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铁汉”李绂,雍正为何两次要斩他?

李绂(1675 -1750),江西临川荣山镇人,据其弟子全祖望所著《鲒埼亭集》载:“公讳绂, 字巨来,学者号为穆堂先生。其居临川仅二世。少甚贫,读书五行并下,落笔滚滚数千言,而无以为生。”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历仕康、雍、乾三朝内阁学士,曾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扬历三朝,负重望四十余年。”

虽然在文学方面,李绂可谓大儒,可为官之道却一路颠簸,异常艰辛,曾“三起三落”,雍正更是两次要斩他。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朝廷举行会试,李绂任会试副“总裁”,实际主持工作。求贤如渴的他,一下录取六十五名人才,“遗贤给至人朝,济济一堂,入馆者人数之多,前此未有也。”但是,“榜发后,士子蜂聚,毁李之外户。明日复聚,毁其内寓。”将李家砸个稀巴烂后还不解气,最后干脆把李绂摁倒在地,剃掉其美髯,还美其名曰拔毛的公鸡。

原来这次会试,都是李绂阅卷、取才,一人全包了。当年的读书人尽管都读四书五经,但是天赋各异,加上经历也不尽相同,作起文来,风格、遣词造句、范式,当然也不一样,有的肃穆,有的嬉皮,有的善文论,有的善策论……伯仲难分。

不过,最后李绂选择那些和他一样文路的,虽然这样可以很快录取,但是按照自己偏好的风格来录取,引起落选人才的极大不满,最终酿成冲突。

此次冲突发生后,康熙刚开始时以为是李绂营私舞弊所引起的,就要将他问斩。最后经查,李绂并不存在任人唯亲、财才交易等问题,没录取“亲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于是康熙想放了他。但是御史舒库弹劾,康熙只好将李绂发配到永定河做河工,直到皇帝本人去世之后。

实际上,康熙这样来处理此事,还有一个原因。

原来自从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等思想改造儒学之后,历代皇帝几乎都相信“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也该李绂倒霉,当时出榜日,黄雾风霾,康熙帝说:“此榜或有乱臣贼子,否亦当有读书积学之士不得中式,怨气所致。”连皇帝都这样说,下面落榜考生肯定乘机闹事。

虽然如此,李绂却仍然认为自己问心无愧,没有做错什么。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李绂被召回京城,出任吏部侍郎。由于不肯为大将军年羹尧之子年富等人捐造营房,得罪了年大将军,被贬为经筵日讲官。不过,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年羹尧拿“捐造营房”来“弄”李绂,实际上是李绂不愿意卷入“朋党之争”。

康熙末年,随着康熙帝逐渐衰老,加上又奉行所谓“宽仁和平”方针,政局开始出现政务废弛、吏治腐败、财政亏空等状况。雍正元年(1723年)元月,雍正帝颁发上谕,指出督抚们“暗通贿赂,私受请托”,公开收受贿赂“以缺之美恶,定酬赂之重轻”。雍正即位时户部亏空高达250余万两。

这一时期,大清朝廷还出现了“朋党之争”。本早在顺治时,皇帝就再三倡禁朋党,认为“历代人臣植党,因之随至乱亡”,如康熙帝除掉了不可一世的鳌拜,之后又“粉碎”了明珠、余国柱等“朋党”。

实际上,当时的太子也朋比结党、骄奢淫逸、企图通过政变夺取皇位,被康熙识破后又不思悔改而两度被废。

没了储君的朝廷,皇子们为了能继承皇位而结成集团,甚至在宗室中朋党结派。在朝堂上这些人钩心斗角,希望自己能押对宝,却造成了政治上的混乱,影响了行政机制的正常运转,还好最终胤禛集团获得胜利。

雍正帝(胤禛)为人聪明好学,性格刚毅,政务能力很强,能清醒地认识到康熙末年的政局弊端。由于雍正帝亲身参与过长期残酷的“朋党之争”,对其危害有更深的认识,于是在他登基后,利用各种手段打击朋党、整肃吏治。他曾指责满汉大臣:“朋党最为恶习,明季各立门户,互相陷害,此风至今不息。……此朋党之习,而诸大臣有则痛改前非,无则永以 为戒……”之后,又在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出台《御制朋党论》。在这篇檄文里,雍正帝认为康熙年间的朋党虽然经过他继位以来的整饬,但是积习未改。要求臣下以君王的是非为是非,绝对忠于君主。可见,打击朋党,整顿吏治成为雍正朝的政治特色之一。

不幸的是,李绂碰巧都牵涉到了发生在雍正朝的几桩“朋党大案”。

比如,到山东负责督促漕运后,李绂因担心储存的大米坏掉,就按旨将贮粮估价出售,所得利润达到五千两白银,都将它交给守道桑成鼎收存,并将此事告知直隶巡抚李维钧,谁知李维钧却匿而不报,而桑成鼎等李绂前往广西赴任时,又将这些银两原封不动地运往广西。年羹尧进京后,上疏弹劾李绂巧立名目占用此项银两,应该严惩。

在年党对李绂全力倾轧时,雍正帝不仅加以保护还不断的加封重用,他对李绂说“汝乃不由旁人荐举,为朕所特用之人”,称赞他“诚然不党者李绂也”。

在调查过程中,雍正帝对当时负责此案的李维钧说“李绂断不为此举”,要求彻查此事。经过认真调查,雍正获知此事的全部真相,谕李绂曰:“殊不料伊等蓄意如此,朕今始洞悉矣!尔若根基不牢,则已堕其术中。大约皆系年羹尧之所指使。但此等作为,朕颇不解其意何居?鄙哉小人,实为可愧!”最后还亲笔书写“奉国罄心”四字给予,以之奖励。雍正三年八月,李绂再受重用,被任为直隶总督,开始了他人生官场的辉煌。而年羹尧恃功骄纵,结党营私,贪婪无度,引起雍正的强烈不满,于次年列九十二条大罪状,赐其狱中自裁。

雍正四年(1726)三月,自广西赴直隶出任总督的李绂,途经河南开封。当时河南风传巡抚田文镜为政严刻。这个田文镜,集清官与酷吏于一身,是雍正帝三宠臣之一,向来以铁腕著称。在治理河南期间,由于他自己出身监生而不容科甲士人,不管元佬功勋,都缙绅宿儒,都铁腕办事,两年中弹劾属官二十二人之多,弄得河南官场人人自危。

比如,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弹劾信阳知州黄振国“狂悖贪虐”,四年(1726年)正月一折又劾汝宁知府张玢、息县县令邵言纶、固始县令汪言咸等数员。

李绂向来以好士得名,这次他决定去“劝说”田文镜。谁知,两人见面后话不投机,互相攻讦,李绂斥田文镜“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两人宿怨由此结下。

至京城入觐后,李绂当面向雍正帝弹劾田文镜“负国殃民”。之后又上疏参劾田文镜“性情僻門,信用佥邪,贤否倒置”,李所说的“佥邪”是指上蔡县令张球,说他“本属市井无赖”,由于向邵、汪勒索未遂,转向田文镜诬告,而田文镜失察误参,又竟然将黄振国害死狱中,以杀人灭口。因此要求皇帝严察此事,以使“公道彰而人心劝”。

就这样,李绂与田文镜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之后谢济世也公开拥护李绂,雍正帝以参与党争,于雍正五年给李绂拟定二十一条罪状,并革职交与刑部审讯。

在狱中,李绂每天读书睡觉就像在家一样,同狱的甘肃巡抚称他“真铁汉也”。

期间,还曾两次决囚,雍正帝命人将李绂押送至西市,以刀加在他的脖子上,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

李绂斩钉截铁地答道:“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两次刑场雍正帝都前往陪斩,实乃“大清第一铁汉”。刑部查抄他的家产,发现家里十分清贫,其妻的首饰全是铜的,雍正皇帝这才信其品行,最终赦免了他,让他在八旗志书馆效力行走。乾隆帝继位以后,李绂历任光禄寺卿、江南乡试正考官等职,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李绂被刻画成了三阿哥胤祉的同党,雍正要杀李绂,实际上是为了引诱胤祉出面说情,最终好将他制服。胤祉被制服后,雍正帝也就免去了李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