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万历皇帝能多活几年,明朝就不会亡在崇祯帝手中了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在位期间,大明王朝开创了“万历中兴”,还取得了“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的辉煌胜利。万历朝还涌现了许多贤臣名将,比如张居正、戚继光、李成梁。

那么,万历皇帝取得了这么多成就,他算是个好皇帝吗?答案是否定的。万历不但不是一位好皇帝,而且还是一位糟糕透顶的皇帝。明朝有许多昏庸的皇帝,但如果要在昏庸前面加一个最字,那恐怕就只能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万历皇帝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三十年不上朝的记录。大臣跪在宫门外请求皇上亲理朝政,万历皇帝不予理睬。大臣递奏折进去请求批示,万历皇帝留中不发(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而是搁置一边不予理会)。甚至是“万历三大征”这样的军国大事,万历皇帝也只是在后宫中通过谕旨的形式向下面传达圣意。大学士、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地位相当于宰相)朱赓“辅政三载,犹未一觏天颜”,就是说朱赓做了三年的内阁首辅,却没见过万历皇帝一面。

那么问题来了,万历皇帝这么懒惰无为,为什么他在位期间还能取得上述那些成就呢?其实功劳要归结于一个人,那就是万历朝前十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大明王朝在民生、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进步,“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后来,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一生所致力的改革也就逐渐被废弃掉了。万历皇帝在张居正去世后开始亲政,但此时才真正掌握大权的万历并没有将大好局面保持下去,而是利用皇帝的身份,开始过上了沉迷于酒色的生活之中。

“万历三大征”发生在万历二十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592年-1600年),离张居正去世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但这也是多亏了张居正当年给大明王朝留下了好底子,所以虽然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但明朝的家底还算厚,尚且经得起折腾。


可是到了万历朝后期,国家又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首先是朝廷中枢瘫痪。到了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内阁只剩下首辅叶向高一人;六部之中,除了吏部,其他五部都没有尚书(各部的最高长官);作为最高监察机关的都察院八年没有主官。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后期边务废弛,朝廷经常欠发军饷。戍边的士兵得不到粮饷就没有饭吃,于是很多士兵干脆把自己的武器、甲胄、马匹都卖掉换粮食吃。此外,军队的士气低迷、军纪极差,一旦遇上战事,这些士兵往往装死扮活,不肯出战。新招募来的士兵也大部分是无赖之徒,只在军中混日子、领粮饷,当需要他们上阵杀敌的时候,一个个就找机会开溜了。这样的军队,指望他们保家卫国显然不现实。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出动十一万大军,与后金(即后来的清朝)的六万八旗军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展开决战。结果在短短五天之内,明军损失兵力约五万人,“萨尔浒之战”以明朝彻底失败告终。

“萨尔浒之战”大败的消息传至京师后,朝野震动。78岁的吏部尚书赵焕,带领群臣跪在皇宫文华门外,请求万历皇帝召见群臣,共同商讨守卫辽东的策略。文武百官从早上跪到半晚,结果万历皇帝只是派出一名太监让大家各回各家。


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了。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这位明朝最昏庸的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万历留给自己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虽然崇祯很努力,但也回天乏力。明朝终于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假设如果万历皇帝能再多活几年,明朝可能就不会亡在崇祯帝手中,而是在万历手中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