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分享】枕下三角区与头痛的关系,枕下肌群的松解方法

枕下区域的解剖构成

第二颈椎(即枢椎),被认为是所有颈部骨骼结构中最重要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有独特的硬膜附着,另一方面在于其周围有强大有力的肌筋膜结构从上至下固定(如图一)。第二颈椎与枕骨和寰椎连接的深层枕下肌与其他肌肉协调工作,使头部保持平衡。

位于上颈部的部分神经从头顶穿回前额,这些神经必须从一个叫做枕下三角的狭小空间穿过(如图二所示)。当枕下区域由于身体疲劳、俯卧睡觉或者情绪紧张时受到刺激,这里的肌肉会变紧张,有时候就会挤压到穿过枕下三角区域的神经。

头下斜肌(OCI)应该是所有枕下肌中最不能被忽视的。 起于枢椎的棘突,穿入寰椎横突,主要功能是使头在颈部上方旋转(如图三)。注意观察一下图中过度收缩的右侧头下斜肌是如何导致左侧出现交互抑制和过度拉长的...这在长期习惯俯卧睡觉的人群中非常常见。

我们可以观察到右侧头下斜肌紧张缩短是如何限制头部向左旋转的,然而人们却经常会忘记她们的颈部过紧,而转过去注意左侧肩膀。我们能看到第二颈椎小关节是如何紧紧挤压第三颈椎的,这是导致硬膜变形的关键区域,也是神经受到刺激而导致头痛的重要区域(图四)。可以尝试用一个塑料脊柱模型演示一下。

当旋转的枢椎与颅颈内已经被过度拉伸的硬脑膜管相遇时,可能会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冲击。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使它的功能保持正常,我们首先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枢椎是怎样改变位置的,有哪些方法可以放松硬脑膜。

随着基于神经动力学的硬脑膜技术在这个易激惹区域的实施,长期疼痛的症状通常会慢慢消失。针对疼痛的情况,掌握专门的手法操作是非常及时有效的。全面理解肌肉/关节的生物力学原理,了解关于“硬脑膜阻力”以及伴随的颈部、头部和下背部疼痛的原理,治疗师就能成功地完成操作。

使枕下三角区域保持足够大的间隙

目标:平衡枕-骨颈椎区域的排列,释放枕下三角区神经的压力

标记:枕下嵴与第二颈椎棘突

方法:枕下区手法松解

治疗师将右手拇指放于第二颈椎棘突处,然后向上滑动,轻轻地侧向颅底,然后按压头后大直肌。

治疗师将左手直接放在右手大拇指下方,按压头后小直肌。

治疗师将手悬垂放于患者头部周围,拇指相对。

指导患者头部向后对抗治疗师拇指的力量,保持对抗五秒,然后放松。

治疗师与患者伸展力进行对抗,保持机械感受器释放。回想一下枕下区没有肌腱附着,枕骨处无腱梭。

翻译:吴柳柳

审译:张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