压农民起义,其灭亡也因镇压农民起义。葫芦军天生就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因此有明一代,毛葫芦军多次被明朝廷征调雇佣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正德时,毛葫芦军被征调镇压霸州之乱;嘉靖时扶沟县起义军被毛葫芦军千余人捕获;天启时,毛葫芦军一千名参与河北山东平叛白莲教之乱,毛葫芦使白莲教起义军遭受重创。
崇祯年间,毛葫芦军被广泛用于对付明末的农民起义军,毛葫芦军多次与各路起义军作战“击贼于洛阳,十战皆捷”。但是,随着李自成等起义军的实力壮大,毛葫芦军也在各路战场中遭受重创。
▲图为明末农民起义军
崇祯六年,毛葫芦军被起义军“围毛葫芦兵四百于河沟村,尽杀之”;崇祯七年毛葫芦军败于武安,失亡一百八十二人。崇祯八年,起义军进攻卢氏,毛葫芦军再败。崇祯十年的嵩县之战,毛兵大败。毛葫芦军兴起于河南,但是经历崇祯年间席卷河南的农民起义却使毛葫芦军名存实亡,不复存在。
综论
明代毛葫芦军以地方武装不列军籍,为明朝政府所雇佣,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雇佣军。因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擅长山林地区作战,不擅长平原和水战,作战受限于地形,因此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因毛葫芦军其地处中原腹地,无论南北,一旦兴起战事,即可以应邀征召供朝廷使用,毛葫芦军为维护明王朝的国家安全、维护明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A,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