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代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国家有武举考试吗?

讨论中国历史,科举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科举”中的武举也有很多人有所了解。那么,除了中国,还有其他国家有武举吗?答案是有的!李氏朝鲜和越南就都有自己的武举制度。在我们的邻居家,武举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也许是我们的邻居体量较小,历史包袱轻,我们老生常谈的武举的几个弊端他们都没有。比如明显低于文举的地位,不考火器,缺乏集体项目等等。

越南的武举是三年开一科。凡是地方军队属员、武学所之武生、军士、天下俊秀、习武者均可报名入试,“凡外兵属员武生及天下俊秀与军士,有肆习者,并应听举”。管兵出身的武官、所举三场并中的官员子孙即弁生合式、所举三场连中的学生等员均可入博举。由于越南没有文举者不得入武举、武举者不得入文举的规定,可以认为当时文武可以交叉入试,。越南的武举文化考试基本向中国看齐,难度不大。“略问”《孙子兵法》和七经。大概答得上来就能进入下一场了。

《黎朝会典》记载,黎朝保泰年间(1720~1728年)的所举分三场考:第一场问5孙子6十三篇,稍通者准入第二场;第二场,先考马矟,再考剑术,最后考舞刀;第三场,试方略。如保泰四年(1723年)所举考试内容是:第一场,略问《孙子》大义六句,随其优劣,准定分数;第二场,先较马矟,次罗弓盾剑,较卓戈技,较步矟,又较剑,观肝胆,每艺只一遭;第三场,颁御题试策问方略一道,唐律诗一首。

到景兴四十一年(1780年),黎朝又更定所举、博举试法,将原来考三场改为考四场。第一场,先试挽弓舞刀。第二场,考较步弓礮射。第三场,先考驰马射,次考步斗刀盾马矟长剑。考官详察其击刺进退遮闪之法,与其气力之盛衰疆弱,以定优劣。

朝鲜武举则正式开始于朝太宗八年,公元1409年。李朝实施武举后,对应试资格则有几次说明。太宗十七年(1417):“我朝科举之法,非徒试才,亦辨族属”。并且明确“工商巫觋杂色役贱口之裔,及身犯不孝不道者”不许参考。此外,《经国大典》卷三规定:“非居本道者、朝士见在职者勿许赴乡试;若承差受假,不在此限,并武科同。试场置二、三所,举子与试官应相避者,赴他所;父赴复试者,子避,武科同。”这确立了武举应考的几个原则:一、不许寄贯;二、在职朝士不许应试;三、避嫌制;四、父子不同场应考。也就是说,朝鲜的武举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吸收普通人。它就是为两班贵族量身打造的。

而且对比中越来说,朝鲜的文试特别难:讲书。也就是当考官面讲解兵书。由于朝鲜的文试太难了。举子们甚至纷纷弃文从武。世宗四年(1424),兵曹制定出具体办法:“今后武科试取者四书五经中自愿讲读者一书并讲,依《武经》例给分。在前,《武经》通者给五分,粗通者三分,半粗读一分,粗读给分未便。今后通者给五分,略通三分,半粗通一分,以为恒式。”后又修改为“终场武经七书及自愿经书中一书共八书,每一书三可,每一通给五分” ,最后确定为“每一书一问试之”。而朝鲜的武举技能测试对远射有强烈的偏好。

朝鲜人和中国人一样射的是布候,就是一面挂起来的长长布幔。中的距离分近、中、远三种。近距离射原为八十五步,世宗十年(1430)改为八十步;远射原为二百四十步,文宗元年(1420)增为二百六十步;中距离射一直为一百八十步。其骑射与唐宋之骑射、马射相同,但李朝的步射、骑射没有据弓力大小区别等第,对却箭有要求。世宗七年(1427)之前,步、骑射皆用长箭,此后改用木镞片箭,后又学习明代做法,步、骑射、骑抢用金镞箭,根据不同重量各斟酌加分数。此种不变弓力以距离分等级且对箭的重量有要求的措施早在金朝武举即已采取。这些都是随着军事实践的需要而发生的改变。

而朝鲜武举与中国和越南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击毬了。朝鲜武举将击毬(马球)作为武举科目是李朝的创新。当然也与皇室的爱好密切相关。历代帝王对此项运动极为热衷。步射、骑射、骑抢测试的均为单兵能力,而击毬则需要团体配合,是集体项目,其得分不关黜落,但对等第有影响,应举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朝鲜的马球考试是这样的.作击毬门,毬门相距三十步,自立旗处至毬门二百四十步,自立马处至旗下置毬处相距三十余步。举人右手持杖,杖端向内翻,载马项上半出,左趋马进置毬处,以排之动毬,以持皮回之毬。若入凹处则亦用排之。凡击毬须及毬行未止而击之。马首俱快,备势三回毕,乃驰马击行毬,行毬之初不能击。持杖横直与马耳齐,然后举手纵击,出毬门,四马还到初立处,其驰马与状势如初。

除了这些,朝鲜和越南的武举都少不了考火器。这一点明清都没有。朝鲜的式年武举随时代变化增加了枪械考试。宣祖二十六年二月,军兵学习鸟铳,“科举亦取其技”,并广议煮硝之法。此后成为定式,同时在军队中广泛使用热兵器。清朝末年武举也考试火枪,但施行时间极短,有些地方甚至拒绝考核该项内容。

上面说的这些是狭义的“武举”。而朝鲜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宗室、在职官员的重试、拔英试、登俊试,其中的武科并不考武艺,只是因为应试者有武职人员而如此称呼,相当于宋代的磨勘试,并非唐宋的武制举,且含“庭试”“春堂(塘)台试”“别试”“谒圣试”“增广试”等庆科,并非仅是《考略》所认为的类似恩科或特奏名的考试。就考试时间、内容不固定的角度看,它们像中国的制举 ;就功能而言,它们主要并非为了选拔人才,更多的是天下同乐慰劳举子的恩赐,有点类似恩科或特奏名试 ;就考试形式而言,庆科与恩科单独设考除官,特奏名则与狭义武举同时考试除官。

所以,朝鲜“武科”包括狭义的式年武举和考武艺的其他考试及军职人员参加的一切单独考试。金炳学等《大典会通》卷一曰 :“兵曹武选司,掌武官军事杂职,除授、告身禄牌附过给假及武科等事。今又称‘政色’。”由此可知,上述所有考试都归兵曹武选司管辖,故使用“武科”统称之,这一点与中国归礼部和兵部不同。

这些特色“武科”中,就有些别具朝鲜特色的项目。比如武艺炮手科 :“一人三次中者,兼司仆付料,限一年二次 ;三中者限己身无间连,三次三中及贯三年者,禀日直赴殿试。” 仁祖十五年十月,设文武科试,取扈从人。“时武士出身六千五百余人,训练都监炮手半之以卒伍为耻。于是别设七局,以炮手出身隶焉。名曰局出身,置别将领之。上御后苑试出身,炮艺出身皆以旧业为耻,不肯就试。兵曹判书李时白身先愿试,士皆乐赴。上赐时白厩马以奖之。”还有杀手、旗队长 :试月刀、双剑、提督剑、平剑、拳法等。

还有忠良科 :中国科举允许外国人参试,而朝鲜肃宗特别忠于明朝,多次下令优待明人及其后代。肃宗四十年,设忠良科,试忠烈显节祠诸臣、皇朝人后孙,并取文武赐第,教旨勿书清朝年号。教曰 :“宋孝宗虽为铁杖木马,而廷英奏对,不复闻天语,不用朱子,而用汤思退,置杨甲策于第五,何能回复中华乎?予年望八日,暮道远河水未清,今设此科所以慰忠臣义士之心也。”但是忠良科不常开。关把总要是去考,不一定赶得上。

中朝越三国的武举虽然各自有特色,但是总体而言,被诟病最多,形式最落后的中国武举,尤其是清代武举,反而是出人才最多的。这里面绝对不仅仅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的缘故。武举的本意并不是选拔优秀将官,而是选拔“忠于皇上”的将官。那么从哪里选拔最忠于皇上的将官就是三国武举成败的关键。越南和朝鲜都是有了武科,设立了院校后才开的武举,举子基本都来自武科。朝鲜尤甚,执行到清代,非两班贵族完全无法考科举。

科举的本意就是提把那些原本不是贵族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勇武者为皇帝效力,朝鲜人从科举设立初期就排除了非贵族阶层,选出来的文官武将当然会更加强化贵族势力,即使朝鲜科举的形式内容都比明清完美许多,但是完全无法弥补考生来源的单一问题。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比如宣祖二十六年(1593)后,只开武举,不开文举。也没有用,后因军事紧张,临时在某一地区开武科,选拔上万名士兵,称为“万科”。即使有一次选出“万科”举子的壮举也救不了李朝的命。相比之下,越南的武举和武科开展的其实不错,就是受限于国家体量,也没能在近代化的浪场中救得了自己。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