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说什么最拉仇恨,当属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了,《舌尖上的中国》一二季导演陈晓卿作品,首播就在豆瓣拿下了9.4分高分,让多少观众看了想嫁陈导。
而关于蟹的部分,更是让人馋到爆炸,前方高能,除非你膨胀得厉害,不然请保证手中有吃的东西。
不过蟹这种美食却遭到了歪果仁的嫌弃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懂得吃蟹?
蟹是怎样吊起整个中华民族的胃口,让所有中国人在秋天,都不约而同地等待这份美味的降临,又是怎样激发中国人的创造力,把对蟹的渴望根植在中国人的基因呢?
虽然具体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可考,但是蟹跟其他动物骨头出土年代,大约是在7000-8000年前,也许,一开始中国人接触到蟹,可能瑟瑟发抖,正如鲁迅所说的
在第一次豁出性命品尝的美味后,中国人就越发不可收拾地花式吃蟹,蟹的新鲜美味只能保存一小段时间,几个小时之后蟹就会被酶和微生物作用分解
幸而,聪明的中国人想到了一种保存方式——将蟹跟其他调味结合的蟹肉酱
一开始,贵重的蟹肉酱用于祭祀,在周代,《周礼》中就记载了“共祭祀之好羞”,东汉学者郑玄就说“羞”是指“蟹胥”,也就是蟹肉酱。
汉朝,蟹的地位依旧高高在上,被当作贡品,汉武帝一吃到蟹胶就称赞道,这比凤凰嘴熬出来的胶还要好吃!虽然朕不知道凤凰是什么味道,但意思大概就是这是什么神仙美味。
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胜於凤喙之胶也。——东汉郭宪《汉武洞冥记》
要说蟹最让人炸裂疯狂的就是,香味浓厚,滋味持久的,蟹!黄!蟹!膏!
想起来就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中国人老早就同意,蟹这份精华是最珍贵的,后汉开国皇帝的儿子刘承勋就说“十万白八敌一箇黄大不得”,一份蟹黄比十万只蟹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在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中可以看到,人们发现了九月的蟹最肥最美味,而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就更被蟹所激发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魏晋南北朝的人特喜欢喝酒,“糟蟹”就是用酒糟腌制蟹(可以算是醉蟹的一种)。
酒的芬芳不仅去除了蟹的腥味,更是将陈酿出时间味道加入蟹的鲜味中,两种滋味的碰撞,造就出醉蟹的特别风味,而这一时期的“糖蟹”,则是用糖醋汁浸蟹,甜味酸味和蟹的融合勾人心魄。
在吃蟹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转折。就在唐代,中唐之前,因为北方气候还算温暖,北方人可以跟南方人一样愉快吃蟹,后来北方战乱,气候也渐渐变冷,北方人就少吃蟹。
虽然吃蟹的人少了,但也阻止不了一大票人,大吹特吹蟹的美味,诗歌大佬李白亲自写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上高台。”
而刘恂《岭表录异》中还记载了,最会吃的广东人是怎样吃海蟹的,一种是拿来烧烤,把调味料放在螃蟹上整只烧烤。
另一种相对比较麻烦,据说是就是挑出蟹肉,再跟蟹膏一块填回壳里,加上一层糊油炸,有些像今天的“炸蟹盒”。
《风味人间》中说“中国人养蟹的功夫独步天下”,追溯起来,这还要多亏唐宋时期,运输和水产业的发展,在这之前,虽然出现了专门捕蟹的职业“蟹户”,但做这一行都是亏死。
而现在,“蟹户”不仅有钱赚,甚至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税务,由此,螃蟹也开始走向内陆,一个人可以享受蟹的独特,一群人吃就更富乐趣,为了赞美蟹有多好吃,安利更多人吃蟹。
宋朝人甚至写书,写论文一样分章分节地论证研究蟹是多么好吃,出现了《蟹略》《蟹经》《蟹谱》等这样的书籍。
在此过程中,蟹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大名鼎鼎的苏轼时不时就被贬,但他却说只有蟹才能够治愈我受伤的小心灵“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
而且据说,尝遍各种美味的他,只有在螃蟹面前真正地被折服,承认自己“馋”。
宋朝还出现了一道著名的菜,蟹酿橙。原本这道菜已经失传,不过,《风味人间》第三集中,有人却将它复原了——把橙子顶部开盖去掉果汁和果肉。
挖出大闸蟹的蟹肉蟹黄炒成蟹粉,再将蟹粉和橙汁汆炒,出锅后装入空橙中再蒸就可以了。
在显微镜下,蟹的变化是如此微妙,这再次让人不仅感叹,宋朝人真牛X,为什么会创造这样的美食!中华民族不亏是吃货民族。
但中国人对蟹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味道和制作上,更体现在如何吃上,明清时期蟹八件的出现,让吃蟹这件事变得更加风雅有趣,后来,吃蟹的工具已经不仅仅包括八件,有的时期还发展到64件。
蟹八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要说最爱吃蟹的,非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莫属,在蟹还没开卖的时候,他就攒钱,这可是李渔的“买命钱”,只能用来买蟹,不仅如此,他把自家的婢女改名叫“蟹奴”,自己却得了个雅号叫“蟹仙”。
《红楼梦》中更是把吃蟹的隆重风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十八回中,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螃蟹,宝黛钗三个人还作诗一绝高下。
在对蟹的等待、欣赏、享受过程中,人们不厌其烦地研究探索,这种一年一季的美味,而中国人的创造、文化历史上也,少不了蟹这种美食的影子,我们“竭尽才智,用美味慰藉家人”。
蟹不仅仅是驯服了中国人的胃口,它也是我们历史的一个见证者。
本文动图均来自纪录片《风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