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记不起3岁以前的事情?幼儿期失忆的3种解释

前几天观看了一部谍战片《记忆裂痕》,主角是一名受雇于致力于顶级机密项目研究的高科技公司的计算机天才,他在每做完一个任务后,都会通过记忆删除程序清除自己的记忆:等他再次清醒过来时,过去所有记忆都已不复存在。

到目前,神经科学和医学还未研制出类似的记忆删除机器或失忆药丸。

但每一个人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或幼儿期失忆,它指的是三四岁之前的记忆的缺失以及对七岁以前记忆的不确定。

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通过各种实验证实了在婴儿期就具有简单的记忆能力-再认能力,1岁半儿童对简单行为的再认已经可以保持1年之久。我们记忆列车是从出生便开始的,那2-3岁之前的记忆旅途怎么会消失不见呢?

我们孩提的记忆是埋在回忆深处,还是凭空消失不见?

对于这个似乎不合理的现象,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们脑洞大开,从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与解释。

神经科学与心理学解释

海马体发育与记忆

纽约大学的研究发现,新记忆的形成,以及旧记忆的回想都与脑部中海马 (因为形状像海马而得名)有关。

要形成长期记忆,一些生理和心理机制必须协同工作,而大多数孩子还未能拥有这种协调机制。来源于生活经验的场景、声音、气味、触感这些构成记忆的原材料,会到达大脑皮层并被记录,完成认知的过程。刺激必须要经过海马体的组合加工,才能形成之后的记忆。在海马体区域上有一个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汇聚整合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然而海马体的某些部分直到青春期才发育完全,这使得孩子的大脑很难完整地执行记忆储存的全部流程。

除此之外,我们幼儿时期的记忆不仅脆弱,还容易受到“粉碎过程”的影响。海马齿状回,童年结束以后新的神经元还会继续形成,但在速度上大不如前。多伦多儿童医院神经科学家保研究显示,这种“神经发生”会实际上会打乱原有的记忆回路,从而造成记忆的丢失。

信息编码与记忆

之所以不能记住发生在2~3岁以前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幼儿时期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与我们后来提取信息的方式不匹配造成的。

首先,我们幼儿时期的视线高度与年长儿童及成人有很大区别身高的不同造成所看到的信息不同,视觉信息的不同,可能造成我们成年后对幼年记忆提取困难。

其次,年长儿童及成人在记忆时,或多或少会带有语言信息,因此当人们回忆当时的某个情景时,可以依靠语言要素信息(如花、2018年、公园等)将这段记忆提取出来。我们幼儿年时期的语言发展还不成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记住一个事件的要素信息:时间、地点、人物、情感与情绪,逻辑关系等。所以无法做到各要素的整合,这导致长大后的我们又无法重现儿时的场景。在上述要素中,我们天生自带情绪,有研究也显示:如果对事件的记忆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孩子在-后岁后仍然记得的可能性将提高三倍。

自我意识与记忆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除了个体要具有整合事件的能力(解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外,还需要有自我意识。而婴儿在最初几年,自我意识不够成熟,无法将自己代入记忆之中,因而也就无法记忆个体经验,无法形成自传体记忆。

超科学解释

人有第六感,我们幼儿时期的第六感比大人敏感,随着年龄增加慢慢消退。所以3岁以前的小孩子能够看到我们大人所看不到一些可怕的事物。所以,为了未来能健康的成长,自己就选择性遗忘。

俏皮解释

小孩和大人一样,都会莫名其妙有选择性得留住一些回忆,却弄丢另一些。那是因为那段生活不能自理,生存太过颓废,于是大脑把它们藏了起来,这算对自己以往糗事的回避,这应该是从小就学会的防御式的选择性遗忘吧。

个人认为,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应该是埋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