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17时2分,
小雪至,
我们迎来第二十个节气!
小雪,是初雪降临的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描述: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意思是说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寒凝成雪,
但量不大,势未盛,
雪量和寒冷程度都未达到大雪时候。
小雪到,冬始俏
小雪前后,
黄河以北地区已开始降雪,
北方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谚语。
南方偏北地区也渐次进入冬季,
但还有一些农活可做,有“趁地未冻结,浇麦不能歇”之说;
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则有“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的说法。
被薄雪覆盖的草原
小雪分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进入初雪的冬季,无雨即无彩虹;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阴阳二气各自运动,没有交锋搅动;
三候闭塞而成冬
天地闭塞不见生机,而雪藏入冬。
小雪节气有讲究
中国幅员辽阔,
同一时间点的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
我们知道,东北地区“霜降腌白菜”,
江浙一带是到了小雪前后才开始腌渍冬菜。
南京有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清代厉惕斋的《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载:
“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制作腌菜
还要把糯米炒熟储存起来,
以供寒冬时泡开水吃,当地有民谚:
“炒糯米曰‘炒米’,蓄以过冬。”
小雪时节开始酿的酒,俗叫小雪酒。
初雪什么时候来?
到小雪节气,除了吃,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肯定还是最关注: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初雪?
我们先来看看“初雪”的标准,
以北京为例,
初雪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条:
当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
或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
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
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大于等于0.1毫米时,
这样的雪才被定义为初雪!
气象专家表示,
影响降雪的除了气温因素,还有水汽条件。
通常零度以下的低温加湿润的水汽往往能带来鹅毛飞雪,
缺一项,则只能是降温或者下雨。
而根据北京市气象台上午发布的预报,
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北转南风2、3级,最高气温8℃;
夜间晴转多云,南转北风1、2级,最低气温零下3℃。
未来三天北京的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
天干物燥,水汽不足。
看来京城初雪,我们还得再等等。
虽然小雪时节我们不能见到初雪,
但冬天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
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
东北、西北等地区的气温也迅速下降到0℃及以下。
人们往往容易遭受风寒,
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北方已进入供暖季,
长期在暖气房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头晕等,
我们要预防“暖气病”;
而冻疮多发生于0-10℃的湿冷环境,
南方的小伙伴更应注意局部保暖,常按摩手足、耳廓等。
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本文综合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